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马荆棘,圈内人称“戏子”,85后,初学建筑,痴迷古董首饰,大学时期偶尔在网络连载自己的首饰收藏散文走红天涯,后被魔铁公司发掘出版,成为国内第一本首饰类收藏散文集《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后因此与首饰缘分难解,辞职转行,成为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并以“衣锦媚行”为名,注册了自己的珠宝品牌。力打造“世间仅此一件,与君两世结缘”的新古典主义珠宝。

我很热爱传统,从小就喜欢,但是同时我也很热爱时尚,所以老银一开始吸引我,是因为我觉得它亦古亦今,它的美是不会被淘汰的,是时间沉淀的,属于中国的独特审美,充满着我们自己文化的设计元素,传统又时尚。

每一个古旧的东西,必有一段古老的故事,传奇也好,平淡也罢,终留于人心。而新的物事,也因它的主人而创造一个个新的故事,在后人眼中何尝不是可追寻的佚事。如徽宗仿前朝名画,名画依旧是名画,仿笔何尝不是经典。

我自己是极爱老银的,因为爱它们,所以最后成为了一名珠宝设计师,而当我接触了珠宝,才愈发觉得老银的难能可贵。掐丝,累丝,锤揲,錾刻,烤蓝,点翠……这些工艺很多至今都无法复制,哪怕是最简单的手工鱼子底,都总是少了一点旧时拙朴的味道,而如今的首饰匠人,都做惯了雕蜡镶石,却几乎没有人会再去练习那十年一刀的錾刻,以刀为笔以银为纸,那老银上飘逸的衣带,飞扬的眉眼,几乎成为了绝唱。至于累丝,虽然如今有花丝工艺还在代代传承成为我们特有的金银工艺,只是,离明清时期的累丝鼎盛期,始终再也不是那样的繁复精致唯美,红楼梦里描写的累丝冠,也成了永远的红楼一梦。还有那最无可复制的点翠,用翠鸟的羽毛贴在金银胎上,成为让人惊鸿一瞥就再难忘却的一抹蓝色,虽然1936年最后一家点翠工坊的倒闭,就只能在这些旧时繁华上,遥想它当年的风姿,四海惊绝色。

——马荆棘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一书是戏子才情之作,于2009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侵凌,却依然消磨不掉它们的夺目光彩。钗头凤,耳畔珠,腕上盟,匣底珍,它们的雍容华美,朴拙大方,秀丽清奇,远比当下那些创意平庸的首饰更具魅力,它们每一件都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而每一件首饰的背后,都有一人凄美的故事,等待着你的聆听。

序言


在本书里,都是自己收藏的老银饰,自己配的文字,自己拍的照片。

开始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只是随便写写,因为自己热爱老银收藏,而不同的老银,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独特气质,所以便加上些自己的想象,为它们配些简单的文字。没想到,一写就收不住了,写了几十篇,最后还有了出书的机会。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衣锦媚行古董首饰作品


相对那些千篇一律的“洋”首饰而言,老银饰并不是那么的“土”,它们有自己独特的构思,精致的工艺,有些至今仍是让人惊艳的艺术品。而我更希望以后能有我们本土品牌的首饰可以借鉴下这些古老的创意和构思,让这些背后的本土文化一代代地传承。

对于很多人来说,老银饰是童年记忆里熟悉而悠远的一角。在儿时手腕上戴过的小镯子,脖子里挂过的小锁片,在奶奶的手腕上把玩过的绞丝银镯子,在外婆压箱底的木盒子里翻出的古朴银耳环,甚至刚刚从妈妈的手中继承了一把祖母的祖母传下来的银梳子……老银,在以前的很多年里,都是最亲切最生活化的物件,时而华丽,时而简朴,装饰着一代代人的生活。只是如今,这些美丽的小东西,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渐渐的,家里的老银被熔了打新首饰了,或者变卖了,或者只是一句不知所踪。正当我们要忘却的时候,这些原本很生活化的小东西成了一种古董,带着遥远的记忆,再次来到我们面前。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衣锦媚行古董首饰作品


许多老银饰其实就是一幅中国画,它们的工艺精湛,制作精良,用料考究,造型优美,带着浓浓的中国古典情调。银匠们穷极一生的智慧,用一双越练越巧的手,采用熔炼、浇铸、锤碟、焊接、包金、炸珠、镌镂、錾刻、模压、抽丝、编垒、掐丝、镶嵌、切削、抛光、镀金等等五花八门的技术。并且喜欢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雕刻其上,从而让一件小小的银饰寄托了很多美好的寓意,比如用福禄寿喜、麒麟送子、和合二仙、青梅竹马、龙凤呈祥、八仙过海、岁寒三友等等表达对爱情长久、婚姻稳固、家庭幸福、多子多孙、荣华富贵的渴望。

