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時4變化,表明心臟已提前衰老,養護心臟,"4個一點"不能少

時光易逝,韶顏一去不返。人在走向衰老時,身體的各項器官也會隨之衰老,其中耗損最大的莫過於心臟!

心臟老化已成為普遍問題,由於生活習慣的改變,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心臟已經早早出現了老化,30歲的人,60歲的心臟,這種事也並不少見。

睡覺時4變化,表明心臟已提前衰老,養護心臟,

心臟早衰,3件事是"元兇":

1、偏肉食,不愛吃蔬菜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喜愛肉食的人愈發離不開葷菜,蔬菜就吃的少了。

動物肉中的脂肪,進入血管成為脂質,易粘附在血管壁上。

年復一年,血管內部將變得越來越窄,並且流通的血液越來越少,易造成心臟病變。

有數據統計顯示,食物中有70%源於植物的人,死於心臟病的風險要比吃了更多肉食(僅有45%的食物來自植物性飲食)的人低20%。

睡覺時4變化,表明心臟已提前衰老,養護心臟,

2、久坐不動

許多人因工作需要而長時間坐著。經過一天的工作,帶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沒有心情、時間運動。

即使沒有感覺,但是久坐會影響人體的正常代謝,導致脂肪消耗減少,多餘的脂肪在人體內積聚,會使血壓升高,提高血栓形成的風險,腦血管病發作的幾率也會增加。

睡覺時4變化,表明心臟已提前衰老,養護心臟,

3、睡眠少,經常熬夜

睡覺是維持人體運轉的基礎,這是因為在睡眠期間,身體將處於自我調節和修復的狀態。若是睡眠質量差或患有失眠症,第二天將不可避免地變得昏昏欲睡或出現頭暈的現象。

雖然短期熬夜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從長遠來看,身體的各個器官功能會出現下降,心臟的跳動率會逐漸變小,嚴重時可能會導致猝死,要提高警惕。

睡覺時4變化,表明心臟已提前衰老,養護心臟,

醫生直言:睡覺時4種變化,佔了一個,心臟已提前衰老,快查CT!

變化一、難以入睡

研究表明,心臟不好的人會在睡眠時直接醒來,嚴重影響睡眠質量。大約50%的心力衰竭患者出現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這可能導致睡眠期間出現窒息。

因此,一旦出現難以入睡並且睡眠質量不佳,就說明你的心臟功能不太好,心臟很有可能已經開始早衰。

睡覺時4變化,表明心臟已提前衰老,養護心臟,

變化二、手腳易冰涼

晚上睡覺時,全身的血液循環會減慢。此時,如果出現手腳冰涼、四肢僵硬的現象,表明你的心臟向四肢供血的能力下降。

長期手腳冰涼,是心力衰竭的表現。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應該立即就醫。

變化三、頻繁咳嗽,難治癒

心臟嚴重老化,或患有嚴重的心臟病的人,在平臥休息時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躺下時容易咳嗽,並感到明顯不舒服。

人的左心室衰微時,一開始會有乾咳現象發生,後期嚴重的話就會止不住的咳嗽,此時就要去醫院好好查看下你的心肺問題了。

睡覺時4變化,表明心臟已提前衰老,養護心臟,

變化四、盜汗易做夢

有人在睡覺時容易出汗、經常做夢,這也可能是心臟早衰,心臟病變。

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一旦出現盜汗,很有可能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心臟神經官能常常引發多夢,還會便顯出心悸、情緒激動、顫抖、眩暈等表現。

睡覺時4變化,表明心臟已提前衰老,養護心臟,

養護心臟,防心衰,做到"4個一點"

一、紅色食物多吃一點

紅色植物中多含有更多的維生素A、鐵,具有補血、護心臟的作用。想要養心,防止早衰,平時多吃紅色食物。

常見的紅色食物有:

紅豆、紅薯;胡蘿蔔、紅辣椒、紅棗、西紅柿、山楂、香椿、老南瓜、韭菜、洋蔥;草莓、番茄、蘋果、火龍果、西瓜等。

睡覺時4變化,表明心臟已提前衰老,養護心臟,

二、鞣花酸多一點

臨床表現,80%的心腦血管類疾病患者,都是因為長期缺乏鞣花酸元素。

健康的血管柔軟且附有彈性,當人體缺乏這種元素時,血管壁就會失去應有的彈性。血管彈性下降,會降低血液的循環,從而誘發各種各種的心腦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蘇梵莓,石榴,葡萄都含有這種元素,其中蘇梵莓中這種元素含量最高,高達66%。

睡覺時4變化,表明心臟已提前衰老,養護心臟,

每天在喝水的時候,加入5-6顆就能補充一天內所需要的這種元素。

三、運動勤一點

游泳是適合所有年齡段的有氧運動。由於水的浮力減少了肌肉壓力,很少會造成運動傷害。經常游泳可以降低心率,改善血壓、呼吸和循環。

跑步也是一種很好的運動方式,無論是參加馬拉松還是偶爾鍛鍊,都可以將心血管死亡的風險降低45%

睡覺時4變化,表明心臟已提前衰老,養護心臟,

另外,瑜伽也是一種有益的運動方式,可以增加對身心的調理。由於瑜伽主要集中在呼吸,定期練習還可以提高心率和呼吸功能。

四、情緒穩一點

當情緒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心跳就會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得血壓升高。對心臟健康也非常不利。嚴重的情況下,可能發生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導致死亡。

睡覺時4變化,表明心臟已提前衰老,養護心臟,

好心情有益身心健康,特別是對於患有心臟病的患者,通常心情愉快更有利於緩解症狀,在治療方面也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