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汉语中有两个词很美,一个是“见字如晤”,一个是“尺素寸心”。

见字如晤,一幅字,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缩影。古墨轻磨,诗书漫卷,雍容里氤氲着墨香淡淡。

尺素寸心,一封信,也许蕴藏了满腹的惦念。笔端轻扬,落纸有声,方寸间蕴涵了素心一片。

汉字的美总离不开纸笔的传承。你有多久没有看到手写的文字了?你有多久没有纸笔记录生活了?

五月的华章奏响,北大校庆日,用一款手账带你看看北大名家浸润在笔墨里的风华。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提起北大的老校长蔡元培,不得不提他影响深远的“兼容并包”的思想。可你细读过蔡校长“兼容并包”这段话的墨迹吗?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例如陈君介石、陈君汉章一派的文史,与沈君尹默一派不同;黄君季刚一派的文学,又与胡君适之的一派不同,那时候各行其是,并不相妨。对于外国语,也力矫偏重英语的旧习,增设法、德、俄诸国文学系,即世界语亦列为选科。(蔡元培“自写年谱”部分)

平时只在铅印的文字里思考背后的远见卓识,当这些观点化诸真切的墨迹,一下子充满了灵性。看着笔划,看着字形,看着格局,仿佛能看到蔡校长在着笔时的情景,听他留给历史的娓娓细语。

提起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北大教授的李大钊,也许你会想到他大义凛然、文人气度淋漓尽显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联;可你知道这句话并非他“原创”?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原来,这句话明代语出明代杨继盛,原句为“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李大钊非常喜爱这句,把它当作座右铭。后来,李大钊改“辣”字为“妙”字,写成这幅对联,赠予夫人赵纫兰的二姐夫杨子惠。

真切诠释,一字之改,风流尽显。

提起沈从文,你一定知道他是著名的作家,也许还知道他是著名的历史文物学家,但或许你不知道,沈从文也和北大有很深的渊源。他曾在北大旁听,后来任教于北大。此外,他还长于书法,以一手高古、简约的章草独步书坛。来看看他写的这幅字: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真真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原来沈从文的书法功底也这样深厚。“一扫常规而纯任天然”,这是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对沈从文书法的评价。

信手泛览,又看到老北大的教授冯友兰先生这幅字: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

好美的句子,忍不住停留,多读一遍!再细读款识:“璞女颇喜此联,为书之。”原来这幅字是冯先生写给自己的爱女,著名作家宗璞的。后来,宗璞先生还特别提到过父亲的这幅字:

“我父亲他没有怎么练字的,他的字都是自己就是兴致所至这么写的。可是他自然的就有这么一种秀气。他写的时候已经是八十四岁了,写的这个字啊有点歪,所以有的时候我就叫它斜联,有点斜。这个虽然有一点斜,并不妨碍他的这个整个字的美。这个对联也是一种意境吧。这种境界很潇洒,很超脱,我父亲也很喜欢,我们都喜欢这两句。”

“书香满堂”,大抵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家。

微信、短信充斥的年代,写信变成了一种奢侈。来看看都曾在北大任教的叶圣陶和俞平伯,他们之间如何通信: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水仙已开,闻之欣慰。弟案头亦供一盆,花亦单瓣。虽不晤面,同对此花,亦慰情也。”

我案头的水仙花也开了,虽然无法碰面,可一同对着水仙,就如同见面一般。

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可慢也慢得从容,如同岁时花开,不疾不徐。

说起座右铭,你现在是否还有哪句话时时挂在心上吗?来看看北大李赋宁教授的座右铭: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朴素的生活和高尚的思想”“世界上最好的言论和思想”,有力量的话不一定是华丽的,但一定会镌在心上。

一笔一划,勾勒出浓浓淡淡的情致,泻在笔端的都是对思想的崇敬、对生活的热爱;图文流转,是一场与北大的名人雅士相遇重逢的盛宴。

不妨也来用纸笔记录属于你自己的时光。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上滑,送你一本高颜值手账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典雅的朱砂色封面,如北大红楼斑驳褪色的红墙