经过漫长的发展,老银饰形成了非常多的种类,具有品种繁多、款式多样、用途广泛、图案丰富和流派纷呈等特点,其中银首饰就包揽了发饰、头饰、颈饰、手饰、耳饰、挂件、服饰等细枝末节,许多品种至今仍能佩戴。比如在夏天,简约的T恤配上一只老银镯,便是极为耐人寻味的搭配。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衣锦媚行古董首饰作品


老银圈子一直被戏称为收藏界美女最多的一个圈子,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子喜欢上了老银。对于很多男性收藏家或者专业卖家而言,也许老银收藏还带着点投资的意味,可是对于女子而言,银饰始终是首饰。首饰,是最讨女子喜欢的。

看过了大量造型大同小异的现代首饰,那些刺眼而冷静的光芒,那些看似精细却是千篇一律的简单工艺,再回归老银,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旧时女子的生活是如此的精致,这一件件的小饰品,放在现在仍然可以作为妆匣里最为出彩的一笔。尤其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小小饰物上盛满了千古风情。有些东西是传世的,可能是一个女子新婚压箱底的宝贝,一世也舍不得用,人去屋空后,被子女们随意地卖给了铲子(下乡收古玩的人)。而有些东西则是出土的,黑锈里写着的不仅仅是泥土的沧桑,还有一个女子最后的希望,在红颜逝去后,继续诉说着那些沉睡千年的故事。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衣锦媚行古董首饰作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许,曾经的红颜已经逝去,在岁月抹平了一切痕迹之后,新一代的我们早已没有了奢华的发髻,慵懒的云鬓,没了珠翠满头,环佩叮当的繁缛,没了那份对镜贴花黄的闲情逸致,没了那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惆怅,没了那份三从四德的无奈。但是,自古女子心底里的那抹温存和忧伤,是亘古不变的。或低眉信手,或意气风发,或辗转难眠,或断弦难续,或昂扬,或等待,或旖旎,或决绝,一张张形形色色的脸,在最后寂寥的夜阑珊中,始终写满的,是一份女子特有的细腻,一份心底里藏的最深的思念感伤。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衣锦媚行古董首饰作品


相思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都说一代代红颜老去,但又有一代代新的女子,继续着这份爱的旅途,一世世传承,一世世轮回,继续在欢笑与泪水中前行。也许我们早已忘却了前人的故事,但是其实我们本身,也在继续着这个故事,留给后人的,也许是一份传奇,也许,只是久远的记忆里那丝再也触摸不到的云淡风轻。但是,在这份云淡风轻逝去之前,在这本书里,在这些个老银首饰缝隙的尘埃里,还是留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忧伤,还是留有着一代代女子如浮光掠影般风华绝代的背影。所以,与其说这是本收藏的书,不如说这是本关于女子情感的私语。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衣锦媚行古董首饰作品


有人说,还能写下这些话,说明心里还能承受一份再去爱的勇气,而还能再去爱的心,还是一颗年轻的心。也许,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们会一脸的波澜不惊,想着年少轻狂时的爱恨,或者是眼神迷离的沉思,或者只是带着些讽刺地扬了扬嘴角。可是当我的心还可以承受这份爱的时候,我愿意保留着一份也许是幼稚的感性,在这些老银饰上,感悟它们特有的气质,写出一个个关于爱的感悟。

请在悠闲的下午茶时间,随手翻开,带点慵懒的优雅,来品读一份属于女子的私语,或是放在枕边,在临睡前的那小会静谧里,带点伤感地感受着一个个依旧随风而逝的故事,又或者,在工作繁忙的短暂偷闲中,有一刻的沉静时光,让心重新触摸下那个也许早已忘却的感性角落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荼縻


开到荼縻花事了

曾几何时,也是豆蔻年华,曾几何时,也是冠绝群芳.

