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叛逆期,大人该如何去和孩子沟通?怎样进行正确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阳阳的随手拍


大闹天宫——狂风暴雨的青春期

谈到青春期这个话题,好多家长犹如谈虎色变,束手无策。这个时期的孩子,情绪喜怒无常。

女孩子发育成熟比较早,大概10岁进入青春期,男孩子发育成熟比较晚,大概12岁进入青春期。

在生理方面,男孩子会长喉结、胡须、声音变粗等。女孩子表现如嗓音变细润、乳房发育、骨盆变宽等。男孩与女孩又有共同的变化,他们的内脏增大,大脑功能发育开始健全。

在心理方面,他们的情绪犹如六月天,也叫梅雨天,台风式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情绪多变挑战权威,爱辩论、矛盾冲突。

而性系统发育方面,男孩子出现遗精,女孩子会月经来潮。他们性腺激素发育,性机能,性器官发育,两性生殖系统逐渐成熟,出现男女性好奇,早恋倾向。

同时,面对的还有其它的问题,如,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在这个时期,学生压力巨大,会有很多的想法和困惑。比如,死亡,社会黑暗吗?

青春期的孩子,当情绪来时,他们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过后,他们也会后悔,他们反抗的对象主要就是父母。所以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后,处理好亲子关系,陪伴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

这个时期我们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多倾听,成为孩子的朋友。

在青春期经过反抗者自主性强,末表现反抗者,一般在成人以后缺乏主见。所以青春期并不可怕,只要家长引导得当,反而是一种成长机会。


143号渡老师李彦芬


我是一位20年教龄的老师,也是一位家长。对青春叛逆期孩子的教育一直都在实践和研究的路上。也曾改变过不少学生,帮助过不少家长,收到一定的成效。

我就把自己的经验,感悟拿出来分享,希望对您有帮助。

青春期判逆是一个不能逃避的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些孩子不爱学习,不求上进,不服从管理,顶撞老师,破坏公物,逃课、上网、打架、抽烟、酗酒、早恋等,对于老师、家长苦口婆心的教导他们从不在乎。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很听话,很乖巧,也很懂事,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已经开始变了,再也不是家长眼中那个乖乖娃了。这其实,要恭喜你,你的孩子长大了,他进入了青春期,但同时他们也进入了叛逆期。他们渴求独立,渴求自由,渴求摆脱父母的捆绑和束缚,渴求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渴求得到别人尊重、信任......等等。对这个时期孩子的教育,你不能再用过去对他小时候的教育方法了。

那么,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呢?

孩子小的时候,衣食住行父母都为他安排好了,他所有的一切都完全遵照父母的要求做,父母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真是万事不管懵懵懂懂的童年。

现在,他渴望摆脱这种束缚,渴望自己能与父母平等对话。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转换角色,以前孩子听你的,现在他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和分析,再也不是那个完全听你话的懵懂小屁孩了。我们得转化过来,接受他的这种转变,面对他的这种转变。

以前,你说什么他听什么,现在也应该多听一听他的想法,他的愿望。千万不能还是那个一言九鼎的一家之主,没等孩子说完自己的想法就大发雷霆,没等孩子开口,你就指着鼻子大吼:“闭口!”,然后,让孩子严格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不能越过雷池半步。

孩子一回家,你就唠叨个没完没了,横挑鼻子竖挑眼,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开口闭口都是否定,不容孩子争辩半句,只要他敢争辩,你就大声呵斥。你这样武断的家长只能把孩子越逼越远。即便孩子有什么心里的话也不愿意向家长诉说,有什么心里委屈也不愿意告诉家长,甚至连家都不想回,觉得家里没有温度,在家里不快乐也不自由。

作为家长,我们得放下架子,放平心态,静下心来,多耐心、诚心、静心的听听孩子的想法。下厨房烧几个菜,爷俩促膝而谈,引导孩子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不管他有什么想法,不管他说的不对不对,作为家长都要耐心的听,因为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你听了,你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想什么,你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他建议、帮助和支持鼓励。

很多家长困惑: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以前那样听话了。怀疑自己的孩子学坏了,怨怪自己的孩子学习倒退了。于是,苦口婆心的教导,大加训斥的责怪,甚至还有家长会向孩子动手。这些都是错误的。

其实,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他们更渴望得到家长的尊重,渴望家长不要再没完没了的责怪他们,渴望家长能多给自己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渴望家长也尊重他们的想法。但很多家长总还把他们当成那个曾经的小屁孩,所有事情都为他们安排的妥妥当当,就连他们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什么时间干什么都提前为他们安排好。殊不知,这其实是错误的家庭教育。

