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百年老字号的坚守,民营企业如何焕发第二春?

莆田百年老字号的坚守,民营企业如何焕发第二春?

百年老字号,为何自带光环?也许是因为它承载百年信赖,亦或是它书写百年沧桑。老字号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目睹一个家族的悲欢离合,可以看到品牌的传承与创新,衰落与凋敝,甚至可以窥视整个社会的变迁...

涵江老字号的前世今生

莆田百年老字号的坚守,民营企业如何焕发第二春?

北京的同仁堂、六必居、王致和;天津的狗不理、达仁堂;上海的五芳斋、老凤祥、恒源祥...中国老字号见证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沉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少中国人的美好记忆。

对老涵江人来说,“涵兴记”三个字带有特殊意义的。穿越旧时光的深街陋巷,豆腐乳的咸香,米粥的纯粹,回味在许多人的舌尖上。

莆田百年老字号的坚守,民营企业如何焕发第二春?

解放前,涵兴记曾在宫下设有多个商铺

涵兴记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创始人黄前至在柯塘卖豆腐乳为生。后与家人在宫下开设“涵兴记”商号行销,专门酿造酱油、制作豆腐乳等在市场上销售。

清末至20世纪50年代,黄家开设的酱园行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占到全行业的一半以上,乡邻闻名,“酱菜世家”的美誉在街头巷尾广为流传。

起源传承,擦亮金招牌

莆田百年老字号的坚守,民营企业如何焕发第二春?

文革结束后,坚毅的商人们在废墟上搭起新的丰碑,百年老字号得以传承。当时,涵兴记第三代传承人黄启廉考虑到黄氏家族都已改行,决定将祖传手艺传授给外甥郑建涵。

莆田百年老字号的坚守,民营企业如何焕发第二春?

1982年,黄启廉让刚刚步入社会的郑建涵创办“涵兴食杂店”。年轻的郑建涵重拾祖辈的手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以“前店后厂”的形式打理着“涵兴食杂店”的生意。

莆田百年老字号的坚守,民营企业如何焕发第二春?

经过十几年的奋斗,郑建涵创办“涵兴食品厂”,并注册“涵兴记”商标。之后又扩建厂房,转变成莆田市涵兴食品有限公司,实现祖辈一生未竟的事业,成长为一家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

第四代传承人郑建涵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良革新,加大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涵兴记的豆腐乳等产品口味佳、质量好,深受市场欢迎,曾作为市民送亲访友的礼品走出莆田,走向全国。

昔日光彩,渐被湮没

莆田百年老字号的坚守,民营企业如何焕发第二春?

满墙的荣誉

在百年的浪潮中,涵兴记勇敢地坚持了下来,凭借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根基,不断地做大做强,一路走来,有辛酸,有荣誉。

时移世易,如今阻碍老字号发展的已不是战争年代的飞来横祸,而是新时代背景下行业的重新洗牌,饱经风霜的老字号也再一次遇到了巨大挑战。

莆田百年老字号的坚守,民营企业如何焕发第二春?

历史性冲击、企业自身管理、体制制约企业发展、人才流失严重、缺乏法律保护等原因,成为制约老字号做大做强的瓶颈。

莆田百年老字号的坚守,民营企业如何焕发第二春?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崛起,不少老字号民营企业停滞不前,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老字号的产品不经意间淡出主流视野。

在高度市场化的今天,莆田的老字号已是寥寥无几,除了涵兴记,十指可数。如何让拥有老字号的民营企业焕发新活力,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