曾几何时,开始盛极而衰,虽然仍披着一袭华美的长袍,而内心,早已百孔千疮。

哪怕真的不久就要花事了,我依旧要摆出一副高昂的姿态,静看花落花开。

哪怕真的百孔千疮,我依旧要紧紧裹住那席华美的长袍,裹住我那最后的一点尊严和辉煌。

点翠,最是难保存,有翠的时候,是凤凰,没翠了,就是落地凤凰不如鸡了。而是点翠,终有一天会黯淡,终有一天会脱落,盛极而衰,而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延长它们的美丽。

只是对于点翠,开到荼縻花事了,已成了它们必然的结局。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铜钱纹点翠珊瑚珠大耳环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铜钱纹点翠珊瑚珠大耳环-1





故土


这周去文庙,最开心的是买了这个单尖,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单尖.其实这样的东西,本来是不会买下的,只是为了那个款,我是满心雀跃的,得到了这个其实很普通的,小小的单尖。

单尖的款,名字是恒孚,恒孚,本就是有深度的名字.孚,意思是信誉,恒孚,永恒的信誉.不过,恒孚的特别,在于它是苏州最出名的大银楼,至今苏州的观前街上,还有恒孚的招牌。恒孚,是苏州的招牌,是我故土的名字。

江南草长,莺歌燕语,姑苏枕河,璇旎风光,尽是三月江南。江南女子温柔妩媚的眼波,抚平了一代代文人墨客羁旅的心。江南,自古是文人的后院。苏州,近百年的迷失,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苏州,白发苏州,一改千年的淡然。也开始了不自信的摇摆。小时候,一直以为苏州是个不起眼的小城市,从小,一直想的都是走出去.大了,不知道是缘分,还是宿命,我就被绑在了苏州,一直没能实现曾经海阔天空的理想.而慢慢的,等我大了,苏州也开始了它人文的回归,有了小桥流水的温婉,重新回归了一个城市古老的文化底蕴,苏州,终于在人来人往,来去匆匆的时代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终于,我发现,其实生长在苏州,也是缘份,也是运气。

永恒的小桥流水,永恒的吴地文化,也许这个地方,真的是我最后的故土,印着故土名字的东西,还是要留一个的。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恒孚款小单尖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恒孚款小单尖-1




江南


杏花,烟雨,江南

小桥,流水,人家

这就是江南,江南的女子,笑起来是一湖碧绿的春水.江南的女子,并不妩媚,并不明艳,并不大气,甚至,并不从容.她们只是酒窝里淡淡的笑,眸子里淡淡的忧伤.江南的女子,等待是她们的宿命,等到了杏花,等到了烟雨,等到了她们想等的人,然后淡淡的,继续生活在了小桥,流水,人家。

这对耳环,我坚信是属于一个江南女子的,为了那丝春水般的绿,为了那丝等待的味道,那丝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坚强。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象骨翡翠耳环





流光


为什么把这对耳环叫做流光,因为它红红绿绿的,红的像樱桃,绿的像芭蕉。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原来戴着她的女子早已淹没在了浩瀚的人海里,只是依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红绿绿,热热闹闹。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民国镶料耳环




母亲


很少留没啥工艺的镯子,不过这对绞丝镯子,还是留下了,因为妈妈喜欢。

妈妈看到这对镯子的时候,就说像她小时侯戴的,一见如故,倍感亲切.后来在网上,和很多朋友聊起,都是母亲辈的喜欢绞丝镯子,因为那有她们的童年。

妈妈们的童年,离我是很遥远了,生活在物欲膨胀时代的我们,很少可以理解那些个月白风清,只有一色飘红的年代。喜欢绮丽奢华暧昧调调的我,实在是难以理解妈妈朴素为荣的审美。生活时代的不同,让我和妈妈,注定不会有一样的观念,但是我明白,她是我妈妈,这是亘古不变的,这血浓于水的联系,超越了审美和观念的不同。

我其实是知道的,做父母的,都喜欢孩子安定,平稳,永远像孩子般纯真的过一辈子。只是我不是这样的孩子吧,我想,其实人,总是要长大的,也没有人,可以一张白纸的一辈子,真有了,反而是一种悲哀了。只是做父母的,有的时候,希望我们长大,但在心里,永远希望我们是单纯的孩子。

哪怕有审美上的,观念上的不同,这个镯子,我还是留下了,也是属于自己很喜欢很喜欢的东西,因为妈妈喜欢呀。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厚重漂亮的绞丝镯子




徘徊


这个镯子,江南錾刻镯子,寥寥几笔,叶出花开,抬手间,江南的灵动尽在皓腕上流转。

这个镯子,是自己给自己的毕业礼物,想好好的,做为压箱底的宝贝,再不出了。

有太多太多的东西,我都说,再不出了.很多曾经让我们珍惜过,最后,却又输给了时间,输给了外界,甚至,输给了自己.太多太多我们想珍惜的东西,一件件的流走,从牵肠挂肚,到最后的一笑而过,我们自己,都忘却了,曾经,曾经,曾经的故事。

人活着,永远有明天的快乐,可是曾经的快乐,却再也回不来了.我们在不断得到的过程中,也不断失去着.我们在不停的寻找着新的,值得我们珍惜的人与物,也在不停的,看着我们珍惜过的人与物,不断的失去,最后,包括记忆,一起封存在了某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里。

从寻找到失去,我们就一辈子的寻寻觅觅,排徘徊徊,匆匆忙忙。

从现在起,我想很慎重的买东西,很慎重的出东西,因为,也许,在一辈子的徘徊中,我们会发现,昨天是很多很多个明天,都换不回来的,那些个失去的小小物件,也许,一个撒手,就是一生一世.

