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產經智庫圓桌會:銀行業營收高增長的態勢:原因、影響與是否可持續?

熱情 專

理性

长江产经智库圆桌会:银行业营收高增长的态势:原因、影响与是否可持续?
长江产经智库圆桌会:银行业营收高增长的态势:原因、影响与是否可持续?

據券商中國報道,中國33家上市銀行一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3萬億元,同比增長15.4%。與低迷的製造業相比,上市的銀行營收增速超過20%的有19家。針對這種營收高增長的態勢,經濟學界有不同的認識。對此,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教授組織專家學者進行了專業性地深入研討。

1長期以來,近30家銀行類上市公司淨利潤一直佔到全部上市企業利潤總額的一半左右。你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劉志彪|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

產業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一個產業之所以可以長期維持大大超越社會平均的利潤率,根本的因素在於存在壟斷的市場勢力。這裡,市場勢力表現為進入競爭性商業銀行業的人為限制。

劉根榮|廈門大學

中國銀行業營收與利潤持續增長的根本原因:(1)中國企業融資渠道狹窄,過度依賴於銀行融資。企業融資渠道主要有: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渠道和以有價證券為主的直接融資渠道。而由於中國有價證券市場發展滯後,特別是股票市場存在著制度性問題,使得企業通過直接融資渠道獲取資金的比重較低,大量的企業只能依靠銀行融資解決資金需求。這是導致企業資本結構失衡,以及中國銀行業營收與利潤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2)中國銀行業呈現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而利率市場化改革滯後,導致銀行存貸差的利潤極為豐厚。(3)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為銀行業的擴張提供重要的市場需求。一方面,隨著經濟增長,企業對銀行資金需求不斷增長;另一方面,隨著社會消費升級與消費理念的發展,消費信貸擴張迅速,個人住房信貸需求更是大幅增加,也使之為銀行帶來了可觀的營收與利潤增長空間。

張明之|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製造業創新能力有限,競爭優勢不顯著,金融資本控制了價值鏈的核心環節;稅收體制待調整,製造業成本較高,營商環境有待改善。

盛文軍|人行杭州

根本原因在於我國目前多層次資本市場還不夠完善,正處於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體制向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並舉的方向轉變過程中。其次,銀行業自身還處於逐漸放開過程中,競爭不夠充分,在間接融資市場上銀行機構擁有市場勢力和主導地位及相對靈活的資金定價權。其三,在經濟的下行期,由於資金需求剛性,銀行業利潤佔比提升現象更為突出。

姜德波|南京審計大學

第一,銀行業是實行牌照管理、壟斷經營,因存在壟斷利潤,其利潤率遠高於競爭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第二,銀行業巨量資本乘以超過平均利潤率的壟斷利潤率,利潤總額當然就是巨大的數額。第三,由於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的斷裂,馬克思所講的利潤平均化趨勢並沒有實現。第四,我國實體經濟因人工成本、環境規制等原因,導致負擔壓力加大,往往選擇減少實體投資或者轉行房地產,加之實體經濟技術更新、產業更替速度加快,競爭激烈而進入微利時代。所有這些原因,造成了銀行業利潤獨大的局面。

葉茂升|武漢紡織大學

第一,金融壟斷,高額利潤是市場壟斷結果;第二,國有經濟比重地位上升。國有經濟與國有銀行機構構建類似於日本主銀行制度關係,相互支持,從而形成優質資源體系內循環;第三,金融機構的隱形財政功能導致在負債端以及資產運營端可以獲得財政部門隱形信用擔保,形成大量無風險套利機會。

楊志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第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尚未到位,銀行業競爭不夠充分。第二,製造業總體競爭力偏弱,企業運作基本上還處於工業化初期盈利模式之下。

