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知否》|说说小秦氏和康姨母为啥那么爱搞破坏?

追到64集,看到小秦氏和康姨母两个人搞到一起,一唱一和地给女主角明兰使绊子,把康家的庶女康兆儿软硬兼施地要塞给顾二当妾,各种唱念做打神操作,真是让人气得牙痒痒:怎么有这种人,见不得别人好,一定要搞破坏呢?

先来说说康姨母,此人生为王氏嫡长女,从小娇生惯养,在家有父母照拂,兄妹和睦,养成了她自恃慎高眼高于顶的性格,出嫁后为康氏大娘子,上无公婆压制,下掌全家家政,更是纵得她跋扈霸道,如果说有什么不容易,便是自己的夫君康大人对她并无真情,表现在妾氏姨娘不断,庶子庶女众多,其二她和自己妹妹王大娘子吐槽哪有什么夫妻恩义那套,说明她在内心深处也对自己的夫妻感情判了死刑,从而得出了这么极端的结论。但这也属于她自身的家事,怪不到别人身上,为何她却屡屡生事呢?而且事实上,明兰和顾二也并无开罪过康姨母,为何她要如此咄咄逼人呢?

品评《知否》|说说小秦氏和康姨母为啥那么爱搞破坏?

我们先来看看心理学的一个名词——“巨婴心理”或者也叫“全能自恋”。意思是:每个人在婴儿早期都具备的心理,婴儿觉得我是无所不能的,我一动念头,和我完全浑然一体的世界(其实是妈妈或其他养育者)就会按照我的意愿来运转。

仔细想想康姨母不就是这个心理吗?身边的人必须遂她的意,否则就是忤逆她,就会遭到她强烈的报复。明兰生为庶女,居然嫁到侯府,还被封一品诰命,康姨母眼红之极,难免嫉妒,但是嫉妒的人多了去了,这么挖心思要来添堵算计谋害对方的,恐怕除了有切身利益关系的小秦氏外,也找不出第二人了,其实从这件事情来看,小秦氏评价康王氏是个蠢货,也算贴切——毕竟,坑害明兰夫妇使出塞庶女这招,对康王氏来说,没什么大的利益获得点,反而容易结仇,不是蠢货谁这么干?精明如小秦氏从中获利都比康王氏多,她却偏偏也只是推波助澜,言辞之间还给自己留后路,真可谓门儿清。

品评《知否》|说说小秦氏和康姨母为啥那么爱搞破坏?

再来说说小秦氏,她是剧中的大反派,同时也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看自己的丈夫及姐夫老侯爷顾堰开看得十分通透,老顾跟她姐姐大秦氏是真爱,即便知道大秦氏种种不完美,也依然敝帚自珍各种袒护,说小秦氏一点也不嫉妒是不可能的,但她为什么要把气撒在其他人身上呢?为什么视顾二明兰夫妇为死敌,一定要除之而后快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她作为一个填房身份嫁入侯府,在身份上是弱势的,老侯爷娶她似乎是为了更好地对待前面亡妻大秦氏留下的遗子顾挺煜,还顺带白氏生下的儿子顾廷烨,其实感情只能说淡索索,从她吐槽“再好再贤惠又有什么用?”就可以看出;

其次,二人联姻时秦氏处于家道中落的时期,同为嫡出女儿的小秦氏为了家族利益要落得做填房的命运,内心深处来说是心有不甘的(电视剧里没点明,但是萝卜姐姐翻了下原著,有类似的表述);

第三,等小秦氏真正嫁过来之后,侯府各方关系芜杂人事纷繁,她能以白莲花之姿处理妥帖,也算是才能卓著,但这个时候,她发现自己如此辛苦经营,等老侯爷百年之后继承封侯大统的却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因为嫡长子顾挺煜和嫡次子顾挺烨都排名在自己生的老三顾廷炜之前啊,这就是排位战啊),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为此才对上述二人各个击破:对老大顾廷煜的策略是等病秧子自己挂,同时不断传输白氏害了大秦氏的理念,以便令老大老二关系恶化,进而达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效果。而对老二顾挺烨却使出了“捧杀”的阴狠招数,纵然他无法无天,并时不时地在老顾身边吹吹枕头风,让父子关系恶化,某种程度上,“慈母多败儿”其实就是“捧杀”的变体。

说回小秦氏的动机,64集中她在祠堂中与贴身嬷嬷向妈妈的一番对话,除了可以囊括这个人物的扭曲心理路程外,也解答了这个问题:

她之所以要跟顾二明兰过不去,除了利益导向(争夺宁远侯爵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以保后半生富贵)之外,情感导向(即便她再聪明再贤惠,也从来没有得到过夫君的真爱,与继子之间的关系处理,事实上也时时折磨着她郁闷的内心,因此才有在祠堂中状若疯癫的呼喊)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许反过来说也能说通,可恨之人往往也有可怜之处,写这些没有给谁洗白的意思,而是觉得:真实的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真实的人也不能简单地脸谱化成好人坏人,有时候与人交往,除了想想自己也多想想别人,张小龙说要理性的善良,这话里面有悲悯也有锋芒,是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