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客观的评价一下范曾和他的作品如何?

国风艺术汇


第一,人品差,第二,画作连环画。关于他的作品和人品,网上评论很多,我把我以前写的一篇画评转过来,其中我都配了打油诗,您自己评价。

范曾十二生肖画之酷评

范曾先生,名人、名画家,这是不争的事实。关于范曾先生人品和画品的讨论这些年常常占据报刊醒目位置,不外乎以下指责。

沈从文

一是卖师求荣,损人利己沈从文先生遗作《读范曾揭发大字报有感》讲了弟子范曾对沈从文伤害至深,以至于后来沈从文表侄画家黄永玉先生和范曾先生常年相互隔空对骂,范曾先生曾写一文《蝜蝂外传——为黄永玉画像》,极尽刻薄,二人差点老拳相向。再一个同为范先生老师的著名画家李苦禅先生,在辞世前的最后时刻说:“没有范曾这个学生。”并特意交代,自己死后拒绝范曾扶灵。“子系中山狼,得志变猖狂”,李苦禅先生在去世前曾这样骂过范曾,这也是作为恩师,对他最全面的概括了。

范曾和黄永玉

二是夺妻占产。据“蚊子的博客”所言,范曾先生和须遵德是好友,后来夺妻占产,大家可在网络搜索详细内容,真假自辩。

李苦禅作画

三是某领导人评价范曾先生“毫无人格、毫无国格,意指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去国声明》,后又归国一事。紧接着发生台湾名人画廊负责人胡云鹏,在中正机场当众拳打乘机来台的范曾事件。是非曲直,观者自断。

而对范曾先生的画品评价,则是2010年轰动一时的范曾和郭庆祥打官司事件。因郭庆祥文章《艺术家还要凭作品说话》以不提名的方式对范曾的诗、画、书法、作画方式及人格分别做出评价,如“流水线作业”“才能平平”、“逞能”、“炫才露己”、“虚伪”等。于是二人对簿公堂,最后以范曾先生获胜告结。

自古以来我们就有文人相轻的传统,历史上文人之间相互谩骂、诋毁甚至打击不胜枚举。而画家更是派系门立,互不见容。范曾先生作为一著名画家,自然有扎实的功底和闪光点,自是公论。

谢赫作品

只不过范曾先生关于画品以及自封大师的言论小子略有微言。立论品画之于中国,以南齐谢赫所著《古画品录》(分为六品)为其端,后人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比较权威的以清朝

黄钺《二十四画品》著名,不过古人也不过是将画品分为上中下三类,分得细一点,也不过是上上、上中、上、中上、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九品。总体来说,都是一品为最好,其他品逐步降低。

范曾先生分类:“一品,谓之画家,作品赏心悦目;二品,谓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风;三品,谓之大家,作品继往开来;四品,已成大师,凤毛麟角;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称魔鬼,从未看到。”按照数字排列,数字越大越好,而不是传统习惯一品为上,确实有点滑稽,以其“国学大师”的功底应该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但是大师就是大师,敢于开历史先河,实在佩服。

再一个就是范曾先生给自己的定位。国人传统,讲究谦虚美德,少有狂妄之辈。文人墨客即便是愤世嫉俗、卓然不群,或者挥洒自如、不拘小节,也会在对自己评价时候含蓄谦恭。三国时怪才祢衡即便狂妄不羁,也只是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而对自己也不敢托大。而范曾先生当仁不让,自我评定“坐四望五”

“以前大师,来日巨匠”,确实旷世未闻。

如果范曾先生真有才情,神仙下凡,也就罢了,毕竟自古以来称为圣人巨匠的凤毛麟角(虽然那些圣人巨匠称号都是后人给的尊称),我们实在是要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幸福时代,得以亲身观瞻“巨匠”的不朽作品。

范曾先生面对媒介,烟斗在手,皓首童颜,洋洋洒洒,款款而谈,非常潇洒。范先生自称范仲淹后人,四岁即可写诗,堪比神童还神童,看来天赋异禀,巨匠坐实。范先生对其作品情怀万丈,出口成章,句句拽文,不由得使我想起了范曾先生的老师文怀沙老先生。

文怀沙

同样是一个号称“国学大师”

文怀沙老先生,按照其说法今年应该106岁了。前些年因为年龄、学历、经历、入狱等事情被媒体扒的尽光,炒得纷纷扰扰,最后灰头土脸,装聋作哑。而作为其弟子的范曾先生曾作画贺寿“记少时厕身门墙,匆匆四十余载。范生何幸,有斯师;文老何幸,有斯徒。后之阅画者,或当同发一喟! ”确实,有其师必有其徒,不必后人,今人阅之,当发喟叹!范曾先生的无知无畏的言行,和他那半通不通的文言,倒也的确无忝文怀沙之门。

