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印度效仿当年的日本,脱亚入欧,能否成为亚洲强国?

周七公


假如你和王思聪一样吃喝玩乐,估计你早破产了,王思聪还照样可以潇洒快乐!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同样的方式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根本原因是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放在国家层面,就是不同的国家选择同样的路,会接出不同果实。



日本执行脱亚入欧政策取到显著效果,是和日本自身条件有很大关系的,具体而言:

一、政治方面,日本通过戊辰战争、西南战争等,将地方实力派势力清理干净,建立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使日本可以按照现代化国家为蓝本,对日本社会进行系统化改造。致使脱亚入欧的政策深入日本基层,成为国家意志。

二、在国土防御上,日本作为岛国并没有沉重的本土防御压力,所谓打开日本国门的黑船事件,对于日本的安全形式也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使日本可以将重心投入海外扩张的主力海军方面,到一战期间,日本海军已经成为世界前列。



三、国际形势上,日本借助沙皇俄国渗透至东亚,英国急需一个盟友牵制北极熊南下的步伐时,与英国结成英日同盟。在双方结盟下,英国大量的技术转移,使日本的工业迅速发展。而日本海军多在英国留学,譬如对马海战的日本指挥官东乡平八郎。

四、在市场方面。作为东亚率先工业化的国家,有大量的殖民地作为日本产品的销售市场,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故在这四个条件下,日本以脱亚入欧的方式成为世界强国。而印度其实缺乏这四个方面的因素

政治方面,虽然印度有中央政府,但是地方实力派多如牛毛,使印度根本无法推动现代化改革。譬如种姓制度,在法律方面已经废除了几十年,但是在地方上仍然是根深蒂固的存在。若强行推动脱亚入欧,会导致印度上层人已经入了欧,底层人却脱不了亚。



在国土防御方面,印度北、西两面都有强敌。巴基斯坦虽然多次战败,但也能牵扯到印度大量的军力,而另一个国家则是印度挥之不去的梦魇。在沉重的国防压力下,印度需要耗费巨资加强军备,对于经济、内政方面的问题,是有心无力的。

在外交方面,印度实际上没有盟友。美国是有计划利用印度牵制其他国家,但是印度实在不是对手,加上也不允许印度在印度洋一家独大,美国是对印巴两国都有扶持。其他国家譬如俄罗斯,主要目的是多销售点军火。



在市场方面,印度的条件其实是不错的。印度人口是十亿级别的,内需潜力是比较大的。一旦激活内部的消费潜力,将使印度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所以,印度并不具备日本脱亚入欧的天时地利条件。不过现在印度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员移民至欧美国家,一定程度上是上层人入了欧,底层人却脱不了亚。有调侃称印度只有一亿人,就是现实的写照。


L夕惕若


印度不用脱亚入欧,他本身就是大英帝国统治,哪存在什么“脱亚入欧”?


就看看印度的情况吧:

英国派总督来管理印度,管理者是英国人。

英国制定了印度的法律,从最高层到最低层,几乎都是英国人制定的。

英国制定了印度的政治制度,印度是议会民主制,到今天依然沿用了这个制度。

英国几乎包办了印度的一切的一切,比日本人的“脱亚入欧”要彻底多了,至少日本人还没有找个欧洲人当天皇啊。


复制制度就能成功?你太天真了



这是美国国旗和利比里亚国旗,发现没有,除了星星多少不一样以外,其他一模一样。

为什么一模一样?因为利比里亚就是美国黑人建立的国家,利比里亚抄袭了美国的一切,政治制度,法律,甚至国旗。

然而利比里亚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菲律宾过去是美国的殖民地,也使用美国的那一套制度,菲律宾发达么?

脱亚入欧解决不了问题。

伊拉克从2003年一直被美国占领到2011年,到奥巴马任内才讨论撤军。

结果搞出了ISIS。


国家就是这么神奇,同一个制度,在同一个国家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

有些国家就是搞不起来,别说制度和法律了,我可以说今天即便是把整个日本官僚系统搬到印度,照样 一点作用都没有。

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国家不一样,同一个制度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今天的印度就是这样。


别说脱亚入欧,连革命都没用


在中国,革命是有效果的,推翻了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为什么?

