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想起那些写给母亲的诗

母亲节,想起那些写给母亲的诗

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在他的生命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2、《墨萱图》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萱草花——中国的母亲花,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3、《送母回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这是李商隐的诗,他的母亲病了,李商隐要送母亲回乡求医。

对母亲担忧、不舍,伤感悲伤流泪。身为人子,如果可以治好母亲的病,稍微报答一下母亲的恩情,人生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4、《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本诗描写的是诗人远行他乡、离别母亲时,所见到的场景让他刻骨铭心。

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和伤痛。字字如锤,敲击着读者的心,令人不忍卒读。

5、《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慈乌,是较小的一种乌鸦,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称慈乌。

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孝养之心。

6、《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这首诗描写了过年时游子回家的场景,母亲赶制棉衣,心疼儿子瘦了,连声问儿苦不苦?

儿子本就因为没有尽到侍奉母亲的责任,内心愧疚,更不敢述说在外漂泊的艰难,白白地让母亲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