这个镯子,名为徘徊,真的,不想再让它徘徊了,好好的,留一辈子的纪念,不留遗憾。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漂亮的刀刻花鸟镯子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漂亮的刀刻花鸟镯子-1



妻妾


手上有两个累丝簪子,是不同的时候,向同一卖家买到的.而那个卖家,也是不同时候,在市场上向不同的人买回来的.

它们之间,原来是一对,后来失散了,还是,原本就彼此分离?

麒麟,本是威严的瑞兽,自古就是象征品级和地位的,可是,从做工到用料,为什么反而不如另一个鹿簪子?一直暗地里觉得,这两个簪子,应该是一个男人,分别买给妻妾的,妻得了象征身份麒麟.妾得了鹿,而男人,都是疼爱小的的,所以,在制作的时候,吩咐匠人,把鹿簪子,做的更漂亮些.不知道妻,看到鹿的时候,会不会有些失落,而妾,看到麒麟的时候,会不会有些不甘?

时间,带走了红颜,男人终究死了,妻和妾,终于分家了.不知她们分开的时候,有没有一丝怨念,还有一丝庆幸.终于,两个比了一辈子的女人,分开了.两只簪子,也分开了.

时间,带走了白发.终于这两个女人死了,两只簪子被分别变卖,流落到了市场,而辗转间,我又把它们合在了一起,凑成了一对.故人相遇,不知是喜是悲?或许,附在簪子上的两个灵魂,又开始相互不甘了.

或许,我不舍它们分离,而它们自己,宁可分离.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累丝鹿簪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累丝麒麟簪




如故


茕茕白兔

东走西顾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这是诗经里的一篇,觉得很适合这个簪子.

这个簪子曾被一个朋友看中,说非要拿这个盘头发,我笑笑说,这个不适合.她非说喜欢,因为这个雅致.这个确实雅致,老珍珠和淡淡的镏金搭配着.个人非常喜欢镶嵌的东西,因为觉得华丽,镶玉觉得高贵,翡翠是艳丽,而红蓝宝石则是雍容,最喜欢的,还是镶珍珠的东西,因为雅致.

可是,当她把这个簪子拿到手上的时候,她说,我是不会用它盘头发的了.因为老珍珠已经暗淡了,在同样暗淡的镏金中萎缩着,老去的年华在手中流淌,衰逝的气氛开始弥漫,她说,感到看着都心疼,又怎敢往头上戴呢?

老银,有了历史的沧桑,让人好奇的靠近,却又敬畏的离开,因为历史里,满满的弥漫的,都是老去,都是死亡.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这些个老银,该如新还是如故?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珍珠花簮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珍珠花簮-1




素面


藤镯子现在的价格高的已经让我与它们无缘了,虽然我也认同这两种材质的结合味道十足。

这是个素面藤镯子,一日去嘉兴的时候,偶尔在一个摊子上发现了它,抬头一看老板,居然是在苏州的旧识。素面的东西,和古老的风藤结合在一起,别有一种古拙感,而且又是很少见的小口径藤镯,正好我能带,再加上旧识的缘分,关键是比较低的价格,我就把它买下了。

戴在手上几个月了,银子居然被我戴的雪花白了,古拙低调不张扬,素面朝天的净颜,倒是另我有些汗颜。从小我就算是爱打扮的了,妈妈一直说我丑人多作怪,大了之后,尤其是这几年,真的越来越少敢素面朝天的出门了,总是习惯的在脸上涂涂抹抹了。

一直在想这个镯子,是天生的素面,还是有錾刻被岁月磨平了痕迹?