我有一个学生,家庭条件很好,孩子挺聪明,小时候学习也挺棒。但到了初中后,就慢慢的倒退,以致于从一个乖乖娃变成了一个打架、抽烟、逃课的问题孩子。

究其原因,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父母在外地忙生意顾不上管,将其托付给祖辈带管。孩子上初中两年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总共不到两个月,更不要说父母能够做青春期的陪伴,情感的交流了。父母给孩子最多的就是钱,可以说满足其所有要求。就连一双鞋也是上千元的。但遗憾的是,钱不能当保姆,孩子并没有教育好。

我与这个孩子聊过几次,他说的最多的就是父母只爱他们的工作不爱他。他不认为父母给他钱是爱他,他认为是父母欠他的,他们是用钱来弥补。他觉得很孤独,只有大把花钱的时候才能找到一点刺激,其他事情都觉得没意思。

后来,这个小孩的父母决定放下外地生意回来陪孩子,现在的情况好了很多。

孩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后,认知在发生变化,情感在发生变化,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变化。学业压力不断加大,烦恼会莫名其妙的增加。这时候,很多孩子不会主动找父母诉说和交流,他们会选择把自己包裹起来。如果父母不能主动的走进孩子心里,不能主动的做孩子的知心人,还是站在家长的角度要求孩子,其结果只能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有时候,孩子可能会有很多心里话没办法直面向父母诉说,有时候可能会觉得不想向父母诉说。这时,作为家长就要因时诱导,可以选择用书信、便条,或短信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不要轻易指责,也不要轻易否定,根据他们所说的情况,再有针对性的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积极的引导、激励和鼓励,给他们合理的建议和适当的帮助。让他们觉得父母才知他们最贴心的人,从而愿意和父母走近,父母也才能更好的陪孩子走过青春危险期。

与孩子沟通,我建议家长不要开口闭口就是学习,似乎除了学习再也没有什么话题了。如果只谈学习,孩子会很厌烦,也不愿意和你多谈,你们很有可能谈崩。我们可以与他谈其他话题,比如说孩子的爱好,他的一些朋友,他的愿望等等。

腾出一些时间,周末、节假日陪孩子郊游一次,放开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压力,所有的不愉快,一家人真正的,彻底的嗨一次!多和孩子搭肩、拥抱、合影、共餐、共唱........;真诚的向孩子说:“以前爸妈真的疏忽了你的想法了,我孩子真的长大了,爸妈为你高兴!爸妈相信你!”再次强调,真诚地说!必须说!

这么多年,我有一个体验:我们一直说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实际上更需要教育的是我们家长自己身。

我们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不改善的话,孩子的教育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家长自己得先改变。


赵广宇教育漫谈:躬耕教育基层,根植校园之中,身兼教师家长,用心用情教育,欢迎关注交流教育话题,也欢迎大家就这个问题发表不同见解!


赵广宇教育漫谈


我以前是个老师,现在是个正上初一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母亲。我来聊聊自己的一些感受和经验吧。

我的女儿是公认的乖乖女,学习和生活上基本不用操心,是很多人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这个阶段到初一上学期开始慢慢变了。

初一的第一个月孩子还算正常,第二个月开始就能感觉到她和以前不一样了。表现为:开始我行我素,你的话左耳进右耳出。对家长说话的态度开始改变,和她意见不一致时我们开始变得没有话语权。并且开始痴迷微信,老是捧着手机。

有了这些表现,成绩下降是必然。但我担心的是她是否会走歪路。刚开始我和大多数家长是一样的,先苦口婆心,再是连哄带凶,最后成了河东狮吼。然而一点没用。之前当老师的经历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一点用都没有。

后来我请教了心理师朋友,她反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孩子是一颗种子,作为家长我是什么?我脱口而出是土壤。朋友说我的陪伴意识很棒,但土壤受自然条件影响可能会被大风刮走,会被大雨冲走。所以家长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更应该承担器皿的作用。不管这颗种子最后成为什么样的物种,盛放她的器皿才是最不离不弃的。换言之,不管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都不可能会放弃她。那么基于此无限大的包容前提,我们就需要去探索她种种行为背后的东西。

从神经生物学上来说,青春期的大脑处于飞速的发展期,大脑皮层异常活跃。他们是在把之前人生的各个零碎认知做整合,像拼图一样,青春期是一个把各种碎片进行组装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既不能把他们当成成年人,也不能用看孩子的眼光来理解。家长要做的就是高度的包容和正确方式的引导。

