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如何被“宏观”所支配的?

投资是如何被“宏观”所支配的?


投资是如何被“宏观”所支配的?

明天股票是涨还是跌?是否需要赶紧“上车”?金融分析师口中的“宏观经济”到底对个人会产生什么影响?


投资是如何被“宏观”所支配的?


来源:WEEX一起交易(ID:weextrader)


Visual Capitalist专栏作家Jenna Ross根据U.S. Global Investor提供的图表揭示了宏观经济研究为什么能成为一项关键的投资工具。

Jenna Ross指出,绝大多数股票市场投资者在选股时,往往会落入以下两种模型:

自上而下型:通过研究宏观经济趋势,选定特定的板块或区域,然后根据公司基本面选择股票;(例如:考虑到中国的老龄化,选择投资医疗卫生板块的股票)

自下而上型:对各个公司进行深入分析,然后选择一家表现优于其他公司的股票。(比较美国多家连锁家具店的业绩,并选择最好的一家进行投资)


投资是如何被“宏观”所支配的?


(两种截然不同的选股逻辑,来源:U.S. Global Investor、Visual Capitalist)


事实上,这两种选股方法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在许多情况下两者需要相互配合。投资者可以通过宏观分析找到下一个潜在的“风口”,然后再寻找风口中飞得最高的“猪”。传统意义上的宏观趋势(Marco Trend)指的是长期的方向性变化,通常会影响到数量庞大的人口。

U.S. Global Investor提出,一般而言定义宏观趋势的主要方式有两种:政策与经济周期


投资是如何被“宏观”所支配的?


政策(基本)面

政策本身就是变化的前兆,塑造宏观趋势的同时创造了大量的机会。例如奥巴马的复兴法案对于可再生能源900亿美元的投资彻底重塑了整个行业。

更重要的是,不论共和还是民主党执政,政策带来的利好是长期的。最“倒霉”的总统小布什任内遭遇了互联网泡沫破灭、9·11和次贷危机爆发,但根据MorningStar的数据,标普500指数在2009和2010年迅速反弹,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了23.45%和12.78%。


投资是如何被“宏观”所支配的?


(美国近几任总统在位时标普500指数走势,来源:U.S. Global Investor、Visual Capitalist)



投资是如何被“宏观”所支配的?


经济周期


一般而言,在复盘经济周期时往往会将其归纳为紧缩或扩张周期。在紧缩周期中,经济增长相对稳定,央行降低利率,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刺激;在扩张周期中,通胀相对稳定,央行提升利率,政府减少财政刺激。

投资是如何被“宏观”所支配的?


(财政扩张与紧缩周期,来源:U.S. Global Investor、Visual Capitalist)


当然相比于抽象的经济概念,有许多经济数据却能实实在在地指导投资,或者说,至少能帮助投资者逃过经济危机。

在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纳斯达克指数从1995年的1000点暴涨到2000年的5000点。而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已经出现不良贷款激增的状况。

同时在经济危机发生之后,美联储以及美国政府也采取了诸多货币和财政政策,诸如大幅下调了联邦基金利率和分别推出了1000亿和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政策。

投资是如何被“宏观”所支配的?


(美国两次经济危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来源:U.S. Global Investor、Visual Capitalist)

宏观经济分析对于投资的好处不止于此,在发掘长线市场机会时也有数据客观性、不受舆论影响、避免潜在风险行业以及容易分类等优势。


投资是如何被“宏观”所支配的?


(宏观经济分析的长线优势,来源:U.S. Global Investor、Visual Capitalist)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当一个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产生利好时,往往会伤害到另一个国家。当2018年特朗普推出减税和刺激政策拉动美国GDP时,加拿大的国际竞争力就大大减少,甚至可能有多达4.9%的加国GDP受到波及。


投资是如何被“宏观”所支配的?


(受到特朗普政策“暴捶”的特鲁多,来源:U.S. Global Investor、Visual Capitalist、华尔街日报、PWC)

U.S. Global Investor指出,在当下这个信息过载的社会中,要找到能指导投资的宏观趋势非常困难,但整体的大方向是十分显著的:有长期前景、影响大量人口且未来有清晰的发展方向。这样的逻辑不仅是用于寻找投资的区域和板块,也有利于个人在机会出现的时候能够踏上改变命运的“康波”。


投资是如何被“宏观”所支配的?


(把握宏观机会“三要素”,来源:U.S. Global Investor、Visual Capitalist)




风险提示:

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