这些年,人们生活条件改善,长寿的人多了,于是“大师”就多了起来,尤其是须眉皆白的老先生,媒体动不动就给予桂冠“国学大师”,好像国学大师是和年龄有关的头衔。更有甚者,为了吹嘘夸耀,自封大师,沾沾自喜,喊着国学的口号,打着传统的幌子,把《老子》、《庄子》、《孔子》等诸子百家搬出来,以为在媒体讲讲课谈谈国学就成了大师,其实真实水平怎样,我想自有公论。

我喜欢季羡林

老先生的话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公正地讲,百岁老人季羡林确实贡献不少,但是就其学问真的配不上国学大师,这点一则季老先生很谦虚,一则是季老先生很清楚自己的学术研究,也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坦荡荡的君子情怀。放眼看去,如今堪与季老先生比肩者寥寥无几,季老先生都不够国学大师,更何况其他沽名钓誉之人?!

对于范曾先生的品行评价,皆源自一些媒体报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大家自己分辨。作为升斗小民,又不懂绘画书法,范曾先生作为著名画家影响力非凡,究竟其艺术造诣如何,小子自然不敢置喙。只是,作为一个书画爱好者,面对画作还是想发表看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虽然不免贻笑方家,但也是直抒胸臆,不敢保留。

最近看有文把范曾先生的《十二生肖画》命名为

传世名画,小子赶紧欣赏,发现范曾先生曾经画过太多套生肖画,不过大同小异,篇幅所限,上传两版,并自作打油诗为范曾先生配文,以飨读者,共赏不朽之作。

一、十二生肖之

相鼠尚有皮,人存廉耻义,

奈何作画者,自己已忘意。

<strong>

二、十二生肖之

此牛有点傻,呆滞看画家,

为何叫神兽,却是那么假?

<strong>

三、十二生肖之

是虎还是猫,观者争吵吵,

不论虎和猫,必定是傻帽,

为何一顺拐,走路让人笑!

(又,题字写的一声长啸,群兽遁迹,估计这样的虎猫,连老鼠都不怕)

<strong>

四、十二生肖之兔

兔子像肥鼠,尾短耳朵鼓,

难道欧洲兔,变成国人属。

(先生把戴高乐机场兔子看成幸运符)

<strong>

五、十二生肖之龙

画龙最能蒙,没人见过形,

淹在河水中,我说是条虫。

<strong>

六、十二生肖之蛇

这也叫做蛇?阿三心不乐,

吹完喷吉后,我要赶紧撤。

<strong>

七、十二生肖之马

伯乐虽在不识马,你说骐骥我说假,

小小童子牵着驴,非叫二货买了它。

<strong>

八、十二生肖之羊

苏武牧羊真可怜,北海放牛十九年;

若非大师描画出,单于岂能让归汉?

<strong>

九、十二生肖之猴

猿类尾巴短,猴子尾巴长,

属相写成猿,与我何相干?

<strong>

十、十二生肖之鸡

风马牛相及,这事真稀奇,

细看马牛鸡,都是一神气。

<strong>

十一、十二生肖之狗

钟馗捉鬼不用手,顺便牵条长脖狗;

鬼入狗喉便不走,义犬只能垂泪流。

<strong>

十二、十二生肖之猪

八戒麦兜太神奇,不知原因进画里;

只恨没有钉耙在,佯装可怜任人戏!

丙申年晋颐堂


榆木斋


客观上讲,范曾能傲立中国艺坛,其是有本钱支撑的,其学识其画技也确有过人之处。二十多年前,日本人就把范曾誉为“当代中国文人书画最杰出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並将其人物画的构图、线条、设色视为“当代画坛最优质的技法”,而对其书法的评价也高得惊人,甚至还将其比作为“当代杨守敬”!在当时,日本人对范曾的狂赞的确让中国书画界为之一震,应合者众,不屑者少,这说明日本人的义务包装宣传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

那时,从外归来的范曾也的的确确给中国画坛捎来了几许清灵之风,人们对其画作的广泛评价是“耳日一新加震撼”,各知名画廊对其关注度很快就超过了众多人……可在近十年间,范曾的口碑逐跌,人设渐塌,昔日往事更成为其负效应的添加!按常理,一个负评满盈的人是不大可能,也不应该再傲立于世的,然而范曾却恰恰相反!其画价没有因“流水线事件”而贬值,其书价也没有因“屎壳郎体”而降低。可以说,这种不可理喻的现象着实让众多的人懵了圈!