何雨|江蘇省社會科學院

根源在於經濟基礎的結構性安排。以國有為主體的所有制性質,獲得了國家權力全面支持,形成了汲取超額利潤的絕對壟斷優勢,讓其他市場主體缺乏足夠的利潤博弈能力與資源。

李湛|蘇州發規院

銀行的大量不良資產雖然按照現有準則但其實計提並不充分,造成銀行賬上利潤虛高。

吳躍農|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

中國是悠久文化傳統的高儲蓄國家,企業和人民的財富結餘源源不斷輸入銀行,轉化為投資,投資決定了就業、出口和消費,銀行淨利潤說明了投資是主因,其它是結果,是反促進作用。

凌永輝|南京大學

從產業組織的角度來看,這一現象的原因顯然在於銀行業長期的市場壟斷。以總資產和存貸款餘額作為衡量指標,2007-2016 年,銀行業市場地位處於前四位的商業銀行的絕對集中度均處在35%到60%之間,呈現集中度較高的寡頭壟斷格局。銀行的高利潤,屬於典型的壟斷租。

申可善|中國建設銀行浙江分行

一是對外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尚不到位,競爭主體和資源配置中市場機制尚未真正起決定性作用;二是對內,受制於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程度,金融市場供求關係存在總體不平衡和結構不平衡,價格與價值發現功能作用不充分,導致市場績效與市場主體不匹配,有轉移溢出效應和虹吸疊加效應;三是不可否認銀行在參與競爭領域擴大和追求創新也在獲取傳統價值外也形成了新的盈利點;四是金融市場統一全功能監管及監管手段和專業人才不足,使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兩種作用配合有效尚待強化;五是這種現象也是實體經濟週期性特徵導致的金融市場週期性特點,兩類週期的相互交織導致預期放大效應。

張小蘭|西南民族大學

根據西方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分析,商業銀行是企業,它所得到的利潤=社會平均利潤率×該企業資本量,所以30家上市銀行利潤較高,可能兩方面原因,一方面銀行,尤其是四大國有行,存在一定的壟斷,利潤較高有可能是壟斷帶來的;另一方面,我國銀行資本規模巨大帶來的,由於金融危機和“四萬億”,我國銀行業資產規模迅速增大,從而帶來利潤額較多。

黃敦平|安徽財經大學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銀行業規模較大。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10月末,我國境內銀行業資產總額達到257.62萬億元。要注意到另一方面,隨著銀行業准入門檻的逐漸放開,銀行業的競爭性也在不斷增強,受到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吸收大量存款、銀行業機構數量增加等因素影響,我國銀行業的淨利潤增速大幅度放緩,淨利潤增速由2012年的18.96%下降到2015年的2.43%,近幾年雖有所回升,2018年前三季度也僅達到5.91%。

樓稼平|自由職業者

最近幾年的M2/GDP或AFRE/GDP基本上都維持在2以上,我國經濟已經由“金融深化”(比值1)進入到“金融泛化”(比值2)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社會利潤中金融利潤的佔比自然呈加大趨勢,上市公司中的利潤結構自然也與社會利潤同構。

伏玉林|華東理工大學

長期以來,近30家銀行類上市公司淨利潤一直佔到全部上市企業利潤總額的一半左右,反應了中國經濟結構層面脫實向虛的傾向沒有得到根本扭轉,經濟增長不是依靠實體經濟的發展,而是依賴地方政府投資基建和發展房地產來支撐,尚未完成新舊動能轉換。

鄭登元|南京審計大學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國內的資本市場不發達,也就是直接金融不發達,企業融資的管道,大部分就是跟銀行貸款,間接金融。假如像美國資本市場,債券市場非常的發達,並且債券定價的市場化程度非常高。在一個比較競爭的市場,不只是銀行跟銀行同業競爭比較激烈,銀行還必須要跟直接金融競爭,銀行的利率差比較小,而且還承擔相對高的風險,就沒有辦法像國內一樣有比較高的利潤。另外一方面,在尚未取得確切的證據證明的猜測之下,懷疑銀行的這些利潤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現金流呢?或者只是財務報表的利潤呢?有沒有存在大量一直收不回來的應收賬款,也就是實際上是一些國有企業失敗的項目或是地方政府的借款,已經收不回來了,但是因為是國有企業不會倒,依然掛著正常放款提列利息收入。

2你認為這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嗎?

