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何沒殺孔尚任?

侯東dd


歷代的王朝不可能所有王朝的統治都十分穩固,大清王朝也是如此,特別是大清還實行過文字獄,許多人更是在這種迫害中死去。

曾經康熙下令將一個寫了一本書的人處死,但是看到這本書的作者以後,康熙立馬後悔了,直接改口,說只要把那個人的官職免了就好。到底是什麼人,能在反抗皇帝時依舊被對方放過?


要知道朝廷裡的權臣也是換了一波又一波,只要招惹了皇帝的,沒幾個能安生的度過自己的晚年,而他卻能夠安然生存下去,他的名字是孔尚任,雖然能力不足,卻有著不俗的出身。

中原王朝最喜歡的就是用儒家思想控制百姓,其實剛開始的儒家思想還好些,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儒家文化已經被徹底的改變了,那個時候的儒家文化帶給百姓的都是偏安於當前的生活,不容易造成社會動盪。

大清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自然沒辦法管好天下幾十上百倍於他們的漢族人,為了自己的統治,大清也大規模的開始推行儒家文化,他們任用了許多漢人官員,想靠這些措施在思想上控制住漢人,他們的目的達到了,漢人的確很少有反抗的。


為了讓自己的統治更加穩固,康熙想了許多辦法,其中之一就是尋來孔家的後人,當時的孔家在世後人名叫孔尚任,雖然康熙對這種儒家思想也有過了解,但是在這位儒學大師面前他完全沒了地位。

聽著對方的一番講解,康熙似懂非懂,這也沒關係,他找來這位孔家後人的目的也不是跟對方嘮家常,對他來說只要讓天下知道自己善待了孔家後人就足夠了,這也是歷代統治者共同的想法,還真就因為這個這位儒學大師的加入,天下反抗的聲音小了許多。


為了鞏固統治,康熙大興了文字獄,因為這他也發現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桃花扇,裡面講述的是一些南明王朝的事情,大清這時候統治還不算穩固,這本書的出現讓許多明朝遺孤用它來發動百姓,南方地區一度混亂了起來。

康熙聽說了這件事自然十分氣惱,他想知道是誰寫出來這本書的,並且讓屬下查出來這本書的作者之後直接處死,不需要再向他稟報,手下人的效率的確也很不錯,沒過多久就找到了這個作者,但他們實在不敢自己處置,就找到了康熙,讓他來想辦法。


原來這本書是孔尚任寫的,他寫的時候也沒有作亂的心思,只想把自己的才華寫出來,讓世人對自己的才華有進一步的瞭解,只是很可惜,這本書被別有用心的人拿過去用了,本來沒他啥事的,非要因為那些事讓他受到牽連,他也是相當倒黴的。

看到作者是他,為了天下的穩固,康熙立馬讓人不要對他動手,只要把官職撤了就行了,而被撤了職的孔尚任,因為才華沒了展示的空間,竟生了重病,不久之後抑鬱而死。


魏青衣


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敘述了他創作《桃花扇》目的,是為了效仿其祖先孔子寫《春秋》,以及司馬遷的《史記》,寫一部信史。是為了說清楚明朝三百年江山,是在何時何地由誰導致其滅亡的。孔尚任是孔子的後代,也是孔子儒家思想的實踐者。\r

孔尚任在《桃花扇》裡評價左良玉:倉皇誰救焚書禍,只有寧南一左侯。\r

看一看孔尚任在評這個評價的時候,當時馬士英和阮大鋮正把東林黨和復社的那幫書生往死裡整,左良玉出兵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救這些書生,當然史書上說,他手下的那些降將們,全都反對馬士英,如果左良玉不出兵的話,他們全部都要發動兵變。左良玉再也控制不了啊。\r

左良玉當時起兵清君側,討伐馬士英,據《續明紀事本末》記載,左良玉起兵後,那些李自成投降過來的軍隊紀律很差,左良玉,一邊對付南京政權的江北4鎮,後來多鐸起兵後,馬士英所部江北四鎮主力基本上都投降了清朝,左良玉是幾乎唯一跟多鐸作戰的南明軍隊,左良玉實際人馬大約有10萬人,左右互搏,兩線作戰,從軍事角度純屬自殺。從中看出來左良玉是沒有什麼頭腦的,後來左夢庚被黃得功擊潰,但僅僅是潰逃,未傷主力。左良玉死後左夢庚投降了清朝。\r

馬士英的抗清似乎很難成立。你沒看見馬士英統帥的江北四鎮其主力基本都投降了清朝,唯一跟清軍主力多鐸統帥的南征大軍作戰的是左良玉所統率的部隊。有一次在揚州北面的江蘇盱眙,左良玉正在進攻多鐸的大軍,激戰之時,史可法就在附近,左良玉邀請史可法一起進攻,說趁敵軍尚未站穩腳跟,正是進攻的大好時機,但史可法害怕打不過就沒過去打。從《續明紀事本末》這一段看出來,史可法的性格有點軟弱,過於謹慎和膽小。馬士英的抗清似乎很難成立。你沒看見馬士英統帥的江北四鎮其主力基本都投降了清朝,唯一跟清軍主力多鐸統帥的南征大軍作戰的是左良玉所統率的部隊。有一次在揚州北面的江蘇盱眙,左良玉正在進攻多鐸的大軍,激戰之時,史可法就在附近,左良玉邀請史可法一起進攻,說趁敵軍尚未站穩腳跟,正是進攻的大好時機,但史可法害怕打不過就沒過去打。從《續明紀事本末》這一段看出來,史可法的性格有點軟弱,過於謹慎和膽小。\r


