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那农村将会怎么样?

用户96455344635


我的故乡在太行山区,我今年60岁了。我在故乡生活10年,离开故乡50年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安葬在故乡。50多年故乡的变化点点滴滴在我心头。

童年的记忆是人民公社的农村生活,闻鸡而起,日落而息。山区,梯田,缺水,行路难,靠天吃饭。是抗日游击区,革命老区。

窑洞、土炕、煤油灯、鸡、猪是私人财产的全部。马、牛、羊、梨树、杏树、杨柳树、土地是集体财产的全部。

后来,我们村通电了,20年前家家通自来水了――定时供水。5年前我们村村通了水泥马路。可以说人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最大的变化还是“人”的变化。50年前,我们村子里有17户人家,有近80位人口。因为是集体劳动,农忙季节热闹非凡。现在,我们村只有五户人家,常驻人口九人。而且全部60岁以上,各自的儿女都在外打工,大部分都在外成家立业,孩子都在和父母生活,在村里看不到孩子。这9个人其中3个人80多岁,基本不再劳动了。村里的地6个人种着,种不完也只能荒着。我们邻近的村子也都是这个样子。

人们都能感觉到国家政府对农村农民的巨大支持,村村通公路,家家与公路地面硬化。可是,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环境下,你挡不住人口的自然流动和减少啊!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临近的村子国家帮助整个村子从山上搬到了山下条件好的地方。像我们这种村子就开始小村子合并到大村子,再把村子里没有生活能力的孤寡老人送县城养老院。可是合并后的大村子还是会变小村子,因为那里基本没有可以生育的人口啊。

我们都怀念自己的故乡,有很多童年的回忆。也曾经想老了以后回故乡生活,现在看来不可行了,因为你可能面对的是你一个人的村庄。

故土难忘,故土难留。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进步的合理表现。生活在这些村子里的老人们没有抱怨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儿女过上了自己曾经梦想的生活,他们也感受到了国家给自己的巨大关怀,唯一难过的恐怕就是故土难离!


张惠峰448


不用几十年,再过十几年,农村将有大量闲置房屋,今年过春节,回老家对这一点感触颇深,对面一邻居,家里盖的漂亮的楼房,两个儿子一个在外买房了,房子里现在空荡荡的,一百多万盖的房子,两老人七十多了守着空房子,一年比一年冷清,以前两个儿子还有女儿未出嫁,还热闹一点,前几年,都出嫁了,两个儿子春节也不那么急着回家过年了,很冷清,很多这样的情况,都是长年在外工作,春节回老家的,平时都是老人守着房子,有的房子整年都空着的,只有春节房子有点人气,回家时往往水电都有问题,常年不住人,房子管道都冻坏!



西域暖阳


我是来自农村的,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结合我们那边的现状来回答这个问题。

前两年回家过清明扫墓,我大伯就跟我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全部都出去了,村里的田地都逐渐被瓜分了……

我们村靠近当地的乡镇市场,全镇大部分的人都要过来这边买卖,可以说我们村在这个镇的经济中心,不止这,还有学校,医院等都是在这附近。就是这样的环境酝酿出不同的80后90后00后

第一批,先说种田的,目前种田的人不多了,可以说全部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我爸妈就是其中的两位,尽管我已经大学毕业多年,叫他们说在家休息,别太操劳,他们说农民已经种田一辈子了,突然闲下来很容易萎缩,会走的快。他们说会做到干不动,只是少做一点而已。

还有农民是真正为了生活的,但这个不多,一般这年纪还要为了生活的农民,原因都是儿女不孝,或者儿女生活也很艰辛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

剩下这部分五十多以上的就在市场做买卖,或者准备退休在家,或者带孙子。

所以种田的就是这起五十多岁以上的一部分。

第二批,70后80后,这批一般都成家的了,大学生寥寥无几,都是做过一段时间农活就出去打工,东莞深圳的那些电子厂居多,几年后就回家娶媳妇,小部分留在外面,不排除在外混的好的。回家后会做点小生意,开个夜宵店,奶茶店之类的,但他们统一不会去种田。

也有的成家生娃后把子女就在家里给爸妈带,自己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就没有回过几次,所以孩子教育成了个问题。

也有极少的大学生,毕业后在外面买房娶媳妇,甚至过年过节都不怎么回的。

第三批,90后00后,00后都在学校,这个就不多说了。90这批大学生会比较多一点,但在我们村也是双手也差不多能数下来了。这个人中就更不会回家种田,就例如我吧,小时候在家,每次要下田或者在农忙季节我就是数着时间过日子,恨不得时光流逝。

所以好不容易熬出一个文凭,是肯定不会回去种田的。

那这么少人种田,那田去哪了?