也不知道多少年后,我会真正素面朝天的出门,不知道那天,是不是心已淡然的,被岁月磨尽了脂粉的痕迹?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素藤镯




吴钩


吴钩本事春秋时期,吴地男儿的兵器。

那时候,江南不叫江南,叫蛮夷。那时候,江南的民风,可不是酒酽金扇摇,小巷杏花春,而是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吴地男儿,依稀在那烽火连天的春秋乱世,出过阖闾夫差,带着那如雪的吴钩,败楚灭越,独霸东南。

事已千年,吴钩早已化作女子头上的挂钩,依旧洁白如雪,银若画布刀似笔,寥寥几笔,鸟语花香意境全出,如同吴地的女子,温婉纤细,修竹独倚。

这个挂钩,典型的江南錾刻,所以可以称作吴钩,只是,和千年前那铁血呼啸的吴钩一比,似乎变的有些可笑了。只是,铁马吴钩的时代,早已作古,而那女子头上婉转吴钩的时代,已打上了江南的印记,江南,千百年来,本该如此文质彬彬,本该如此,柔弱的细细吟诵着风月,暖暖的风,温温的酒,静静的人。

江南,其实早已没有了吴钩。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万源款錾刻小挂钩




夏天


这对簪子,也是我的最爱之一了,不是很华丽,不过相当的清秀.造型很美,圆形的外框线条非常的美,让我一拿到它们就在盼望夏天,可以拿它们盘头发~~簪子题材是常见的三多,也就是桃子,石榴,佛手,寓意多寿,多子,多福.

为什么叫它们夏天,因为有个朋友一直在惦记着它们.

我总告诉她:"不行不行,这对不给你的~~夏天我还要拿它们盘头发呢."

她前几天忽然问我:"这几天苏州下雨没?降温没?"

我说:"降温了啊,怎么拉?"

她说:"那么夏天过了,不用盘头发了~~簪子可以给我了吧~~哈哈~~"

哈哈,哪怕这个夏天过去,还有下一个夏天呢~~还有以后的很多很多个夏天呢~~虽然我是喜欢华丽丽的东西的,近些时候越来越把寻找官器当作最高理想,却总也舍不得出掉简简单单的它们.就像写老银的故事,很多华丽的总让我不知从何说起,而这些个小东西,却一想就满脑子都是它们的故事.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三多苏工钗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三多苏工钗-1



闲愁


最近,总是觉得没有文思,心中似乎有万语,下笔却再也无千言。想来想去,是最近的日子,过的太闲散了。

古人,自是风雅的,闲时,弄弄花草,吟吟风月,喜怒皆文章了。可是每每翻开唐诗宋词,入眼的却都是满纸辛酸泪。闲,只是安乐的生活,而愁,才能出好文,暗香盈袖。

好文章的背后,是万绪离愁,是悲伤,是孤独,是寂寞,是不甘。哪怕是再从容优雅的生活,精致的小令里,依旧飘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伤感。

而真正的闲,则早已在花前月下,觥筹交错中,流尽了时光,耗尽了心性,在嘴角的微笑中,平安喜乐的渐渐苍老。

一对温婉的镶玉耳环,温柔的没有半丝棱角,静静的,诉说着淡淡的闲愁,无喜无悲。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烤蓝镶玉耳环




重逢


朋友去了次浙江,拿了点东西来馋我,其中就有这对翡翠头模压耳环.

开始是不留意这些江南常见的有些泛滥的小东西的.但是当我拿起这对耳环的时候,非常奇怪的,感觉到了似曾相识,一看款,我笑了,说,这东西,你应该出给我.

他很奇怪,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他,我家有对耳环,和他这对,是一样的款.也就是说,这两对耳环,是一个银楼出来的.很巧合,而且,那是个并不起眼的银楼,名字叫:马宝和.不同的是,一个款是马宝和正记,一个款是马宝和仁记.

这个银楼的主人,应该叫马宝和.一个老实周正的男人,辛辛苦苦,在江浙的村镇中徘徊,给人打首饰,小心翼翼的开了家银楼,名字叫马宝和.在一辈子的辛苦经营下,马宝和终于开了两家分店,一家叫正记,一家叫仁记.然后,马宝和老了,两家银楼分别给了两个儿子,他们也和父亲一样,仁正的,过了一辈子.

银楼早就没了,连耳环的旧主人,都入了土,当两队耳环重逢的时候,马宝和的风格,依旧一脉相承,还是那么的规矩,仁正之风,于小小物件中,展露无遗。

两对的耳环,都是江南民国时候的典型耳环。一对留落苏州,一对留落杭州。苏州杭州,都是江南。仁记正记,都是马宝和。在江南的小巷里,不知道当然马宝和走街串巷打银子的足迹,是不是早被江南的春雨,冲刷的干干净净。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翡翠头模压花卉耳环



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镏金蝙蝠头晴春蝶戏图耳环


图文由作者提供

文字由《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

于2009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