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绥阳县地处遵义以东,是遵义卫星城,地处大娄山腹地。总面积2566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由于绥阳县城区域地势平坦,享有“黔北粮仓”,“中国金银花之乡”等美誉。绥阳在古代为鳖国之地,汉朝为鳖县之地。唐代为播州治;宋朝,绥阳属播州乐源郡;明清后,将原位于凤冈的绥阳县城搬迁到洋川,形成了新的绥阳县。

绥阳为贵州最平坦的地方之一,温暖的气候,平坦的地形使这里成为黔北粮仓。 湘江的支流,洛安江和洋川河和芙蓉江从平坦的坝子上流过,滋润着这些黔北粮仓,养育着这片土地。绥阳在古代为黔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曾经一度为播州之治。若论播州地区的早期历史文化沉淀,绥阳县是一个重镇。绥阳县和遵义交界地区,是古代鳖国、键为郡、朗州、播州的核心地区。

绥阳县地处大娄山脉中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与河谷盆地为主,耕地连片集中,农耕条件好;绥阳多大坝,贵州省19个万亩以上的大坝,有4个在绥阳县。这4个万亩大坝,另外还有10个5000亩大坝,这些大坝由南向北沿207省道分布在蒲场镇,洋川镇和旺草镇,构成了闻名遐尔的“黔北粮食”。春天,几个万亩大坝的油菜花竞相开放,从南部的高坊子到北部的茅家铺,形成百里油菜花长廊。 这是诗乡一道芬芳百里的风景线,这是贵州高原上最为壮阔的油菜花的海洋。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绥阳辣椒种植历史源远流长,自明朝万历年间即上市交易。主要品种有大椒、朝天椒、皱椒、菜椒等,其中尤以“朝天椒”独具特色,驰名海内外。1964年,绥阳朝天椒被评为全国七大名椒之一。绥阳县金银花种植面积已突破20万亩。绥阳县现已开发推出吉帮金银花茶等40余个金银花茶叶品牌,郎笑笑、实心人罐装凉茶已上市销售。 近年来,绥阳重视现代农业发展。以金银花山区特色农业为示范,积极推进金银花种植、观光、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积极推进花卉培植、休闲、观光等诗乡花海、兴隆花卉农旅一体化项目;积极推进以蔬菜种植、加工、销售、观光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湘江的支流,洛安江和洋川河和芙蓉江从平坦的坝子上流过,滋润着这些黔北粮仓,养育着这片土地。上古蛮荒之初,绥阳坝和旺草坝繁衍着一个古老的部落,这个部落的人们善于捕捞两个大湖中鱼类和各种水生动物,特别喜欢和崇拜鳖鱼,并以鳖作为本族的图腾,以至后来被称为鳖人部落。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形成了鳖国。“鳖”来源于“鳖水”,乃今天的乐安江。秦朝之时,鳖属于巴郡,设置了鳖县。汉朝初期为键为郡的郡治。《水经注》曰“鄨县故犍为郡治也,县有犍山”。这里的鳖山为新舟、郑场、蒲场、风华、团泽五镇交界一带的山,有人认为就是牛心山。是古代农耕民族对牛崇拜的反应。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传说中,鳖国善于治水。公元前7世纪初,巴人的一支鳖族的首领鳖令带领鳖人的一支来到川西平原协助杜宇王朝治水成功,禅让而获蜀国,建立开明王朝,史称丛帝。开明王朝统治蜀国13代,直至蜀国为秦国所灭。开明9世时缔造了蜀文化的中心——成都城。而杜宇部落退回了乌蒙山区的朱缇,并没有留驻川西平原。也就是说,为秦所灭的古蜀国民大部分为鳖人部落后裔,鳖人为古代蜀人有清晰世系可以追溯的真正祖先。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西南夷”,置犍为郡。郡治鄨(今贵州省遵义市西)。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开始在这里传播,出现了一些文化学者。其中舍人为其中代表。舍人,汉武帝时代犍为郡敝邑(今贵州遵义)人,西汉时学问家。曾任犍为郡文学卒史,著有《尔雅注》三卷。,被评价为"注古所未训之经,其通贯百家,学究无人",可惜该书后来失传。据史志记载,公元107年,青年时的尹珍到北方学成归来,在绥阳旺草设馆讲学15年,对绥阳文化历史的形成产生了启蒙贡献作用。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隋朝之时,在黔北设置朗州,唐朝改为播州。今天的绥阳分属播州和夷州,绥阳西部地区为播州遵义县县治;旺草为芙蓉县;而东部属于夷州的绥阳县(今凤冈绥阳镇)和。直到宋朝,播州的州治均在绥阳今绥阳。南宋时期播州首府才迁到穆家川(今遵义老城一带),明万历年间绥阳知县詹淑修建旺草公署时挖得一块石碑,上刻“汉尹珍讲堂”,“唐广明元年七月六日播州司户崔礽立”。说明绥阳在古代为黔北文化中心。