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抑鬱是矯情?那你生一個看看!

近年來,不僅很多大眾媽媽表示自己被產後抑鬱折磨,而且越來越多的女明星也承認自己曾有過產後抑鬱。這也讓我們對女性心理有了更多的關注。而且,隨著心理知識的普及,社會對心理健康也越來越重視,產後抑鬱症也漸漸開始被更多人認識瞭解,但仍有不少人不屑一顧,甚至不相信“產後抑鬱”的存在,覺得是新手媽媽“太矯情”、“騙人的”。

產後抑鬱是矯情?那你生一個看看!

有人不禁想問:產後抑鬱,真的只是矯情嗎?

產後抑鬱不是矯情!

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多家專業機構研究表明,60%~80%的婦女在孕期和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其中大多數在幾周內好轉,20%會發展為臨床抑鬱症,極少數情況嚴重的,可能會釀成悲劇。

為了避免產後抑鬱帶來的悲劇,在新西蘭,有專門負責回訪新生兒家庭的職業——Plunket護士。她們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定期瞭解新手媽媽們的產後精神狀態。一旦發現產後抑鬱,Plunket護士便會要求媽媽們及時到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治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產後抑鬱是矯情?那你生一個看看!

另外,前不久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了史上首款專門針對產後抑鬱症的新藥Zulresso,《紐約時報》稱,患者使用該藥48小時,中到重度抑鬱就會開始緩解。

可以看出,國外不僅重視產後女性的心理狀態,而且針對產後抑鬱症研發了針對性的藥物。

而在國內很多人覺得寶寶的出生,應該全家人喜慶,尤其媽媽,更應該快樂、滿足,有意無意地忽略了產後女性的身體激素變化和心理狀態。

當產婦陷入抑鬱情緒時,若及時得到伴侶、家人適當的理解和溫暖的支持,抑鬱情緒可得到緩解。但若家人不管不顧,還覺得產婦“矯情”、“作”、“麻煩”的話,產婦會更加失望、低落、悲觀,抑鬱情緒越來越嚴重,增加患上“產後抑鬱症”的幾率。

產後抑鬱是矯情?那你生一個看看!

產後抑鬱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個人特質(性格)

產後抑鬱的嚴重程度,與媽媽本身的個人特質、性格有關。

一般來說,有抑鬱症病史和家族病史、個性內向、自卑、情緒不穩、敏感多疑、完美主義者等的媽媽患上產後抑鬱的風險更高。

2. 孕產期的負面事件刺激

有些媽媽,在懷孕期間或者產後遭遇過一些不愉快的、負面的事件,出現嚴重情緒波動。如:

(1)懷孕過程不順利、分娩過程中難以承受的痛苦體驗,或產後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2)疲憊、休息時間少;

(3)孩子有健康問題,包括早產、先天性疾病或黃疸、腹瀉等新生兒常見疾病;

(4)經常受到責備甚至言語粗暴、態度惡劣、冷暴力等精神虐待—— “誰生孩子不這樣啊?”、“我看你就是沒事找事!矯情!”、“你怎麼那麼嬌氣!我們那個年代生完孩子還沒得做月子呢!不一樣生龍活虎的?”等等。

3.身份的轉變

當一個女性生了孩子之後,便真切地進入了另一個角色——“母親”。她們似乎不再只屬於她自己,而是孩子的媽媽。兩小時喂一次奶,24小時全天候地照顧孩子,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卻早已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空間、工作、社交。

這份24小時不能停歇、沒得休假的工作,讓新手媽媽感到焦慮、煩躁,也很無助、沮喪。若家人沒能及時察覺媽媽的情緒,分擔她的壓力,還她一點點休息的時間,常常會讓新手媽媽陷入持續情緒低落中,感到孤立無援,增加產後抑鬱的風險。

產後抑鬱是矯情?那你生一個看看!

那麼,面對媽媽們的“產後抑鬱”,家人可以做些什麼呢?

1.學習產前(後)抑鬱的相關知識,尤其是丈夫

許多先生對產後抑鬱一知半解,也經常因為沒有了解過產後抑鬱的知識,以為妻子只是矯情、發脾氣,所以有時會對妻子說出一些不以為意的話,傷到了妻子。

因此,作為準爸爸,一定要提前學習產後抑鬱的知識,並向家裡的長輩普及,以免老人家一不小心“出口傷人”。

2.分散注意力,媽媽和孩子“兩手抓”

新生命降臨一個家庭時,孩子往往容易成為全家的焦點,而剛剛經歷了生死的產婦往往被“遺忘”。這種情況會讓產婦有巨大的失落感、孤獨感和被拋棄感,加上激素的影響,新手媽媽的情緒更加容易低落。

因此,請家人們記得,在關注孩子的時候,也多給予媽媽一些關心。

3. 留意產婦的情緒

新手媽媽情緒易起伏、不穩定,家人應該多陪伴、多傾聽,若發現產婦有抑鬱情緒或較多負面想法時,少一些責備她“亂想”、“多想”的話,多表示關心、理解她的不容易。

若發現產婦長期處於抑鬱狀態,應鼓勵支持她及時就醫,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儘快走出產後抑鬱的陰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