于是我努力做个器皿。她对我们说话不友好,以前我会说她不懂孝顺,然后她百般辩护我们唇枪舌战。现在我会问她:是妈妈有什么做的不好让你生气了?妈妈可能还没意识到,你能告诉我然后我会改正。她自己就会冷静下来思考,然后刚开始是用不言语来表达歉意后来就直接说对不起,现在很少对我们喊叫了。她的成绩下降了,之前我说试试我们的学习方法,她说我们的学习方法不适合她,她自己的方法很好。那好,给你时间来验证。月考后她主动找我来请教我们的学习方法,并且用在了她的学习上,效果显著。对于玩微信,我开始找寻背后的原因,是不是家长让她没有安全感所以她把很多精力放在那个虚拟的社交空间?我开始和她互换角色,每周末拿出一天,我和她一起上课外班体验她的累,她则要当小家长,安排一家三口的吃喝玩乐。彼此都真实体验对方的感受,我说课外班是累,要不我们不学了,孩子倒不干了,说半途而废只能是浪费时间。我趁机说既然要继续就要做出成绩,否则一样浪费时间。孩子高度赞同,课外班的学习效果提升显著。而她的小家长体验让她再没说过我做的菜不好吃,她知道了仅仅一个西红柿炒鸡蛋都是不容易的。

现在孩子初一下学期已经过半了,我们家的亲子氛围重新和谐温暖,孩子的学习也从下坡式后退重新飞流直上。手机已经主动上交并申请删除微信,我没有删,告诉她周末可以和同学聊聊,人毕竟是群居的,不能零社交。我们希望她依然有闺蜜有朋友。那个时候我注意到她看我的眼光里是感谢和爱。

青春期的孩子是比较难沟通的,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沟通技巧,并且一定要去寻找孩子言行背后的原因。当然还要充分考虑家校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最好和老师沟通交流好,及时对孩子的进步作出表扬。孩子会在我们的爱与关心中顺利度过青春期的。

最后用一部电影再说明一下。《何以为家》的主人公也是一个12、3岁的少年,在大家眼里他叛逆到起诉父母,用刀捅了便利店店主,贩卖毒品,离家出走....但他起诉父母是因为父母生下孩子却不养,小男孩从没上学,他要带着弟弟妹妹去挣钱养家。他捅了便利店店主,是因为那个人是他的妹夫,娶了他11岁的妹妹并伤害了她最后导致她的死亡。他贩毒是因为他要挣钱养一个一岁多的黑人小婴儿……



芝麻爱生活


叛逆期孩子似懂非懂,却要自己的主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比较难处理的阶段。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反叛。以下几条本人的看法,作为家长参考:

1)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使你的孩子佩服你的为人,品德和才能。他才会尊重你,愿意听你的教诲。例如你不希望孩子成天把时间浪费在玩里。那么父母自己回到家就要珍惜时间,好好管理时间,给孩子做出榜样。不要手拿手机没完没了聊天。

2)把孩子看成你的朋友,友好相处,就要多化时间陪孩子玩,通过平等的关系,获得孩子的信任。有不少父母,以父母自尊,要求孩子绝对服从,不给孩子解释的时候,孩子功课稍有跌下,回家就不分青红皂白大骂孩子。还有父母与孩子说话总是命令的口气,而不是商量的软口说话,这很可能是你与孩子距离拉开的原因。要与孩子心贴心的沟通,首先你必须成为孩子的朋友,尊重他,他才会愿意与你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去理解他,只有达到这一点,你才能够达到与孩子的真正内心沟通,你的诚意和善意,打动他的心扉,他才会听从你的建议。

3)表扬孩子,鼓励孩子,比批评更有效果。耐心教育孩子,表扬孩子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加以继续努力的鼓励。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你要及时观察和发现,并给予孩子鼓励和解决的建议,引导孩子自己走出困境。孩子也是人,需要被尊重,他也有自尊心,保护他的自尊心。

4)不要打骂孩子,孩子犯错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犯错,包括成年人,学习功课不好也是有原因的。当父母的第一反应,怒气冲天。必然导致孩子对你的封闭。如果你的反应激烈,他会更激烈,甚至走上叛逆。而且打和骂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关键还是要找出错误的原因,找出解决对策。

