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国家基本公卫14类55项服务都是免费的(二十四)—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解读

实用|国家基本公卫14类55项服务都是免费的(二十四)—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解读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实用|国家基本公卫14类55项服务都是免费的(二十四)—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解读

导语

实用|国家基本公卫14类55项服务都是免费的(二十四)—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解读

从2009年开始,国家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主要起疾病预防控制作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三方面含义:一是城乡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收入等,都享有同等权利,二是服务内容将根据国力改善、财政支出增加而不断扩大,三是以预防为主的服务原则与核心理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为三大类人群共提供14类55项服务。

吉卫小编为您整理相关服务规范,便于您更好地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享受健康服务权利。

服务对象:

  1. 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

  2. 健康教育

  3.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4. 卫生计生监督协管

  5.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6. 孕产妇健康管理

  7. 老年人健康管理

  8. 中医药健康管理

  9. 预防接种

  10. 慢性病患者管理(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

  11.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12.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

  13. 免费提供避孕药具

  14. 健康素养促进

其中

  • 1-4项为针对所有人群的服务

  • 5-9项为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

  • 10-12项为针对患病人群的服务

有部分有条件的地方在开展:

  1.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很多地方仅限于发现有精神病后建立档案,做记录、随访,其他均是转到规定有条件的单位)

  2. 孕产妇健康管理(除产后访视)

今天,吉卫小编为您解读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实用|国家基本公卫14类55项服务都是免费的(二十四)—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解读

服务对象

辖区内服务人口。

  • 常住人口

  • 户籍人口

  • 流动人口

服务内容

(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 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

  • 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分诊记录、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分诊记录、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登记。

  •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

  • 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

  •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报告时限。

  •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埃博拉出血热、人感染禽流感、寨卡病毒病、黄热病、拉沙热、裂谷热、西尼罗病毒等新发输入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

  • 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3.订正报告和补报。

  • 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

  • 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

  • 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

  •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尤其是要按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严防疫情传播。

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

  • 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

  • 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3.流行病学调查。

  • 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

  • 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4.疫点疫区处理。

  • 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

  • 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 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6.宣传教育。

  • 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服务流程

实用|国家基本公卫14类55项服务都是免费的(二十四)—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解读

服务要求

(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

(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工作指标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100%。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

<table><tbody>

吉林卫生健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tbody>/<ta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