e_listen141814398


清朝期間,不知有多少人因文字而遭遇厄運,清廷以狠辣手段,整治起讀書人來,十分殘酷。《鹿鼎記》的開頭,寫的就是《明史》一案,牽連而死的人有七十多口,校書的、刻書的、賣書的這些不參與內容創作的人,也都統統砍頭。甚至有的還判了凌遲重刑。有些人把這件事讓鰲拜背鍋,算在他頭上,然而著名的戴名世的《南山集》案,卻再也找不到替罪羊,這正是康熙親手督辦的冤案,相比起來,《明史》案又是小巫見大巫了,這個案子,直接有三百多人腦袋落地。所以說,康熙和鰲拜在彈壓漢人詩文的創作上,是沒啥區別的,他們雖然水火不容,但也莫要以為搬倒了鰲拜,康熙就是恩人。

《桃花扇》這出戏,按清廷的尺度,還是非常“反動”的,這出戏“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很多前明過來的老頭,看了後都放聲大哭,“當年真是戲,今日戲是真”,其勾引前明舊恨的力度,空前強大。

《桃花扇》其中還有這樣的臺詞:“兩個痴蟲,你看國在哪裡,家在哪裡,君在哪裡,父在哪裡,偏是這點花月情恨,割他不斷嗎?”裡面還有臺詞說“開國元勳留狗尾,換朝逸老縮龜頭”,直接諷刺那些投降清廷明朝舊臣。

於是,康熙皇帝大為震怒,當時孔尚任已經做到了戶部主事這個官,突然一旨下來,削去了他所有的官銜,孔尚任思想遲鈍,還一臉蒙逼,不知道因為什麼。

其實,康熙本來想就《桃花扇》一事,對孔尚任舉起屠刀,但因為老孔畢竟是孔家人,而且是孔氏嫡親一枝, 如果把他明正典刑,上綱上線後,不免要照慣例株連九族,那衍聖公孔家就要統統懲治,但孔家人數畢竟太多,而且影響很大,康熙做了不少表面功夫,尊孔祭孔,就是為了安撫人心,假如把老孔一刀宰了,以前那些尊孔的功課,不免前功盡棄,於是康熙只好隱住這口氣,不想把這件事搞大,於是只是摘去了老孔的頂戴花翎,沒再治他別的罪。

其實唱戲惹的戲,在清朝有很多,洪昇寫了《長生殿》後,竟然被逮捕下獄,革去功名,不但如此,連看戲的觀眾,比如趙執信、金庸先祖查慎行等人也受到革職、削籍等不嚴肅處理。

然而,老孔當時還不明白,對於皇帝的手下容情麻木不覺,還以為罷了他的官,是官場上浮浮沉沉的慣例,還四處奔走跑官要官,要知道皇帝既然討厭了他,哪裡還能再給他官做,等了幾年,老孔終於徹底失望了,於是在五十三歲時,捲鋪蓋回曲阜老家去了。其實,孔尚任家境富有,又不缺錢,還當啥子官喲,能保全首領,回到老家頤養天年,就相當不錯了。


江湖夜雨


在當時的漢人眼裡清朝畢竟是少數名族入關,而且元朝當時給漢人留下了陰影,在他們看來滿人和蒙古人都是北方少數名族,因此不能重蹈覆轍不能屈服於他們的統治,再加上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當時漢人對清是非常抗拒的,從康熙上位以後,特別是平叛吳三桂以後,康熙意識到一味的平叛是沒有用的,只有讓漢人認同才能更好的統治這個國家,因此康熙通過一些列的措施,包括他南巡期間拜謁朱元璋陵墓,祭拜孔子,在政治上宣揚孔孟之道,這些措施也確實使當時很多的民眾放鬆了心裡的芥蒂與反抗,紛紛入朝為官,當時的孔尚任也是其中之一,只是他一直未能中第,後來康熙得知有位孔子的後人便直接邀請他入朝為官,當然這並不是因為他的才華,而是康熙在刻意表現他的尊崇儒術,孔尚任入仕期間也沒有得到重用而是被調到當時反抗情緒最嚴重的淮揚地區,也是在這裡他寫出了這本千古佳作《桃花扇》,這本書雖然寫的是男女之情,但是映射的卻是明朝滅亡之事,這本書在民間傳播的極為迅速,因此這是康熙絕對不能容忍的,於是他準備殺了這本書的作者,但是在得知這是孔尚任所作之後,他並沒有殺了他,而只是將他罷黜回家,康熙畢竟是一代明君,他知道民意不可違,他知道文化的可怕之處,他也知道刀子只能殺人頭卻不可收人心。殺了孔尚任倒下的便是清朝的孔孟之道!留著孔尚任留下的就是孔孟這杆大旗,也就留下了漢人對清朝的溫情。


hehedita


因為桃花扇好看


雲雀叫天子他信西那瓦


亂世用重典,盛世施仁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