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季报看更科技化、智慧化的苏宁

日前,苏宁公布了2019年一季度财报,其总体营收达到622.42亿元,同比增长25.44%,而全渠道商品销售规模为869.26亿元,其中线上渠道占全渠道比例为62.26%。根据财报显示,零售体系注册会员总数高达4.22亿人,要知道根据2018年互联网女皇报告中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才7.53亿。这份财报显示苏宁继续保持较快的营收增长,使得苏宁智慧零售在2019年关键之年有了更多的期待。

在运营费用方面,为支持苏宁小店业务的发展,储备了较多人员且配套加快前置仓的建设,阶段性带来人员费用、仓储费用增加较快。若不考虑苏宁小店,苏宁易购其他业务板块综合实现稳定盈利、且较去年同期实现稳步增长。而苏宁小店经过一年的快速拓展,在今年一季度进入了运营优化和模式优化的新阶段,经营质量和效率环比有所提升。

一季度,苏宁的全品类经营战略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大快消、百货等商品品类均呈现双线联动高速发展的状态。苏宁通过全品类战略快速的提升了其竞争优势,加之全场景布局加快了双线渠道的融合,苏宁的整个智慧零售的战线已经全面拉开,小开觉得这才是我们应该看到的,也是应该关注的,这是趋势、是发展,是“黄金时代”。

新业态持续释能

在新业态方面,以苏宁小店、苏宁零售云加盟店为代表的智慧零售门店持续释能。一季度,苏宁小店新开930家,苏宁零售云加盟店新开451家。

其实我们都知道现在苏宁的关键点就是苏宁小店的快速布局。苏宁小店作为“连接器”,它承担了智慧生态承上启下的战略桥梁,定位于社区服务,是离消费者最近的业态。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苏宁小店已覆盖全国71座城市、25000个社区、7500万用户。

除了数量上继续保持高昂的增长态势,苏宁小店也在不断创新、迭代店面模型。今年2月份,首家苏宁小店Biu×24h在南京开业。Biu×24h作为低成本可复制的24小时数字化门店,白天将配备店员进行正常的维护,夜间则通过AI、IOT技术手段实现人货场数字化、经营数字化,全面打造个性化场景互联,经营时长也从一般便利店的15小时延长至24小时。

而最新的消息是,4月份又有4家苏宁小店Biu×24h开业。下一步,苏宁小店无人店将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布局。

而在品类方面,苏宁小店在快消、生鲜领域快速突破。尤其是前期苏宁小店在全国63座城市上线的生鲜预售功能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预售功能上线24小时内,3A级泰国山竹全国预定量已突破50吨,金枕榴莲全国预定量达到30吨。据悉,近期苏宁小店还会上线苏宁买菜功能,主打24小时内从原产地直发至门店,最快隔日早上7点即可到门店自提。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苏宁小店+前置仓是苏宁新零售场景构建的主力业态,小店为150平左右的生鲜便利店主攻到店场景,前置仓SKU更全主攻到家场景,逐步建设快消品类的专业经营及供应链能力。

强化物流、科技布局

在场景互联的零售新时代,苏宁小店要快速满足用户的需求,离不开强大的物流配送能力。一季度报告显示,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截至2019年3月末苏宁物流及天天快递仓储及相关配套总面积964万平方米,快递网点26700个,物流网络覆盖全国351个地级城市、2849个区县城市。此外,截至报告期末苏宁已在41个城市投入运营50个物流基地,在15个城市有18个物流基地在建、扩建,共投入使用46个生鲜冷链仓。

去年7月,苏宁重磅推出“百川计划”,宣布加速建设骨干仓网和社区仓网。在骨干仓网方面,计划到2020年,苏宁物流计划建设完成超过1000个专业物流中心,仓储面积实现新增1000万平方米的目标。在仓储分布上,逐渐从一二城市向三四线布局,在技术实现上,则实现从自动化向无人化方向扩展。在社区仓网建设方面,苏宁物流铺设的前置仓、门店仓将覆盖至少全国100个以上的城市,助力更好实现最后100米的物流配送。

物流的仓储非常重要,但以最快的时效响应苏宁小店周围的货物调配需求,则对配送网络能力提出了挑战。目前苏宁全面通过科技与数据全面搭建起了服务于多领域合作伙伴的基础网络,已开启智慧物流新格局,实现“货到场的精准,货到人的准时,场到人的多样”。加速整合线下服务和体验场景,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更多的消费粘性,从而形成新的零售生活服务圈。

有时候很难想象一个老牌巨头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从1990年到2019年,从苏宁电器到苏宁云商,再到如今的苏宁易购,从“科技转型、智慧服务”到“科技苏宁、智慧零售”,从“造极”到“极智”,苏宁用近30年的时间不断布局零售业,形成了如今覆盖线上线下,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消费需求的智慧零售网络。

苏宁,新十年发展战略即将收官,苏宁已经做好了冲刺收官第三个十年、谋篇布局第四个十年的准备。我打心底期待下个十年,一个更加科技化、智慧化的苏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