别说那种改良式的运动,就算在印度闹一场革命又如何呢?

中国这边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革命党给农民分田地,农民当然跟着革命党走了,非常有效果。

你要是在印度搞革命,一堆印度人围观革命党,一边嘴里念叨:“轮回啊,这辈子不好是我的命,下辈子就可以修行就可以做个婆罗门,做个上层种姓了。”

急死这帮革命党。


那就是这样的啊,不信你看看中国历史,多少改朝换代,秦朝的时候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印度现在还在搞印度教,信轮回。

脱亚入欧……人家自己都是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要脱什么亚啊。


李建秋的世界


日本原本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方国家,在十九世纪末期日本掀起了学习西方文化的浪潮,全面摒弃中国文化,以为东方文化为糟粕,一种强烈的不自信弥漫日本,然后1885在日本报章《时事新报》发表的著名不署名短文《脱亚论》,之后正式出现脱亚入欧和脱亚入美的论调。

日本这种意图全面但是畸形西化的做法客观上让日本强大起来,尤其是军事和科技水平超越了亚洲其他国家,可惜这家伙的恶劣本性难移,强大之后只想在外打砸抢,最终把自己变成原子弹的试验场。

但是,说印度脱亚入欧,就有些搞笑了!

欧洲国家在15世纪就已经开始殖民印度部分区域,直到19世纪的时候印度被英国完全殖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印度才在甘地的奇葩做法下被英国放弃。

可以说,印度已经沉浸在欧洲统治下好几百年了,印度人只恨英国一件事情,那就是没有继续殖民它。

印度在1947年独立,事实上印度在这之前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没有统一过!直到英国殖民全印度之后才有了印度这个统一的国家!而且英国在印度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运输和工业体系,基础条件比中国要好,但结果呢?

现在印度采用所谓的联邦制,也宣称是民主国家。印度的国会和英国一样是两院制:包括上院联邦院和下院人民院。部长会议对人民院负责。联邦院议员任期6年,每2年改选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员由地方选举产生,其余12人由总统任命。人民院共有545席,任期5年,其中543人民选产生,其余2人由总统任命。

印度到现在还属于英国联邦国家,经济文化几乎西化,还要怎么脱亚入欧?

我看印度的潜力就这样了。


穿美国望世界


日本能够通过明治维新,实现近代化转型,从而成为第1个非西方的近代化国家,这其中有日本社会的特殊因素。对于印度来说,不具备这种可能性。

首先,日本能够开展明治维新,有好多特殊条件,有它自己本身的特质,也有周边环境的特殊原因。从日本自身来看,日本的文化普及率在传统社会当中是最高的,相当数量的日本农民,在明治维新之前就有文字的读写能力,这个水准不仅高于同为传统社会的中国和印度,也比当时已经开展现代化历程的俄国要好。日本具有特殊的二元统治结构,天皇和将军,两套统治体系并存,天皇虽然只是一个形式象征,但毕竟对于国家政治来说有特殊作用,这就使得日本可以在不变更天皇制度的情况下,废除幕府制度就可以实现政治变革。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得日本社会能够较平稳的过渡,对于民众来说也比较容易接受。日本在历史上,曾经长期学习中国,对外学习模仿是很多学者认为日本民族的一个特质。这对于日本,在近代学习西方也是有帮助的。从日本本身来看,自然灾害频发,矿产资源也不是很丰富,殖民的收益比较小。而周边地区有中国这样一个殖民收益回报很高的国家,所以当时各西方列强的主要矛头都是针对中国的,日本的社会改革面临的国际压力很小。

