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區長城鄉犁頭村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基地

做“特”字文章:全村盡種油莎豆

——雨湖區長城鄉犁頭村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基地

雨湖区长城乡犁头村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

王依份(中)和鄉、村有關負責人在油莎豆試驗田探討技術經驗。(通訊員 梁及芝 攝)

湘潭在線5月1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白楊)晨曦初露,晨風清涼。5月9日5時30分,寧靜的街面上行人稀少,家住雨湖區寶豐街的中年男子王依份就已起床,趕往約兩公里外的長城鄉犁頭村油莎豆種植基地,組織指導播種事宜。當他走到田邊時,僱請的10多名村民也相繼趕到,忙碌開來。他們有的負責撒複合肥、有的刨坑、有的播撒種子,既分工又合作。

這個油莎豆特色產業項目,是犁頭村去年冬季引進,今年首次投入生產。全村1300多畝耕地中,除200多畝已被其他農業產業項目流轉尚未到期外,其餘1100多畝由村土地流轉合作社整體流轉,統一種植油莎豆,計劃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基地 。

“陽光致富帶頭人”引種油莎豆

王依份小時候因意外事故導致右眼受傷,落下了視力殘疾。但他聰明、勤奮,是種蓮、養魚等農業產業方面的行家裡手,產業基地涉及湘潭、懷化、婁底三市。去年,他榮獲省“百名陽光致富帶頭人(示範戶)”稱號。

王依份涉足油莎豆種植業,源自一次“偶然機會”。2015年的一天,中央電視臺一檔農業節目專題介紹河北定州某油莎豆產業基地。節目介紹,油莎豆是集糧、油、牧於一體的優良經濟作物,生命力強、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綜合利用價值高,發展前景廣闊。

此後,王依份上網、看書進一步瞭解有關油莎豆的知識及行情,從而對種植油莎豆產生了濃厚興趣,決定加入這個行列。他專程去了河北定州,幾經輾轉找到央視農業節目中介紹的那位專業人士,討教油莎豆的種植技術。2016年、2017年,每逢油莎豆播種、收割季節,他都要抽時間去定州繼續觀摩、學習。同時,在這兩年間,他先後多次參加了省、市、區有關部門組織的創業技能培訓,或產業扶貧理論學習,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更堅定了規模種植油莎豆的信心和決心。

去年,王依份註冊成立了湖南敦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雨湖區姜畲鎮易建河村流轉200畝耕地,採取“公司+農戶”的模式,帶動本村26戶農戶發展油莎豆產業,其中一部分是原建檔立卡貧困戶。

儘管是首次種植油莎豆,受實踐經驗、農戶思想意識、天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實際產量和產值與理論值有一定差距,但比預計的結果強很多,基本達到了試驗種植目標。因此,他欣然接受長城鄉犁頭村的邀請,今年大面積推廣栽種油莎豆。

村企合作開闢“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5月9日上午9時多,市農業農村局和雨湖區長城鄉有關負責人到犁頭村油莎豆種植基地調研。他們從田壟西頭往東一路看去,3月份用塑料薄膜覆土栽培的10畝試驗田裡,綠油油的油莎豆苗已有20釐米高;相距不遠處,4月上旬露天播種的30餘畝油莎豆,青苗也已10多釐米高。再往前走,就是機械翻耕、村民播種的忙碌場面。

王依份說,由於前段時間雨水太多,除草、耕地、播種大受影響,1100餘畝種植基地,目前還只播種約60畝。因此,最近必須搶抓晴好天氣,儘快把種子播下。另外,人工播種勞動強度大、速度慢,人平每天只能播0.5畝,訂購的專業播種機械預計近幾天會到貨。

犁頭村黨支部書記劉章發介紹,該村耕地都屬種植結構調整區,引進油莎豆產業項目,既是挖掘耕地潛力,讓村民增產增收的一項有效途徑,也是產業扶貧的一條重要渠道。自年初項目啟動以來,基地每天需要勞務用工10-20人,日薪80-100元不等。此項目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運行,種子、農藥、化肥等前期投入由湖南敦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墊付,村土地流轉合作社負責日常管理,村民負責田間管護;秋收後,由公司以每公斤5元的價格回收鮮豆,扣除種子、農藥、化肥等成本,預計每畝地村民可獲純利1300元左右。目前,已有部分村民與合作社(公司)簽訂了田間管護承包合同,其中原建檔立卡貧戶13戶。

另外,公司租用了犁頭村老村部樓房和周邊空地,裝修改造為辦公樓、加工車間、倉庫等,預計本月底可以完成施工並安裝設備。今後,油莎豆“良種繁育–種植-榨油-釀酒-銷售”全產業鏈完善,村民就業、創業的渠道會更寬更穩。

相關鏈接

油莎豆(又稱虎堅果)原產地是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國家,我國黑龍江, 北京、河北、湖南、山東、四川等地已開始種植。它是一種優質、高產、綜合利用價值很高的油、糧多用新型作物,一般畝產鮮豆1000公斤,幹豆500公斤,食用、榨油、入藥皆可。按出油量計算,種1畝油莎豆相當於7~10畝油菜。油莎豆榨了油之後的枯餅可以用來釀酒、熬糖、做飼料等。按每公斤油60元計算,每畝總產值過萬元。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