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怎么说是五经之首?

融通四海V


易经为总纲,包含一切,现象与非现象,精神与物质。

易为卜算之书,其里下明人事,上通天道,为知来知命之大学。

易为治古吏者不可缺少之书,易为诗歌之先河,研究古代诗歌文学者必须研究者。易在医院方面,更是易,医同源。易为理,医为表。易属实为中医理论之基础。

在我看来,易经称作是百经之首不为过。实际上,它是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所以又叫群经之始。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是三位古圣先贤共同创造出来的,伏羲创造了八卦图,周文王创造了64掛,后被称为易经。而孔子为易经做了十翼也称易传。

所以易经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的群经之首。





臧诺的视界


以“十三经”为核心的中国经学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十三经”是在“六经”的基础上形成的。“六经”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经典,这六部经典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为各王公贵族孩子的主要教材,孔子对这六部经典进行整理,以“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将“六经”之学从王公贵族转向平民子弟,使得平民教育得到极大的发展。关于“六经”的教育功用,《礼记·经解》上指出:“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由于《乐》的亡佚,便把流传下来的五部经典称为“五经”。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五经博士”,经学昌明,盛极一时,围绕经学展开的争论也是层出不穷,其中最突出的争论便是今古文之争。秦始皇焚书坑儒本是为了进行思想控制,民间藏书大部分尽毁坏,但是皇宫藏书仍十分丰富。项羽火烧阿房宫,秦国官方藏书与阿房宫一块化为灰烬,先秦多数经典佚亡,乃中华文化一大损失。但从秦朝活到西汉初年的部分老人不仅能够背诵儒家经典,而且还以此讲学,如田何传《易》,伏生传《书》,申培传《诗》,高堂生传《礼》,公羊、谷梁两家传《春秋》,这些经典用当时文字隶书记录、整理而成,故称为今文经。与今文经相对的是古文经,秦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西汉前期,相继在民间发现,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这些经典都是用小篆书写而成,成为古文经。刘歆认为,当时太学中的博士们所传习的经典是在秦焚书之后、由汉初经师凭记忆口耳相传下来的,因此难免会有差错,所以今文经是不完全的,不是经典的原貌,只有古文经才是“真经”。由此,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便展开扩日持久的争论,今古文之争涉及的方面很广,包括经书的版本、对孔子的看法等等,其中“六经”的次序问题也是争论的一个焦点。

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的次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而古文经学则认为是《易》、《书》、《诗》、《礼》、《乐》、《春秋》。争论的焦点在于以《诗》为首,还是以《易》为首,如《礼记·经解》之说,以《诗》为首;《七略》、《艺文志》所记,用《易》居前。至唐朝,陆德明作《经典释文》确立以《易》为首的“六经”顺序,而后颜师古所考订的《五经定本》和孔颖达与诸儒撰定的《五经正义》皆沿用《易》、《书》、《诗》、《礼》、《春秋》这一次序。因为《五经正义》、《五经定本》皆为官书,后人奉为圭臬,对它的内容直至“五经”的次序必然都不敢妄加怀疑,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说到:“自《正义》、《定本》颁之国胄,用以取士,天下奉为圭臬。唐至宋初数百年,士子皆谨守官书,莫敢异议矣。”因为《五经正义》、《五经定本》皆为官书,后人奉为圭臬,对它的内容直至“五经”的次序必然都不敢妄加怀疑,如此一来,在经典的排列次序上,《易》居群经之首便成为定论了。

民国时期,周予同先生在《经今古文异同示例》对“六经”次序问题作了归纳,他认为“六经”的次序,在经今古文学家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周予同先生在该章中将其作了对比:“今古文家对于《六经》次序的排列,是有意义的。引申些说,这是表示他们对于孔子观念的不同,也可以的,所谓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古文家的排列次序是按《六经》产生时代的早晚,今文家却是按《六经》内容程度的浅深。”周予同先生说,古文家以为《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认为孔子是史学家;而“今文家认为孔子是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所以他们对于《六经》的排列,是含有教育家排列课程的意味。他们以《诗》、《书》、《礼》、《乐》是普通教育或初级教育的课程;《易》、《春秋》是孔子的哲学、孔子的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思想所在,非高材不能领悟,所以列在最后,可以说是孔子的专门教育或高级教育的课程。又《诗》、《书》是符号(文字)的教育,《礼》、《乐》是实践(道德)的陶冶,所以《诗》、《书》列在先,《礼》、《乐》又列在其次。总之,一《诗》、《书》,二《礼》、《乐》,三《易》、《春秋》,它们的排列是完全依照程度的深浅而定。


耍耍先生的咖啡厅


“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五本经典书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的合称,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孔子的编辑或修改,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儒家的主要经典。

儒家讲的是仁、义、礼、智、信。而周易通过天、地、人以道德为基础,劝人向善,统一道统。 “元亨利贞”元是生机与生命,亨是通达无碍,利是祥和无害,贞是洁净而清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应该自强不息。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讲的是你已经磨砺好了,还有什么可怕的,接下来就是一飞冲天了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有才德的君子白天情分努力,夜晚自我反省,纵然有困难。如能倍加努力,自然也能度过 “初九,潜龙勿用”其实讲的是当你的能力还不够或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你就需要能够先低调的蛰伏,去磨砺自己的本领,做好准备,为接下来的一飞冲天做好准备。这也正是我们读书的目的,为的是积蓄力量,将来能一飞冲天。正所谓: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周易乾第一讲的都是劝人向善激励人前进,很符合儒家思想。


伯诩


易,上为日,为阳,下为月,为阴。易讲述的是阴阳之理。基于阴阳,衍生出中国哲学体系,风水学,中医学。也就是说,阴阳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自然为五经之首。


风之野而不宣


因为(易)是天地


李承岱


书非文字、符号极简、模拟精准、秘奥重重,是为周易的四大独特性,中今中外,唯有周易。包容万物又与万物息息相关值得深入学习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