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楼市涨跌(八)|城市土地两大特点,用两种方法判断房价走向

看楼市涨跌(八)|城市土地两大特点,用两种方法判断房价走向

看房价涨跌的第二部分"地方与行业因素"对房价的影响,已经讲到第三课了,前面两节分别讲了"房地产行业生命周期对房价的影响""城市规划与发展对房价的影响",这一节我们来聊聊,一个城市的土地资源对房价有何影响。

业内有一句话说,房地产行业,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这句话还有一种说法是"中期看政策",不管中期是看土地,还是看政策,都可以说明一点,土地与政策这两个要素,在房地产行业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关于政策,笔者之前已经讲过宏观政策因素,行业政策会在后面篇幅讲到。今天重点要说的,就是土地问题。

土地资源的特点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土地就是原材料,没有土地就没法生产出楼盘来。但是,土地作为"原材料",与其他产品的原材料却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不可移动性,土地放在哪儿就在哪儿,挪不动搬不走。

2、不可再生性,一块土地用完就完了,只有拆掉上面的建筑物,才能再利用。

首先,由于不可移动性,一个城市的土地(原材料)一旦卖出去,产品(楼盘)只能就地生产,没法拿到其他地方,所以城市就少了一块地方。其次,由于土地的不可再生性,用完一块就少一块,因此只要开发,一个城市的土地总有用完的时候。

如果想要一个城市变大,唯一的办法就是兼并其他土地,要么,把隶属于自己的郊区、县城、村镇纳入版图,要么把周边其他城市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

土地资源的性质

1、土地国有政策

我国实施的是土地国有政策,所有土地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与个人只能拥有土地使用权,且使用权有期限。这一点与西方国家土地私有制有着本质不同。

2、土地使用权

住宅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年限为50年;仓储用地5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看楼市涨跌(八)|城市土地两大特点,用两种方法判断房价走向

如何判断土地对城市房价的影响

主要有两种判断方式:

01

第一种,单独从土地资源看。土地资源越紧张的地方,房价的涨幅空间越大。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城市总面积小,土地资源紧张;

比如说深圳,目前是土地资源最紧张的一线城市,发展空间受限,价格也就节节攀升。再比如说香港,弹丸之地,加上土地资源的严格管控,房价之高名列全球榜。

二、虽然城市总面积较大,但是房地产建设用地较少,山地、农地、工业用地等居多,这也属于供给紧张。

比如说福建,是东南沿海一带平原最少,山地最多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田"之说,城市规模都比较小,城市建成区面积与省域土地面积的比例不到1%,一旦人口增加、城市扩大,土地资源的紧张情况就会出现。福州、厦门近年房价节节攀升,与这个因素有一定关系。与此情况相同的地方,还有中西部的湖北、安徽、河南等地。 

02

第二种,从土地、人口、经济三个维度看。土地越少,人口越多,经济越发达,那么房价的涨幅空间越大;土地越多,人口越少,经济越落后,房价的涨幅空间越小。

比如说新加坡,地方特别小,人口多、经济高度发达,房价就变得非常高;再比如香港,也是同样道理。在国内,上海、北京都是这种情况,上海建成区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例高达22%,为全国最高,北京达到8.5%,名列第二,建成区的面积越大,可待开发的地方就越少,加上城市人口超多、经济高度发达,房价也就越高。

03

同样是直辖市,天津建成区面积7.4%,名列全国第三,但是,由于人口只有870多万,与北京1800多万、上海2200万相比,相距巨大,同时经济也相对滞后,因此,房价也就比北京、上海来的低很多。

在我国,土地、人口、经济比值较高的地方,还有江苏,省内以平原为主,经济发达,城市人口稠密,建成区面积比达到3.9%左右,位居全国第四位。广东省人口超亿,建成区面积比也超过了3%,此外还有山东省人口超亿、浙江省人口超5千万,建成区比例也都名列前茅,都属于这个类型。

结语

以上只是以一些重点城市作为例子,以便说明。事实上,全国一二线、三四线城市的土地资源各不相同,要根据每个地方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如一个土地资源紧张的省份,可能下属的某个城市土地储备特别多;而一个土地资源很充沛的省份,下属城市的土地资源可能非常紧张。所以,各地差异性很大,省、地、县都有这种情况。

如果要判断自己所在城市的土地有多少,资源紧张不紧张,可以通过一些公开的官方统计数据,或者学术机构、民间研究机构等多处都可以获取这样的信息。获取信息后,再比对居住用地、山地、农地等情况,就可知道土地资源情况了。

看楼市涨跌(八)|城市土地两大特点,用两种方法判断房价走向

文|三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