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毅然回國的科學家除了以下幾位,還有哪些?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新中國建設,急需大批懂科學技術的人才。中國政府全力動員在外留學的科學家回國,參加祖國建設。當時,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華羅庚、郭永懷、朱光亞、張文裕、王希季、師昌緒等一大批科學家歸心似箭,放棄在外國的優厚待遇,衝破各種阻力,毅然奔向祖國的懷抱。

他們把最好的時光奉獻給了“一窮二白”的祖國,共和國永不忘記。

一、梁思禮

梁思禮是第一批迴國效力的留美科學家之一。事實上,還在新中國成立前夕,1949年9月,梁思禮就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迴到祖國。

梁思禮是梁啟超最小的兒子,1924年8月24日,生於北京。1941年,17歲的梁思禮申請到了全額獎學金,到美國留學。1949年9月,梁思禮、陳利生、嚴仁英等人在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迴國途中,用自作的收音機聽到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們興奮不已,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船上製作了一面五星紅旗。

回國後,梁思禮參與了中國航天曆史上的諸多“首次”,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二、華羅庚

華羅庚是江蘇常州金壇區人,生於1910年11月12日。小時候,他就特別喜愛動腦筋思考問題,常常一動不動,別人都笑他“羅呆子”。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全靠自學成才,進入清華大學。1936年,華羅庚留學英國劍橋大學。1948年,被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聘為正教授。1950年,華羅庚攜夫人、孩子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從美國出發回到中國。在香港停留期間,華羅庚發表了《告留美人員的公開信》,信中引用的“梁園雖好,非久居之地”,通過新華社向全世界播發,在留美科學家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華羅庚回國後,致力數學研究,讓中國的數學研究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還帶出來陳景潤、王元等一批世界頂尖數學家。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

三、朱光亞

朱光亞是與華羅庚一道乘船回到祖國。

朱光亞是湖北宜昌人,生於1924年12月25日。1945年,蔣介石國民政府提出做原子彈的構想,派出吳大猷、曾昭掄、華羅庚三位科學家赴美國考察。朱光亞以吳大猷助手的名義一同赴美。

1950年2月,朱光亞拒絕美國經濟合作總署的旅費,與華羅庚等科學家一道經香港回到祖國。抗美援朝時,朱光亞在志願軍停戰談判代表團秘書處任英文翻譯。隨後,朱光亞參與組織領導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第一顆氫彈爆炸、中國首次地下核試驗、中國第一座核電站籌建。

四、鄧稼先

鄧稼先是安徽懷寧縣人,生於1924年6月25日。他在北平崇德中學讀書期間,與同學楊振寧成為好友。1948年,鄧稼先進入美國普渡大學研究生院,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

1950年10月,就在鄧稼先畢業那年,美國向他伸出了橄欖枝,美國有著優越的條件,無論生活條件還是工作環境都是“一窮二白“的祖國所無法比擬的。儘管如此他仍堅持回國,不畏任何艱險投身祖國建設。

回國後,鄧稼先參與領導原子彈、氫彈研製。鄧稼先在研製中奮不顧身,遭受了輻射,患上了直腸癌。一年,回國探親的楊振寧問:“老同學,國家到底給了你什麼好處讓你把命都付出了,這般不要命?”

鄧稼先笑著比了比兩個手指,說:“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由於直腸癌在北京逝世。舉國哀悼。

五、錢學森

錢學森回國,堪稱一波三折。

錢學森祖籍浙江杭州市臨安,1911年12月11日出生。1934年,23歲的錢學森考取清華大學第七屆庚款留美學生,於1935年9月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成為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馮·卡門的學生。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錢學森與夫人蔣英商量,回國報效祖國。但由於“麥卡錫主義”的迫害,錢學森在回國時被扣留下來,還一直處於美國移民局和FBI的監視中。

1954年,錢學森在報紙上看到父親的好友陳叔通站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決定給他寫信求助。這封寫作煙盒紙上的信輾轉最終抵達中國。在周恩來等人的大力斡旋下,錢學森於1955年9月17日,舉家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

錢學森是當之無愧的“兩彈一星”元勳。有人說,他的回國,讓中國“兩彈一星”研究進程,至少提前了20年。

六、錢三強

錢三強是浙江紹興人,他的父親相當有名,就是新文化運動時期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與魯迅關係極好。

錢三強於1913年10月16日生於浙江湖州。1937年9月,錢三強留學法國。新中國成立後,錢三強回到祖國懷抱。1955年,中共中央作出研製原子彈的戰略決定後,錢三強擔任了原子能研究所所長、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全身心投入到原子能事業的領導和統籌工作中。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巨響,震驚了世界。

錢三強被稱為“原子彈之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