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人士:5月原油價格大概率保持振盪

4月末以來,隨著美伊矛盾凸顯、OPEC減產支撐效應弱化等,國際原油價格承壓下行,截至記者發稿,5月Brent和WTI價格均較4月跌超2.5%。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目前全球原油供需處於緊平衡格局。但鑑於未來OPEC+繼續減產,且今年全球經濟的下行態勢近期不斷被證實,受訪專家表示,5月原油價格大概率繼續振盪,短期缺乏有效上行支撐。

“自去年年底開始出現的油價回升主要是受OPEC+減產的支撐。”東海期貨能化研究員李婉瑩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雖然減產計劃一路上也碰到過成員國退出等挫折,但交出的成績單還是較為亮眼的。“特別是以沙特為主導的部分成員國甚至超額完成減產目標。”

以沙特為例,鴻網能化研究員周永樂補充道,早在今年3月沙特就超額減產到982萬桶/天,成果十分顯著。

究其原因,李婉瑩認為,一方面是沙特在整個減產過程中佔據主導地位,話語權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減產開始前,油價長期低迷,而大部分OPEC成員國國家財政收入與原油出口相掛鉤。

“然而,這一支撐近期略顯乏力。”周永樂說。

李婉瑩認為,雖然從當前形勢看,沙特方面因當前油價暫未超過其目標價位,態度傾向於繼續減產,但考慮到俄羅斯態度捉摸不定以及美國減產無望,未來恐怕只能夠選擇犧牲一部分市場份額來推動供需平衡。

據盛達期貨高級研究員李世平介紹,若不考慮地緣政治的問題,實際上,目前的原油市場整體供需緊平衡。雖然從2—3月份可以看到美國和ARA地區石油產品庫存整體處於持續下降趨勢,但3月底之後庫存出現累積跡象。特別是在布倫特價格衝高至70元/桶以上之後,價格更是對需求產生了抑制效應。

鑑於此,他認為,如果供應進一步趨緊、價格繼續向上,需求很可能會受到抑制,同時也就無法如沙特所願允許其在更高的價格水平上實現增產。

總體來看,李婉瑩認為當前OPEC減產推進過程中成員國的選擇方向與心理變化可以說是陷入了“囚徒困境”。“實際上,一旦油價突破當前的平衡,深化減產的路也會遇到新的坎坷,屆時不排除再次出現成員國退出協議的情況。”

至於最近市場關注的重點——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在李世平看來,此前Brent上已過度體現其預期。“疊加按照目前市場普遍預估的情況,伊朗的出口量更可能是從之前的110萬至130萬桶/天壓縮到80萬桶/天,並沒有直接被‘零封’,因此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豁免終止在近期不但不是利多反而成為利空。”

“實際上,五一小長假之後油價的進一步下跌,除了是受美伊問題的影響外,更是因為五一期間美國EIA週報顯示美原油庫存再度大增990萬桶,原油產量1230萬桶/天再度刷新紀錄,且鑽井平臺數據再增2臺,總體評估後市場普遍認為美國國內供需局面開始惡化。”某貿易國企研究員表示。

李世平認為,投資者追高需要格外謹慎。在他看來,“75美元/桶的Brent在目前的經濟和供需局勢下處於絕對價格的高位區間,剔除伊朗問題激化、霍爾木茲海峽打仗這樣的小概率事件來看,看不到太大的繼續向上空間”。

他表示,整體來看,全球範圍內供應的潛力是較大的,美國和加拿大產能恢復、非OPEC國家增產、OPEC閒置產能都會抑制價格向上的想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