1

打开方式

读书笔记&灵感“捕捉器”

不少人手边总少不了笔记本的存在,而在名家辈出的北大校园里,有“随手记”习惯的大家更是不胜枚举,更有一些名家的手稿“别具风流”。

比如北大中文系的林庚教授。林庚先生的“随手记”是出了名的,他几乎一有点想法就立即用纸条记下来。一页页发黄的、又薄又脆的小纸片,零零星星,林林总总,有的类似熟宣纸裁下来的边边角角,有的甚至是用过的台历的背面。

据说,林先生也会把这些卡片带到课堂。他讲课从不用讲稿,只偶尔看看手中卡片,那些最零散的精华。林先生的课总是让人不自觉地屏息沉醉,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

灵感稍纵即逝,也许你缺的就是这样一个可以随时、随地、随心记录的笔记本。每一页纸片都是每一寸灵感爆发的见证,让《北大名家墨迹手账》里浸润的北大精神,滋养你的灵感之泉。

2

打开方式

日记本&行程本

有句话这样说:一个独立的人才会有日记。很多名家都有记日记的习惯,比如曾任北大校长胡适就是个喜欢记日记的人。他留学时,记了几本;回国后,又记了几十年。

若你不知该怎么开始你的日记,或许,也曾任教于北大的鲁迅,他的日记可供你参照:

记饮食:7月25日,在北冰洋冰店饮刨冰而归。

记行程:4月2日晴,午后自至小市游。

记交往:8月1日晴,下午昙。孙伏园来。

干脆无事:3月24日雨。星期休息。下午风。无事。

……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1917年8月蔡元培请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3

打开方式

留下属于你的时光“手迹”

现代人需要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整齐划一的电脑字体,让文字都少了几分灵气。有时跃跃欲试,也想提笔手书,却为自己的字汗颜,屡屡怯步。没关系,让老北大教授亲自为你示范什么叫作“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

老北大教授刘师培的字据说写得很丑很怪,在老北大文科教员中,几乎要数第一。周作人这样评价:刘师培的字“写得实在可怕,几乎像小孩描红相似,而且不讲笔顺。——北方书房里学童写字,辄叫口号,例如‘永’字,叫‘点、横、竖、钩、挑、劈、剔、捺’。他却是全不管这些个,只看方便有可以连写之处,就一直连起来,所以简直不成字样。当时北大文科教员里,以恶札而论,申叔(刘师培的字)要算第一。”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1920年出版的刘师培《中古文学史》,鲁迅说:“我看过已刊的书无一册好的,只有刘申叔的《中古文学史》 倒要算好的。”

可刘师培偏偏不以为然,反而认为自己的字写得很美。有时他的夫人讥笑他,他还不服,说:“我书之佳趣,唯章太炎知之。”

>>>送自己一款手账吧<<<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01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手账尺寸为125mm*185mm,可以轻易放进背包,轻巧便携。

02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采用对开蝴蝶页的设计,左页为北大名家的珍贵手迹,并配有简短的图说,包括仔细誊录的手迹内容,以及一些精心收集的手迹背后的点滴故事。

03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右页为设计典雅的笔记空白页。无需钦羡往昔娟秀清丽的蝇头小楷,也不必慨叹旧时笔走龙蛇的信手狂草,不妨用这款手账唤醒你关于手写的记忆,书写属于你的时光“手迹”。

04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精装锁线的书脊,古韵悠然。可以180°平铺,任你自由翻阅、书写。采用纸质轻柔的纯质纸,特有的淡淡黄色,让你仿若触摸古旧时光。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同系列还有

《北大手账》

一百五十余幅珍贵老照片,历历再现了老北大从京师大学堂到进驻燕园的峥嵘往昔。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北大生日,我们把北大名家墨迹做成手账,送给热爱记录生活的你~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