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绘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和日本交流广泛而密切,两国之间一衣带水。

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历史中,与日本的交流也成为中国对外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我们都熟悉的历史事件,鉴真东渡,日本派遣唐使来到我国等等。

日本民族作为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不仅学习我们的汉字、建筑制式等等,同样,中国绘画也对日本绘画产生了影响。

下面我们就简要了解一下,日本绘画对于中国古代绘画的借鉴和学习。

古代中国绘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

日本佛绘

日本飞鸟时代,开始于593年,结束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在百年的时间里,这也成为日本绘画的萌芽时期。在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事件其中之一就是佛教从中国的传入,同时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绘画也鲜明了体现了这一点。

古代中国绘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

据文献《日本书纪》记载,佛教传入日本的标志是汉文佛典及造像的传入。此后,在日本圣德太子的倡导下,开始修造寺院,积极招纳大陆工匠和画师雕塑佛像、绘制壁画。虽然在飞鸟时代还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绘画作品,日本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颜料和纸墨,相关作品均为木石造像和壁刻漆画。在该时期的作品中,佛龛"玉虫厨子"上的漆画被认为是最接近于绘画的艺术作品。

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加深,到了奈良时代,日本的佛绘艺术已经到达了较高的水平,最具代表性的是奈良法隆寺的金堂壁画。壁画中的人物妙相庄严、婉丽多姿,明显是吸收了初唐样式而成。

日本唐绘

随着时间的发展,日本进入平安时代,开始于794年,结束于1192年。在这个日本皇室政治发展的时期,他们也与处在盛世时期的唐朝建立了密切的交往。如9世纪初,日本僧人空海与最澄入唐求法,不仅带回了真言和天台二宗,同时也把唐朝佛教密宗的佛画图样带入日本。唐朝文化对于日本文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不仅是带来了盛唐的灿烂,同时也影响了日本人的自发性创造。在绘画方面,直接学习中国的绘画叫做"唐画",而日本人进行仿照唐朝绘画风格的画作叫做"唐绘"。

在唐朝文化的广泛影响下,大量唐风绘画被绘制,频繁的出现在平安诗集和文献中。在这一时期的唐绘品种也极为丰富,有学者将见载于史册的数百幅唐绘作品归纳为三十五个系列,涉及人物画、动物画、风景画等各个门类。

在唐朝,人们大量创造仕女图,以张萱、周昉二人的作品最为著名。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造型丰满娇艳。圆润的脸型、丰腴的体态、浓丽的服饰,是唐代仕女画的典型。而日本的《鸟毛立女屏风》同样是仕女图,一位唐装的美丽贵妇,画中美女丰颊精眉,呈盛唐审美趣味;服装配饰都有着盛唐时期的长安风味。但此时,日本画家已经开始了自发性的创造,画中仕女面容表情不同于唐朝的自在和慵懒,而是岛国女子独有的温顺与哀婉,表现着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日本画师虽用中国笔墨形成,表达的却是本民族的精神性内涵及对艺术的独到感受力和趣味追求。

古代中国绘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

随着唐王朝盛世的灭亡,日本对于中国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也逐步减少,在绘画方面,日本由唐绘时期进入了本土的大和绘时期。

日本汉画

时间到了中国的宋代,由于皇室南迁,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成为南宋国都。在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日本与南宋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在绘画方面,以院体画和禅宗画为主体的南宋水墨画大量流传日本,继唐绘画后再次给日本绘画以重大影响。

中国的水墨画是以单一的色泽,和线条来突出象征意味的,这或许和日本人心理上的追求不谋而合,因此他们也选择了这种内敛的绘画方式。奠定水墨汉画主流地位的人物是室町时期的画僧周文天章,其代表画作有《水色峦光图》和《竹斋读书图》,他学习了中国山水画中的常见绘画方式。在此之后,日本绘画大师还有很多,如日本室町时代水墨画的集大成者雪舟等杨,狩野派的代表人物狩野元信等等。他们致力于将日本的审美趣味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意境相互融合,不拘泥于绘画的限制,从而表现出日本民族绘画的特点和品格。

随着时间的发展,日本绘画也渐渐形成属于本民族的特色,在学习别国绘画方式和风格的时候,逐步探索出日本绘画的魅力。不管是之后,学习中国文人画的日本文人画,还是近代的浮世绘,在学习之余始终表现的是本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