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肩周炎到底怎麼診斷?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患了肩周炎到底怎麼診斷?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肩周炎是多見病,多發病,一般好發於40歲至60歲之間,所以也稱之為五十肩,現在肩周炎這個詞有點被濫用了,在門診經常有年青人肩膀不舒服,一來就給醫生說:醫生,我得了肩周炎怎麼治?

什麼是肩周炎呢?肩周炎就是肩關節周圍的軟組感受風寒溼,勞損,而出現的疼痛,粘連,關節運動受限,等症狀。病人抬頭梳頭,背手提腰帶出現疼痛,脹痛,上肢活動幅度明顯減小。嚴重的手臂肌肉出現瘻縮。

為了準確出有效的治療此病,我們首先得對其作出正確的診斷:

1,首先我們對病人採取望診,讓病人暴露出雙肩,患肩與正常肩進行對比,看看它們的肌肉圓度,對稱度,雙肩的大小,有沒有腫脹等,

2,觸診,讓病人以坐位或臥位都可以,觸診時吩咐病人放鬆不要緊張,我們通過按壓尋找肩關節周圍的明顯觸痛點,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病變勞損的部位。按壓的力度要合適,我們可以好的肩膀與病的肩膀同時進行觸壓,對比兩肩的疼痛度,這樣才不會因為一側太用力產生疼痛而發生誤診。

以下我將列出8個肩關節周圍炎的檢查觸診位置,以便大家對應去準確觸診:

1,第一個我們來看喙突,喙突的位置在我們的鎖骨下窩,靠近肱骨頭,上面附著著胸小肌,喙肱肌不有肱二頭肌短頭,在這裡也是喙肱,喙肩喙鎖韌帶的起點,牽拉的應力比較強,所以部份人在這裡有明顯的壓痛。

患了肩周炎到底怎麼診斷?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患了肩周炎到底怎麼診斷?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患了肩周炎到底怎麼診斷?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2,檢查肱骨大小結節:它們分別在肱骨頭前內側與肱骨前外側,這個地方向下有大圓肌,背闊肌的止點,肱骨大結節自上而下還附著有岡上肌岡下肌胸大肌,一但這裡有病變,壓痛也是相當明顯。

3,第三個觸診的是肱骨結節間溝:它在肱骨在小結節之間,觸摸時可以感覺到有一條明顯的可以的硬條索狀,這條索狀的是肱二頭肌的長頭與其滑鞘,如果患者此處有炎症時壓痛相當明顯。

患了肩周炎到底怎麼診斷?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4,岡上窩與岡下窩:它們在肩胛岡上面與下方,這裡深處有豐富的神經血管,所以這裡有炎症病變的時候,我們用指頭按壓時會有酸脹感傳導至手臂與肩關節的前方。

患了肩周炎到底怎麼診斷?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5,接下來我們檢查頸椎2,7椎的橫突與棘突,這裡關係到肩胛提肌與半棘肌和菱形肌,同樣是以觸痛點以病變點。

患了肩周炎到底怎麼診斷?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患了肩周炎到底怎麼診斷?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6,肩峰下滑囊,這個地方形成炎症時,我們可以找到壓痛點和波動感,如果該處的深部出現病變時,會有明顯的硬塊。

患了肩周炎到底怎麼診斷?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7,三角肌,三角肌是由三塊肌肉組成,它們分別是前,中,後三角肌,還有一個三角肌滑囊,如果病程久遠,有可能出現三角肌痿縮,肌肉減小。

患了肩周炎到底怎麼診斷?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8,檢查肩胛骨的內側沿與外側沿,這裡主要是看看大小圓肌,大小菱形肌,岡下肌的壓痛點是否明顯。

患了肩周炎到底怎麼診斷?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患了肩周炎到底怎麼診斷?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除了檢查肌肉,我們不能忽略一個不常出現,又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是否直接的,就是肩關節是否有脫位。如果有脫位,必須要手法復位後效療才能明顯。否則你做針灸,按摩,都難以見好轉。

患了肩周炎到底怎麼診斷?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聽診在肩關節治療中用得不多,主要是聽聽有沒有關節的摩擦音彈響聲,分辨出聲音是來自於關節液減少還是來自於肌腱韌帶。

肩關節的運動檢查是除觸診之外的另一個快捷準確的診斷方法,讓病人做自主肩關節運動,正常情況下前屈可以做到135度,患者後伸和內旋,手應可以摸到胸椎10至胸12或者對側肩胛內沿。外展和外側上舉剛可以達到90度與130度。如果達不到標準的幅度,那就說明相關軟組已經病變。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幾個特殊的檢查:

1,搭肩試驗,這個試驗的主要目的就是看肩關節有沒有脫位,患者手屈肘,將手掌搭到對側肩上,觀察患肢肘部能否貼靠在胸壁上,能貼上為正常,不能貼在胸壁提示搭肩試驗陽性,有關節脫位的現象。

患了肩周炎到底怎麼診斷?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2,落臂試驗,我們用它檢查病人的肌腱袖有沒有裂傷,病人取坐位或站位,我們先將患肢外展抬高90度,然後讓病人慢慢放下,如果病人在放下的全過程中,突然沒有力了,直接落下手臂,說明此患肢肌腱袖有損傷,恢復比較慢。要先告知病人。

患了肩周炎到底怎麼診斷?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3,岡上肌是否斷裂的試驗,當病人患臂外展上抬至30~60度時,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三角肌收縮,病人出現聳肩,同時抬高困難,當我們輔助他再超過60度時,病人的手又可以自主繼續舉高,這就是陽性,提示岡上肌損傷斷裂或拉裂。

以上這些就是診斷肩周炎的重要的,主要的診斷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