5)平时要多关心孩子,他们的学校功课,学校的事情,他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心理发展。你也必须了解他所交的朋友,以免误入歧途。当父母的需要有耐心听取孩子的解释。如果孩子不愿意告诉你,说明你还没有与孩子建立朋友间的友谊。放下自己的上级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使得你的孩子能自愿的而不是强迫的对你无话不说,那么你与孩子的沟通才是真正的沟通。你就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使他在你的掌控之中。
6)孩子遇到困难很容易自暴自弃,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再批评和谩骂,或看不起他,他会彻底垮台,从此一蹶不振,这是最大的伤害。一个孩子的自信和自尊非常重要。不要让孩子失去自信,这时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要让他看到光明,要帮他度过困难。重新开始,建立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去做好事情,建立孩子自己的努力目标。一个有宏伟目标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珺亚一资深营养研究


你好,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育儿姐莎莎,如果孩子处于叛逆期的话,家长可以通过以下6个方面来教育:

一.要摒除家长对孩子居高临下的心态,放下身叚,以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的身份出现,这样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二.孩子正在成长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切忌脾气暴躁,大骂出口,大打出手,如此反而会使他们反感而更加叛逆;

三. 对处在叛逆期的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那怕是他们一丁点的成绩和进步,都要及时地发现,给以足够的鼓励与表扬,增强他们成长和向好的动力;

四. 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参加社会活动及外出旅游,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

五. 要与孩子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心,使他们体会到乐于助人,帮助他人的无限乐趣,提高道德素养,增强他们在学校知同学中的魅力与威望。

六. 在和孩子做真诚朋友并搞好关系的同时,适当地贯穿是非观念和善恶,叫孩子知道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大胆做,什么事情不宜做,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辈子的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人而已,一步一个脚印,万万不可操之过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过切,恨铁不成钢,孩子一有错就棍棒相加,而使事情走向反面,愈加难以收拾。很久之前,我的孩子也很叛逆,经常逃学上网,成绩非常差。看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差,就帮他下了一套开发潜能的课程,通过学习,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得到了提高,成绩也变好了,而且不再叛逆,对父母很孝顺。总而言之,只要正确的选择再加上努力就能成功,加油!如果这些还不能够解决您的问题,可以私信莎莎姐哦!


莎莎姐的育儿园


提起孩子的叛逆期,总是让家长们头疼,甚至达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相信这是困扰许多家庭的问题。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要求独立,要求自主,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再肯像年幼时那样,听父母的话,认可父母的言行。而是敢于挑战权威,甚至会藐视父母的某些言论。

这个时期的孩子,有许多的小秘密,易冲动,不易听进别人的规劝,父母不当的方式方法,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对抗,引起家庭战火。

这个时候,是对家长的考验,也是家长的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建议从以下几点做起:

1.平等尊重

顾振飚说过: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会懂得尊重别人,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内。

家长懂得尊重孩子,像朋友一样,去跟孩子相处,会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凡事多问问孩子的想法和感想,遇事多多征询孩子的意见,尊重理解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被尊重,这样他就会愿意敞开心扉,跟家长交流与倾诉。

反之,摆出家长的架势,随意去呵斥、命令、强迫孩子,他就会关闭与家长沟通的那扇门,抵触家长的教导。

2.倾听

这是个很有魔力的词。懂得倾听的父母最美丽,也最容易收获青春叛逆的儿女心。

孩子每天经历了什么,有啥心事和困惑,想怎样去处理某个问题等等,只要孩子肯讲,家长都要认真耐心的去听。

不要小看孩子给你讲的零零碎碎,鸡毛蒜皮的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会让家长更了解孩子,增加与孩子的亲密度。

孩子肯跟家长分享,证明你们关系融洽,孩子认可自己的父母。

3.沟通交流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事情,怎样去解决呢?

沟通交流,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这个时期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心平气和,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去交流沟通最容易取得理想效果。

朋友的孩子在初二时迷恋上了游戏,一门心思玩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无论父母怎样责骂就是不听,还振振有词说以后要以此为生。

那个时候,只要一起冲突,孩子就以不上学做要挟,气的家长痛打了一顿也不起作用。

怎么办?妈妈焦虑的睡不着觉,咨询讨教了许多人,看了大量的有关书籍,跟老师也做了沟通,对自己的言行也做了反思,最终妈妈还是靠亲情,靠沟通解决了这个问题。

无论面对任何的事情,家长都不能暴怒,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味的指责孩子。这样做,只能使孩子的情绪也随之失控,跟家长对着干。

家长的火大,青春叛逆期的叛逆之火更容易点着,更容易蔓延。激烈的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父母好的修行,从尊重沟通开始,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4.不要唠叨,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永远是巨大的。说千遍万遍,不如一个行动。