我个人认为,范曾之所以能在负面评价胜过正面评价的巨大反差中屹立不倒且常胜不衰,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其一,范曾确有过人之处,其学识其见解其胆识其气场,都是当今书画界鲜有人能及的;其二,范曾书画技法虽褒贬同存,但其作品的辩识度已固化为奇幻的感召力,进而演化成了“长期被摹仿从未被超越”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其三,范曾的真伪作品存世量巨大,而每一位拥有人都是范曾天然的拥趸者,这些人不管抱有何种动机,他们己自然构成了一个无形而巨大利益集团,尤其是拥有真迹的藏家,更会不遗余力去捍卫范曾的形象与尊严!他们深知,保住了范曾的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就如同保住了自己的家产;其四,投机型拍卖机构是范曾书画作品价位久居高位的最大推手。可以料定,为了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这些拍场仍将会采用悖逆市场规律的手段来炒作范曾。

还是那句话,范曾不是一个寻常的艺术家,国内外较大范围的认可度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不管你喜欢与否,他眼下仍会稳立于艺坛,即便我们明知其有利益集团做后盾,即便我们明知其有令人不悦的人格缺陷,但都很难一时撼动他的影响力,因为他毕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艺术家,一个令国内艺坛许多人都望尘莫及的艺术家……



江畔老侃


客观的来讲,范曾先生的作品在现代美术市场上还是有他一定的地位的。在这里我们先不管他的人品道德如何,如何贬低老师,骂同行,如何叛国,如何流水线作业;单单从他的艺术成就上来讲,把他的作品放到1万个画家的作品当中,人们第一眼都能够认得出他的作品。也就是说他的作品还是有他独特的风格。几十年的艺术修为使他的画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这一点不能否认!现在很多所谓的画家,名家也好,他的作品拿出来,如果要把名字捂上,谁也认不出来是谁的作品。艺术作品贵在于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个人特点。从这一点上看来,范曾先生的作品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赵寒翔


前两年范曾在荣宝斋的个人展,本人第一次面对着看了这么多范曾的原作,之前没怎么看过原作,有也是看画册,出版物,觉得还行。但此次在荣宝斋看了原作后,第一感觉就是比我想象中的要差得多!从用笔来说,按说七十多岁的老画家,不说力能扛鼎吧,也该是笔力老辣才是,但遗憾的是感觉范曾用笔纤弱,造作。用色也是单调,没有任何高极感,觉得没有画册印刷出版物上好。字写得也不好,线条单调,变化少。这样的专业水平,能有这么大的名气实在觉得不可思议,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唉!综合范曾的所作所言,如自称若再给他三十年,他会超越八大!感觉范曾自以为是,根本就没有自知之明,没搞懂自己的画画水平在什么层次上,就狂妄自大了。按古代论画,范曾的画只有几幅画能达到能品的水平,实在不明白是什么能让他自得到如此程度?要知青藤八大之大写意画品,已达到神品逸品之格,后世无人能望其项背,连潘天寿先生都对八大心摹手追,常叹自己差之不似,不及八大耳。可笑如范曾之流,实在是一大笑话。


曾经沧海已中年


范曾先生的人品和他的画一样充满了爭议。本人对范曾先生是尊敬的!范曾先生的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已经开始有名气。范先生很会选择合适的机会攻关,然后一路顺风顺水走过了差不多四十年的时间。论范先生前二十多年,他的作品都是不错的。范先生正确严谨的人物结构基础扎实,笔法潇洒飘逸值得后辈敬仰。近二十年来,随着范先生声望的提高,在一系列国内拍卖会上范先生以数量众多取胜而获利颇丰。对他个人的爭议是从流水线作业画画开始的。由于追求量产,范生简化了画面。采用民间年画的构图形式取阅国内一批有钱的暴发户。范生此举把国画文人画"高古"的"意境之美"摒弃之,改为大众化的"雅俗共赏"。为此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担忧和爭议。我是后辈且不在业内。我无法判断对与错,该与不该!否知各位大神有何见解!


SY43625156


功底不错,但做人稍差些,太高调了,……


冬日暖阳209202365


范曾刚出名时大概在八十年末,那时在画册上看到他的画,第一感觉是画风古朴,人物造型很有特点,那个年代画家画出的人物形象都是蒋兆和,刘文西那样的风格,忽然一个新的形象,新的画风出来确实是耳目一新,所以一下就火起来了。至于范曾这个人,人性上也没什么问题,只是比较狂傲一些,但他是个极其聪明之人,聪明之人没有错,只要不犯法,不缺德,都是人之本能,无可厚非。


轻松自学画画


绘画在中国属顶级。草书可辨度极高,篆书沉稳娇美,楷书张驰奔放适宜,厚重不失灵动。——做人,狂妄了点。


过几天再见


范曾的画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形态,在众多的画作中,一眼就能辨识出他的作品。仅凭这一点,就足以立足画坛而成大家了!


风从何来763


范曾是一位好画家,称不上一个书法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