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熱病的臨床表現

五臟熱病的臨床表現

肝臟熱病的臨床表現為,先是小便黃,腹部疼痛,想睡,身體發熱;如果熱邪亢盛,病情加重,就可能出現神志不清、語言錯亂、驚恐不安、脅部發脹疼痛、手足躁動、不能安臥等症狀。每逢庚辛日,病情加重,甲乙日便出大汗,如果氣機逆亂,那麼庚辛日病人就要死亡。治療時應當針刺足厥陰肝經及足少陽膽經的穴位。

若肝氣上逆,可見頭痛眩暈等症狀,這是熱邪沿肝經上至頭部所致。心臟熱病的臨床表現為,病人首先是心裡不高興,數日後才會身體發熱、熱邪亢盛,且心中突然疼痛、煩悶、嘔吐、頭痛、面部紅赤、無汗。心臟在五行中屬火,受水的剋制,所以在壬癸日(屬水)病情會加重。丙丁日出大汗,如果氣機逆亂,那麼壬癸日病人就要死亡。可以針刺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的穴位進行治療。

五臟熱病的臨床表現

脾臟熱病的臨床表現為,病人首先感覺頭重,面頰疼痛,心煩,顏面色青,總想嘔吐,身體發熱。如果熱邪亢盛,病情加重,可能出現腰痛不能俯仰、腹部發脹、腹瀉、下頜兩側疼痛等症狀。每逢甲乙日病情加重,戊己日出大汗,如果氣機逆亂,那麼甲乙日病人就會死亡。可以針刺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的穴位進行治療。

肺臟有由熱邪引起的疾病,患者首先出現感覺寒冷、鬚髮豎起、怕風、舌苔發黃、身體發熱等症狀。熱邪亢盛,便會氣喘咳嗽,胸背部疼痛,不能深呼吸,頭痛非常厲害,汗出而冷。如果病邪特別嚴重,病人的正氣又非常虛弱,不能支持,那麼在丙丁日就會死亡。治療時應當針刺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兩條經脈,絡脈脹起的部位出血,熱勢立即可退。身體發熱等症狀,如果氣機逆亂,那麼便會感覺後項疼痛,頭暈心慌。每逢戊己日病情加重,壬癸日出大汗,如果氣機逆亂,戊己日病人就要死亡。腎在五行中屬水,受土的剋制,所以在戊己日(屬土)病情會加重。而在壬癸日(屬水)腎臟本身的正氣偏旺,身體出汗使熱減退。

五臟熱病的臨床表現

肝臟熱病,左側面頰先出現紅色;心臟有熱病的病人,在其額上先出現紅色;脾臟熱病,鼻部先出現紅色;肺臟有熱病的人,在其右頰部先出現紅色;腎臟熱病,頤部先出現紅色。雖然熱病還沒發作,但在面部已經出現了紅色,這是發病的徵兆。五臟熱病,在各髒相應部位出現紅色時,只要及時治療,到了本髒所旺之日,疾病就能痊癒。如果針刺治療失誤,疾病的病程就會延長,要等到生病之髒的第三個髒氣旺盛的日期,病才可能治癒。各髒熱病汗出,均是遇到本髒的旺日便出大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