劉志彪|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

主要的影響是把社會的主要資源和要素吸收到了金融以及具有金融特性的領域,是中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失衡,從而是中國經濟結構發生重大失衡的最主要原因。直接的結果是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進入低迷不振狀態。

孫國民|東南大學

利潤由產業資本創造,但利潤卻主要由產業資本向金融資本集聚,本質上是要素投資回報在不同行業的巨大失衡,長期看影響中國實體經濟能否健康可持續發展,包括影響企業規模擴大再生產、投資信心、投資領域及行業選擇以及追求短期回報等等。

徐天舒|蘇州科技大學商學院

脫實向虛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即製造業外流現象會增多、中小製造企業生存愈加困難。

霍偉東|北京吉利學院、西南財經大學教授

銀行業的高利潤(且主要在於借貸息差而非中間收入),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不利於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更重要的是抑制了創新,而創新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動力。

劉瑞翔|南京審計大學

影響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二是造成國民經濟收入分配不合理,資本要素獲得的收入比例過高;三是整體經濟結構失衡。

林學軍|暨南大學

當前,我國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在國民經濟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擴大就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這部分實體經濟,如果沒有得到金融的支持,就難以持續發展。這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我國的銀行業,過多的強調金融的安全,過多的講管理,太少談服務,因此缺少競爭與市場活力,這種局面需要改進。

申可善|中國建設銀行浙江分行

我認為上市銀行營收高增長不能簡單地說對中國經濟有正面或負面影響。而應該看成是中國經濟市場化取向改革中經歷的週期性質的結構變革一種現象,研究分析這種現象,更重要的是為堅持市場取向改革提供如何更好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作用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孫楊|南京審計大學

現有的體制下,銀行的高盈利在很大程度上,其實不是來源於價值的創造,而是財富的轉移。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經濟運行中的價值扭曲和資源錯配是必然的。

鄭登元|南京審計大學

因為間接金融,銀行的貸款沒有跟直接金融競爭,可能會導致經營效率相對的不足(因為靠著政策的保護)。另外一方面,對實體企業的貸款,因為只能夠從銀行貸款,沒有辦法得到一些風險投資,對於我國的新創企業的發展會比較困難,產業的升級也會比較慢。

长江产经智库圆桌会:银行业营收高增长的态势:原因、影响与是否可持续?

3雖然中國的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強,但是卻依然面臨著一定的壞賬壓力。你覺得這種長期高盈利能力的狀態可持續嗎?為什麼?

劉志彪|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

振興中國實體經濟、解決經濟結構重大失衡問題的關鍵,是要讓實體經濟企業可以取得社會平均的利潤率。這就需要抑制以過度金融化、房地產化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活動的超額收益率。從此意義上來說,這種狀態不應該長期存在下去了,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決的反對商業銀行的行政壟斷,堅持對外資和民營企業平等開放。

孫國民|東南大學

高盈利能力取決於直接融資規模與通道建設、產業資本的盈利能力、外部金融體系的參與或衝擊、行政力量對金融機構的影響力以及市場化資源配置力量等。目前看,還難以終結。但從理論上講,應該不可持續,尤其在經濟逆週期下,商業銀行高盈利持續時間越長,實體經濟風險越大,且反噬金融風險也會很大。

盛文軍|人行杭州

長期看,銀行業高盈利能力不可持續。因為社會融資結構向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並舉的方向轉變不可逆轉,改革開放不可逆轉,社會平均利潤率約束無法超越。