你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就需要首先成为怎样的人。

孩子犯错,不要唠叨个没完没了,揪住小尾巴不放。要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改错的时间和机会。毕竟,身为父母,我们也并不完美,也会犯错。



叛逆期的孩子,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尊重,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方式方法。需要有一颗和孩子共同成长,懂得换位思考的父母心。


W果果丰


叛逆期也就是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的应对:首先,如果从婴儿期父母就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长大后孩子的叛逆期不会很严重,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多阅读青春期相关书籍,结合自己孩子,稍加注意就好!我遇到过一个妈妈说它和他儿子从小一直关系特好,他儿子一直到跟我聊天也就是孩子大学毕业的时候都没有出行叛逆期!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再者就是对叛逆期的孩子给予适当自由,家长学会慢慢放手,从侧面了解孩子的情况,问题不大一般孩子自己没问父母最好不要主动提出!这样他们反而觉得父母很民主,愿意和父母沟通!最后一点就是孩子在叛逆期,可以让孩子和他们喜欢交流亲人或者好朋友多交流。刘墉先生的书对青少年帮助比较大,他把教育自己孩子的心得还有叛逆期和孩子的对话都整理成书籍,我们家长可以在孩子叛逆期时候送给他们刘墉先生的书籍,他可以看看别的孩子怎么度过青春期,别的父母又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我想孩子一定会受益颇多!

叛逆期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去度过,度过之后,我们会发现一个成长的孩子,更懂事的孩子!


sunshine阳光灿烂


已朋友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站在孩子的位置替孩子考虑,有些事情不要强势反对,要给他讲明白列害关系之后,正确引导,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尊重孩子的决定,在不触犯法律等情况下,让孩子不断的去尝试,尝试之后自己就知道了结果,有时候你不让他自己去体会他是不知道的怎样,一直会想去做等等,因为你越不让他做的事情他越是好奇,就越想去做,那样你还不如让他尝试,尝试后断了原有的念像,他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历练一下也好,在经历中成长……


兴安丽娜


孩子的叛逆期分三个阶段:

2-4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表现,称“宝宝叛逆期”

此阶段的不需要过多的沟通,要尽量去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这个阶段是他们刚刚接触外界,寻找安全感,因此大多数时候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当然,像一些危险的,攻击别人等原则性的行为要及时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去阻止。

8-12岁时,儿童叛逆期。

此阶段需要父母一定的约束力,理解孩子的行为同时要让他们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14-20岁时,有的甚至更长,称为“青春叛逆期”。

此阶段需要家长与孩子平等沟通,拒绝打骂式教育。

不管哪个叛逆期,父母试试这样沟通:

1,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注意为什么是人与人之间呢?因为很多父母在跟孩子沟通时总是居高临下的状态,认为孩子就要被自己训,教化。其实每一个都不喜欢听别人的训斥,更能接受平等沟通,比如你想了解孩子为什么而烦恼?要像他的同学一样先讨论你的工作生活烦恼。你们就像朋友一样互相倾诉,互相建议,而不是一方把另一方骂的狗血淋头。

2,少说多做。想让孩子用心读书,就陪孩子一起读,想让孩子学会动手,做饭的时候可以喊他一起打下手,打扫卫生时可以喊他协助。用行为去感染他,胜过千万句唠叨。


黄沁儿


叛逆期出问题,有两种原因。

第一种,太严苛,孩子不服,早年没能力‘造反’,等到青春期,逼不急待地要叛变,改变自己讨厌的家庭格局,这是‘动因’。更因双方对彼此的成见,沟通之门早就关闭,所以成了失控状态。

第二种是向来太溺爱,孩子自小放纵,没人能管束住,青春期一到,翻倍放纵,并且带着这种状态,进入社会‘练兵’,更不让管,沟通无效,也成了失控状态。

第一种应该努力恢复与孩子的沟通,改变自己管辖范围,孩子开始长大了,思想更多更大,空间要及时放宽,就如榕树的根在太小的花盒里无法拓展,就会想尽办法,撑破花盒,所以要换大一些的盒啦(放宽对孩子的规范标准),在大一圈的范围内保护孩子。稍为合理的要求,就尽量满足,七全八美的孩子,就是很好的啦。

第二种,找孩子相信又听得进话的人,帮忙劝释,让孩子懂得乱搞会闯祸,后果有多严重。或者进入部队的大融炉,依靠严格管理的集体生活,规范孩子的行为举止。很多非常野的熊孩子,当兵后大变样,规规矩矩,有礼貌等,成了正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