醫藥行業18年&19年q1總結:政策繼續加碼,行業洗牌後有望輕裝前行

醫藥行業2018年&2019一季報總結:政策繼續加碼,行業洗牌後有望輕裝前行

機構:華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王馮

行業整體向好,減值損失導致淨利下滑:2018年醫藥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4532.79億元,同比增長19.99%,創下了近5年來的新高,表明行業整體持續向好;然而,歸母淨利潤960.40億元,同比下降10.07%,最近5年來首次出現了下滑;扣非淨利潤829.51億元,同比下降0.43%。營業收入的高增長與扣非淨利潤的下滑形成了顯著反差,主要由於2018年會計減值測試規則趨嚴,不少公司計提了大筆的資產減值損失,如商譽減值、存貨跌價等;歸母淨利潤的增速與扣非淨利潤之間也存在較大差距,主要是2017年部分公司(如麗珠集團)產生了較大的非經常性收益所致,我們預計2019年將回歸正常水平。2019Q1實現營業收入3986.67億元,同比增長17.45%;歸母淨利潤335.43億元,同比增長13.28%;扣非淨利潤284.90億元,同比增長3.59%。整體來看,2019Q1的增速雖然仍維持了平穩增長,但較2018年略有下降,扣非淨利潤增速更是遠低於2018Q1的增長水平,我們認為國內整體經濟下行是主要動因。

行業內部持續分化:在醫保控費的大背景下,醫藥行業內部持續分化。在營收增速方面,2018年生物製品和醫療服務領跑整個醫藥行業,2019Q1除化學原料藥和化學制劑板塊偏低外,其他板塊增速相近;在毛利率方面,2018年和2019Q1生物製品板塊均位列第一,化學制劑板塊緊隨其後;淨利率方面,2018年和2019Q1生物製品均高居榜首。(1)化學原料藥:近年環保監管趨嚴,原料藥供應端收緊,2016-2018年維生素等產品經歷了一輪價格上漲,板塊的營業收入也相應增長,目前價格已回調,導致2019Q1營收增速放緩、淨利潤下滑。(2)化學制劑:醫保控費是本輪醫改的大方向,調整終端用藥結構,持續利好研發創新能力強、擁有臨床價值明確的品種的公司;同時,監管層推行帶量採購模式的決心非常堅定,未來仿製藥的價格將逐步下降,但考慮到目前帶量採購品種的覆蓋面還不廣、藥企完成大部分藥品的一致性評價也還需要時間,我們認為帶量採購大面積推廣的時間週期會比較長,短期內對大部分企業的業績影響有限。(3)中藥:行業整體受政策打壓,板塊發展壓力較大,但云南白藥、片仔癀等消費屬性較強的品種仍有發展空間。(4)生物製品:“長生生物疫苗事件”已經告一段落,重磅疫苗的上市有望為行業增長提供較強的助力。(5)醫藥商業:醫藥流通行業持續併購整合,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零售藥店強勢崛起。(6)醫療器械:行業較為分散,國產器械進口替代是行業增長的重要動力;帶量採購模式在醫療耗材領域推行已是箭在弦上,政策出臺以後會對相關產品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7)醫療服務:龍頭公司業績持續高增長,拉動板塊整體景氣度。

投資建議:建議積極關注醫藥創新龍頭恆瑞醫藥(600276.SH),國內脫敏行業的引領者我武生物(300357.SZ),藥物發現CRO和小分子化藥CMO雙領域龍頭企業藥明康德(603259.SH),研發進度領先、臨床數據優異、產品線豐富的單抗藥物龍頭企業復星醫藥(600196.SH),產品佈局合理的生長激素供應商安科生物(300009.SZ),研發實力雄厚的老牌疫苗企業康泰生物(300601.SZ),經營困境有望逆轉的人福醫藥(600079.SH)和海正藥業(600267.SH),核藥稀缺標的東誠藥業(002675.SZ),專注肝素領域的健友股份(603707.SH),臨床前CRO小龍頭昭衍新藥(603127.SH)。

風險提示:政策風險,產品研發進度不達預期,行業性事件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