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可不是让孩子给妈妈洗脚!这些误区要避免,教育源于生活

“妈妈,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让我们写一篇有关于母亲节的作文,我都不知道写啥好啊?”

女儿昨天回到家,一见到妈妈就开始求助了。

宝妈问女儿:“你自己想从哪方面入手呢?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老师说要我们回家帮妈妈干干家务,洗洗脚,然后谈自己的感受。”

我在一旁听着母女俩的对话,总觉得有点别扭。为什么这些年人们一谈到要感恩,就是给父母洗脚呢?就像前几年,每次一到学雷锋纪念日,敬老院里的老人就被热心人士洗脚,夸张的一天被洗个三五次都是正常的,在我看来,这简直是对雷锋精神的亵渎。给父母洗澡这样一种很普通的行为,在扣上“感恩”的帽子之后,总有一种让人不舒服的感觉。

我看出了孩子的为难和困惑,对女儿说:“如果妈妈是商场售货员,或者是清洁工,或者是姥姥天天下田里种地,每天都要站着,双脚的劳动具有特殊的意义,而且回家累的不想动,你给妈妈洗脚是有意义的。现在妈妈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双脚并不比双手更辛苦,你不如给妈妈洗手,可这样有意义吗?你明白老师的用意吗?”

女儿想了想,点头说道:“应该是让我们体贴和关心妈妈,通过帮助妈妈做一些事情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谢吧”。我点点头,小姑娘理解的很准确,继续对她说:“如果人人都写洗脚,那不是太没创意了?其实你今天就做了件体贴妈妈的事,你知道吗?”

姑娘一脸懵圈的看着我:“是吗?”

“是啊,今天你一回来,看到弟弟在缠着做饭的妈妈,你就放下自己的功课,主动帮助妈妈照顾弟弟,带着弟弟玩,这都是让爸爸妈妈感动的啊”,女儿害羞的笑了起来。

感恩教育可不是让孩子给妈妈洗脚!这些误区要避免,教育源于生活

其实,感恩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重要的要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生搬硬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说道:“当你要求儿童说出自己的思想的时候,要保持审慎而细心的态度,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不存在的感情。”

感恩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感恩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人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且能够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成人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懂得感恩的孩子,能够理解父母,体会到父母的艰辛,珍惜父母的付出,会千方百计的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懂得老师对自己的期待,理解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目的,会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积极上进。

懂得感恩的孩子,在工作、生活中会懂得善待帮助过自己的人,更愿意给予别人无私的帮助。

学会感恩,内心会更充盈,更有满足感。

感恩教育可不是让孩子给妈妈洗脚!这些误区要避免,教育源于生活

感恩教育中容易走入哪些误区?

一、对孩子付出总是期望有回报

“爸爸妈妈给你买了这么贵的衣物、玩具,你看看别的小朋友有吗?”,类似这样的话,经常出现在一些父母跟孩子的对话中。

《变形记》是这几年非常火爆的一台电视真人秀节目,在这台节目中,经常有城里的父母在跟子女沟通的过程中,拿类似上面这样的话来说事。在这类父母看来,自己所付出的,孩子理所应当会领情,但是,现实往往却不是这样的。

一旦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可和回应,这些父母就会表现出失望:“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不领情!”。

其实,这类父母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爱,本来就是付出,孩子需要,自然会感受到,并不需要你反复的强调。

感恩教育可不是让孩子给妈妈洗脚!这些误区要避免,教育源于生活

二、传递负罪感

“我们这么辛苦在外打拼,还不都是为了你啊!”,这样的话语熟悉吗?

现在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打电话回家,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听爷爷奶奶的话,孩子一不听话,就用上面这句话博孩子的同情和理解,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多的心理负担,这样的话语会给孩子传递一种清晰的暗示,“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

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一种偿还负债的心态。

三、过度的关怀和代劳

生活中,经常看到很多父母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他考虑得十分周全,给孩子提供太多物质上保障,即使孩子成绩不好,也想办法托关系让孩子进名校,孩子还没毕业就已经孩子找好工作,买好房子,宝贝从来没有缺少过什么,根本不知道“有”与“没有”的区别。

最近热播剧《都挺好》里的苏家二公子就是这类孩子的典型代表,殊不知得到太容易,往往不会珍惜。因此,父母可以做的是,在必要的时候让孩子受一些“苦”,这个苦就是别总是太急着满足宝贝。

只有当他有需要的时候才给,这样孩子才知道需求的满足来之不宜,才懂得珍惜和感恩。

想让孩子感恩于所拥有过的,就必须从学习感受开始。让孩子感受到人、事、物的丰富和美好,自然就会生出一份感动。

感恩教育可不是让孩子给妈妈洗脚!这些误区要避免,教育源于生活

父母怎么做才更有效?

一、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

二、父母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作为教育的载体

生活里处处是课堂,情人节可以不关乎情人,不关乎节日,不关乎玫瑰,却关乎一个更深的为人处世的命题----感恩。节日可以成为教导孩子感恩的“第三种力量”,让孩子感受赞美别人所带来的愉悦,感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美好,也就会开始用感恩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爱。例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老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三、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生活里处处是课堂,赋予孩子心灵的力量一定不是玩具、甜点和电动游戏,赞美就如孩子手上的一根哈里波特的魔法棒,让孩子喊出更多感恩的话语,他们手上的魔法棒就越有力量。比如,妈妈做的一道拿手好菜,爸爸在KTV唱了一首高音很高的歌曲,雨季过后久违的阳光,假日里全家的一次旅行,只有父母不停的赞美,孩子才会心心相印地开始赞美。

四、在与大自然和动物的亲密接触中学会感恩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孩子去体验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粮食是怎样从一个小苗端上我们餐桌的,蜜蜂是怎么协作采蜜的,母鸡是怎样把小鸡护在翅膀下躲雨的,鸟妈妈是怎样将小虫一只只捉来喂小鸟的,这些都是做父母的力所能及带给孩子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可不是让孩子给妈妈洗脚!这些误区要避免,教育源于生活

说在最后的话:孩子需要的不是对父母的感恩戴德,而是学会爱父母,学会珍惜和感谢他人的付出。细水方能长流,润物般的感恩教育才能让孩子的感恩情感更加真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