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播州是黔北佛教传播中心,贵州最早的寺庙基本保留在播州。唐朝修建乐山大佛的海通法师,就是今天播州人。绥阳保存最古老的寺庙为卧龙山寺。卧龙山寺位于贵州省绥阳县郑场镇万里村的卧龙山上,又名川祖神祠。始建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距离县城15公里,占地面积约5400平方米。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唐朝后期开始,播州为杨氏世袭管辖。南宋末年,蒙古从西南方向入侵中国。播州杨氏多次出兵击败蒙古军。端平三年(1236),蒙军攻占成都,直逼重庆。为保住半壁江山,南宋朝廷起用抗战派将领余玠为四川安抚置制使。余在重庆设招贤馆,广纳群贤。播州的冉氏兄弟闻其招贤之举,深知蒙军破川将继续南下,播州必然战祸难免,便毅然出山。冉氏兄弟为省绥阳县青山平母台人,少年就学于播州学堂,兄弟俩情深义笃,聪颖勤奋,敏于事而慎于言。稍长,遍游巴蜀名胜和关隘重镇。目睹南宋王朝的腐败,便隐居山林,躬耕自给,播州杨氏统治者多次邀辅,兄弟俩坚辞不就。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余玠素闻冉氏兄弟才略,以上宾之礼相待。冉氏兄弟经深思熟虑谋划,认为钓鱼山扼嘉陵江、渠江、涪江之口,三面临江,岩岸陡峭,易守难攻,守长江形胜之地在钓鱼山。即向余玠建议迁徙合州城于钓鱼山,以积蓄粮草固守远胜十万大军,保全西蜀。余玠经商议采纳,密报朝廷,封冉琎为承事郎,任合州知州;冉璞为承务郎,为合州通判(副知州),二人负责办理迁徙合州城一事。南宋淳祐二年(1242),二冉组织军民,在钓鱼山构筑内外城池10余座、水井92口,可容军民17万的雄踞西南的钓鱼城军事重隘,将合州(合川)迁于此。宝祐元年(1253),余玠遭投降派谗害,冉氏兄弟亦于1253年卸职回乡。是年,冉琎病逝。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二冉卸职不久,钓鱼山军事防御体系在阻挡蒙军南下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1259年,元宪宗蒙哥亲率御营军号称十万之众进攻四川直抵钓鱼城,合州军民依靠坚固的钓鱼山根据地进行英勇顽强抵抗相持半年之久,蒙军粮草不济,蒙哥急于速战,倾师攻城。钓鱼城久围不克,主将汪德成中飞石死于城下。7月,蒙哥心急如焚,亲登高坡窥视,被宋军乱箭所中,被迫下令撤军。撤军途中,蒙哥箭伤迸裂,死于重庆北温泉。蒙哥死后,蒙古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争夺汗位的纷争,在欧洲作战的侵略军被迫撤回。史称二冉挽救了欧洲文明。冉璞闻蒙军败于钓鱼城,狂欢而卒。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冉璞之子,冉从周为贵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播州自杨价出袭安抚使后,好学善文,请命于朝廷,得岁贡三人,才开始得考进士。南宋理宗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冉从周考中进士。当时乡人引以为荣,欢呼本地人才"破天荒"得高中。冉从周当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历官为珍州守。南宋时,自冉从周后,考中进士的还有杨震、李敏之、白震、杨邦彦、杨邦杰、犹道明、赵炎卯等人。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明朝万历年间,播州灭亡,朝廷重新划分区划。设置了新绥阳县,县治在今洋川镇。据清《遵义府志》记载明置绥阳县第一县令詹淑是绥阳文化历史繁育的重要奠基人。平播战争后,播州一片狼藉。詹上任始,便建城池、演习礼仪、躬耕种,行诗书俎豆之事。清《遵义府志卷八·坛庙》记载:“(249页)詹公祠,在城隍庙侧,祀万历间初设知县詹淑。”清代沙滩 文化的著名诗人、外交家黎庶昌的老师是绥阳县郑场人杨实田,杨实田在沙滩执教六十年, 培养了在贵州乃至西南地区都有影响的一大批名人。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绥阳石房子,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城北郊洋川镇山关村桐子湾村民组,是一座奇异的仿木结构古石房,后来搬到了县城北郊,并被定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经专家鉴定,是贵州省唯一保存下来的仿木结构古石房。这座石房建于清道光25年(公元1846年),距今已有160年的历史。

贵州省绥阳县:黔北粮仓,古播州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