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好動、坐不住只因太“淘氣”?3個細節可判斷是否多動症

7歲的丁丁(化名)讀小學二年級,上課經常搞小動作,無法專心聽講。

回家後也是一刻不停,無法安靜下來,丁丁媽媽實在招架不住,帶著丁丁去醫院檢查。

醫生詳細檢查評估後,確診丁丁患有多動症,需要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什麼是多動症?

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多動症,多動症患兒如何治療?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舒蘭教授為大家一一解答。

什麼是多動症?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自控能力發育障礙性疾病。

多起病於6-9歲,男女比例約為4:1。

孩子上課好動、坐不住只因太“淘氣”?3個細節可判斷是否多動症

這個病早期常常被家長、老師誤以為是淘氣,直至因活動度過高而影響學習時才會引起關注並就診。

正常情況下,兒童活潑好動或是淘氣多表現在特定的情景下,如遊戲、戶外活動等,在有紀律約束的場合中能自制或在要求下保持安靜。

而多動症患兒在各種場合中均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符合的衝動、多動、注意力分散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好動是正常的,“長大就好了”。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多動的症狀可能會減少,但是衝動的趨向和各種問題仍會持續。

如不能得到及時治療,部分患兒成年後仍有症狀,明顯影響其學業、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後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多動症有哪些表現?

舒蘭教授表示,維持注意困難、行為衝動活動過多

是多動症的核心症狀,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除外以上表現,常伴有認知障礙學習困難等。

維持注意困難:主要是做事不專心,容易受環境影響,拖沓粗心等。

行為衝動:表現在不分場合插話、打斷或打擾別人的活動,缺乏耐心。在社會交往、學校或工作場所中帶來麻煩;

過度活動:不分場合的手腳多動、說話,難以安靜地玩耍或做事。

舒蘭教授介紹,多動症治療的目的是改善核心症狀、優化功能表現以及去除行為障礙。

大量研究證實,藥物治療合併行為治療是最佳選擇。

一般建議6歲以下的兒童從行為治療開始,若多動症病情評估為中重度且行為治療效果欠佳,則考慮藥物治療。

目前,我國主要用於治療多動症的藥物是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哌甲酯(利他林)

一般用於6~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6歲以下兒童及有癲癇相關病史或有癇樣放電異常腦電圖的兒童禁用。

其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食慾下降、胃痛、難入睡、社交退縮、遲鈍等。

另一種則是託莫西汀,它是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其療效與哌甲酯相當,常見噁心嘔吐、眩暈、心境不穩等不良反應。

這些藥物引起的症狀多發生在用藥初期,可以通過調整給藥方案和降低劑量來控制。

所以在用藥過程要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和醫生溝通,必要時調整藥物及劑量。

臨床上1/3的多動症患兒存在共患病,如抑鬱障礙、抽動障礙等。

治療上主要針對首發或原發病,需要聯合使用多種精神科藥物。

大多數的多動症患兒服藥後多動症狀有不同程度的減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延長,能夠專心聽課、主動做作業、出錯率降低,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學習能力增強,能和夥伴、老師、家長友好相處。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屬於“髒躁”、“躁動”,病機關鍵為臟腑陰陽失調,陰失內守、陽躁於外所致。

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腎,以調和陰陽為治療原則,根據證候分別治以滋陰潛陽、補益心脾、清心平肝、瀉火豁痰等,常可獲一定療效。

舒蘭教授提醒:建立多動症患兒自尊自愛的情感非常重要,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輔以積極有效的心理和行為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多動症患兒的臨床症狀。

兒童的大腦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通過行為矯正,可促進大腦發育,重建條件反射,提高認知功能,穩定情緒,改善注意缺陷與多動症狀,增強持續注意力。

有效的行為治療包括

家庭培訓,正性強化、消退懲罰等方式,提倡綜合應用。

通過父母培訓,改善養育技巧,全面認識多動症及處理特定的行為問題,理解患兒並與他們持續進行溝通。

通過表揚、讚許、獎賞等方式鼓勵兒童良好的行為得以持續,減弱強化不良行為的因素從而使之減少或消失;通過適當的懲罰減少或消除兒童的不良行為。

父母親可使用的行為治療和環境調整包括:堅持日常計劃表;減少分心物;為兒童提供放置物品的合理地方;設置可達到的目標;獎勵積極行為;識別對消極行為的無意強化。

運用圖表和清單幫助兒童聚焦在任務上;減少選擇;發現兒童可以成功的活動(如愛好、運動);運用平靜法則(隔離、分散注意力、把兒童從情境中移開)等。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