姜德波|南京審計大學

銀行業壞賬背後有政府信用的隱形擔保,這當然是不合理的;銀行業高盈利本身不可持續,將隨著金融業更深層次的對內、對外開放而逐漸消去。

葛鵬|交通銀行

不可持續,銀行利差在收窄,營運成本在上升,本身已經在轉型的過程中,未來通過科技手段提高風險識別能力,轉變發展方式或可保持高盈利能力。

何雨|江蘇省社會科學院

我認為這種局面將持續。因為這是一種利潤配置的結構性安排,獲得了現有體制機制的全力支持。

李湛|蘇州發規院

不可持續,基金、私募、創投、科創板等新金融將對銀行業務造成越來越大沖擊。

吳躍農|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

在金融改革趨勢之下,商業銀行作為市場最敏銳的資本生命體,我相信它們是不會想玩龐氏遊戲的,協調好投資關係,堅定地走淨利差增長之路是根本,商業銀行淨利潤必定會進一步增高。

翟太煌|山西證券

歷史地看,銀行業強盈利能力與壞賬壓力,可以說是行政干預的正反兩面。未來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該現象有望將一步步改變。

湯凱|意昂船舶設備

銀行業也面臨著營銷策略的調整,繼續加強原有業務的風控,並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加強零售的拓展會帶來整體性的大收益。例如平安銀行近年來的發展,例如支付寶的網商貸等等,都是加強了零售,還達到了大力支持了小微企業。

申可善|中國建設銀行浙江分行

我認為理性看待銀行長期高盈利狀態包括兩方面:一是建立在市場化改革不完善和週期性特徵基礎上的狀態不可持續,合理區間的壞賬是銀行經營中識別、評估、風控和撥備、處置的正常經營行為;二是銀行通過持續金融創新及有效解決金融市場供給總量和結構不足為基礎的狀態是可持的。前一方面隨著市場化改革深化及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發揮,其盈利基礎與空間越來收窄,後一方面對中國銀行業包括國際銀行業而言尚在起步階段,未來空間仍很廣闊。總之,未來上述兩個方面作用的強弱和組合會帶來銀行盈利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特點。因此,中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強其實是個偽命題。

郭玉高|太倉港集裝箱海運有限公司

我認為,這種長期高盈利能力的狀態不可持續,因為,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銀行的利潤來自不同行業,我國各經濟主體在參與市場競爭的同時,不適應的將被“淘汰”,這樣也會“擠壓”銀行的利潤空間。

胡春陽|江西財經大學

不可持續。銀行信貸需求和存貸利息差決定其利潤,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企業的充分發展是形成長期銀行信貸需求的重要條件,而實體企業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合理的資本價格乃至利潤分配基礎上。

黃敦平|安徽財經大學

從理論角度分析,壞賬將對銀行盈利產生負面影響,各銀行將加大對壞賬風險防控力度。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銀行業面臨的壞賬壓力將倒逼銀行嚴控放貸條件,尤其是那些中小型銀行,在資源有限條件下,將優先放貸優質企業,淘汰低端企業,形成一種市場優勝劣汰機制。

包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我覺得還是可以持續的。但如果能引入更多競爭,降低貸款利率,哪怕因此使得銀行盈利降低一點也會更好。

伏玉林|華東理工大學

銀行業作為金融中介機構,獲得價值創造環節的應得部分,這無可厚非。但是銀行業長期高盈利是與我國製造業大國的國情不匹配的,也是難以持續的。金融風險太大,經濟轉型受到掣肘。

版權聲明:上海鈞智律師事務所為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提供法律服務。需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內容或觀點的,應註明“來源: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對於不遵守本聲明和/或其他侵權違法行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江蘇省首批重點高端智庫,以南京大學經濟學、管理學及其他相關學科平臺為核心,優化組合國內外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學科和專家資源,以中國沿海地區高度開放、發達的實體經濟為背景,深入研究探索中國實體經濟的走勢、趨向與政策,為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總結經驗,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

长江产经智库圆桌会:银行业营收高增长的态势:原因、影响与是否可持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