其次,对比日本的这些优势,我们发现印度不光不存在有些方面,甚至恰恰相反。印度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文化主要掌握在高等级的婆罗门和刹帝利阶层手中,下层民众普遍愚昧。这对于近代化改革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时至今日,印度依然保留有大量传统社会的性质,这是一个主要原因。日本虽然是二元制结构,但实际上是一个单一制体制,中央政府对地方有很强的控制力。印度虽然是一个形式上的大帝国,但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控制权很弱,比较类似于中国当时对于周边藩属国的控制。这就为英国人施展其挑拨离间的外交技术,留下了空间。印度有自身深厚的文化传统,不善于学习外部文明。这一点中印两国有相似之处。印度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国土面积又以平原为主,可耕地面积比中国还多。从农业领域上来讲,是一块宝地。这就使得,各主要列强国家对应,都很有兴趣,只是英国凭借其自身实力,整体霸占了印度。印度如此重要,英国对于印度的控制当然就十分严厉,不可能像日本那样,给予宽松的外部条件。

最后,印度在历史上虽然没有脱亚入欧,但因为精英阶层全面接受英式教育,所以从其上流社会来看,确实有这样一个实际结果。不过这并没有导致整个国家的快速发展,反而使得印度分裂化,成为一个在中下层保持着传统社会面貌而精英层高度西化的一个特殊国家,上下不匹配引发了印度社会的一系列畸形现象,比如产业发展以和印度本土无关的软件业和服务外包业为主。这就使得印度的产业发展,不能在国内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从而带动整体经济向上发展。对国外的高度依赖,使得印度时至今日,都不能被视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单纯的精英阶层脱亚入欧,带来了严重的恶果。从整体来看印度大而不强。在南亚地区,由于其巨大的国家体量,在和其他国家打交道的时候确实有一定优势,但从整个全球范围来看,其目前为止也只是一个地区性大国而已,远谈不上强国。就放在亚洲范围内而言,说是亚洲强国,也有一些勉强。


zyb38537240


立论基础,就是错的。日本崛起,与欧亚的脱,入有关系,但不是主要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是明治维新,建立了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要说入欧,中国是世界上入欧最彻底的国家,从新中国建立始,整个国家的政治体系,意识形态,经济体系都基于马列主义,这个主义,真真正正的,方方面面的都是欧系的。所以说,中国入欧,比日本全面彻底的多。日本最起码还坚守了本国的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中国则是全面西化,只不过,西化的内容与日本不同罢了!


冀夫


印度🇮🇳早就脱亚入欧。

成为英国🇬🇧殖民地多年。

政治制度,全盘英化。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在印强大的种族基因影响下。

英式制度在印度水土不服。

最终异化成。

表面似英式,实质谁也弄不明白的特色制度。

在英国🇬🇧统治时期。

印度🇮🇳的发展,在亚洲名列前茅。

独立后,步履蹒跚。

磨磨蹭蹭到今天。

未见印度伟大复兴。

故,三哥剑走偏锋,无人能及。

#凌远长著#


爱之育之


多点了解近代世界文明发展史。靠自己进入工业发达国家都是华夏传统文化底蕴的国家,城市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更是证明华夏文化的伟大,优秀。国人们好好研究研究为什么吧。。。。


振兴民族文化


日本的明治维新其实具有双重意义,第一是工业化,现代化,第二是国家统一化如废藩置县把274个藩废黜改为国家控制任命的县长(知事),可是今天的印度既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工业化也几乎没有可能实现国家真正的统一(国内甚至还有统治一亿人的红色革命苏区)


万岁1148858845


印度想脱亚入欧,通过入欧成为亚洲强国?这种想法很大胆或者有点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欧盟不是慈善机构,欧盟同印度各方面相比,可说是天壤之别,一厢情愿。印度想发展想成为亚洲强国只有靠自已。靠他国有点妄想。印度靠美国,靠日本这么多年。莫迪总理有体会,它们给印度多少好处,它们连发展机会都不给你,你说可怜吧?


天平160152121


时代不一样,现在是全球贯通期,很大程度上不存在任何组织,每个国家只要把握好方向发展是有前头的!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与周边邻国搞好关系!越南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与中国交恶,结果是北半拉被夷为平地!何苦呢!战后才想通了向邻里示好这几年发展的不也可以吗?印度不也一样吗?它的外交资源比越南应该更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