去向一,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五十以上的部分人,他们的加上儿女的,也就几亩地,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所以很多人宁愿出去打工做生意。除非有人承包多点来做。



去向二,外人承包,目前这个是占有比较多。他们会承包几百亩下来种树之类,聘请那些把地租出去的人回来打工当农民(这是那么奇怪)

去向三,原来不少耕田本来就属于住宅地,现在很多都恢复成住宅的。

去向四,荒废。这个水稻田居多。这种田有意靠水,而且一般家庭都会留下来种稻谷减轻买米的支出。但水稻一年最多两熟,很多人闲麻烦一年就种一熟,其他时间都是在荒在那!


横店工厂


再过几十年,有的农村真的成为“空村”了。

90年代以前,我奶奶那个村里,300多户人家,1600多口人。

穷虽然穷一点,也是大瓦房。山清水秀,依山傍水,俨然一个世外桃源。

后来外出打工的人多了,赚了钱的,要么在村里盖了二层的小洋楼,要么在乡里县里买了商品房。

2015年,村里选村长,我开车带着爷爷奶奶回村。

村里50岁以下的壮劳力一个都没有。还在村里坚守的老人213人,留守儿童79人。

2018年底,爷爷去世,我们一大家人陪着将爷爷安葬。

在村里办了“白事”。席间与村长聊天,他告诉我村里还有72位老人,儿童21人。

这几年,除了去世的,大都跟着儿女到镇里县里去居住了。有的新盖才几年的小洋楼都空着。

农村留不住人啊,种田种菜赚的钱还不够小孩的学费。

到地里转了转,到处都是荒草,有的比人都高。

村长叹气道:等我们这些老人都升天了,村里就没人了。


阅尽人间冷暖


前两天打电话给家里的奶奶(留守老人),聊着聊着奶奶突然哭了,她说政府准备把老房子都拆掉,到时候她就没有房子住了,我就很纳闷了反问她,我说你有三个儿子,每个儿子都有新房子,对你都好,随便挑一家去住好了!我奶奶她就说了,老家旁边有几个邻居,年龄相仿,每天早上起来打招呼,万一有一天早上起来没看到哪个人了,就算死了也能早点发现。多么悲痛的现状啊,孩子都往外奔,老人在家守着一处空巢。再过几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巢也就没了,巢没了,还有多少年愿意回农村呢?!农村生活再美好,然而它总是会输给现实在农村挣不到钱的苦恼。过年的时候,厌倦城市生活的游子可能会回家找寻一些美好的回忆,但是留不住几天,年后依然会回归到城市的怀抱中苦恼,然后,一年里大部分的日子里,农村里荒无人迹,野草横生。


湘西土匪妹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对这个问题特别有发言权。

小时候感觉农村的人特别多,出门就是爷爷奶奶,叔叔大婶的叫着。放完学,吃过饭,出去一溜达,满街都是人。

长大以后在回家,感触最多的就是,这个爷爷去世了,那个奶奶没了,出门溜达的人也少了。

农村人口,不仅是老龄化的问题,还存在这,现在农村娶媳妇必须在城里买房的问题,所以现在农村不仅是老人少了,年轻人也少了,没事回家看到的都是妇女和儿童居多,再也没有了以前农村的活力。

再过个十年八年,老的去世,年轻的走光,有钱的去城里买楼,农村真的是不敢想象。

愿政府多出台支持农村的发展,让城市留不住灵魂,农村留不住肉体的这个社会,回归本真!






乡村小冰


老家的四奶奶去世时,四爷爷跑遍全村张罗来了12个人,全部都是留守老人,最小的67岁,最大的,88岁。

村里年轻人都外出读书、工作、打工去了,很多人带走了自己的孩子,也有人在城里买了房子,回来的很少。

冬天,天气好的时候,这些老人们都坐在墙根下晒太阳,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家常。那时候村子里很热闹,孩子们满村子跑,打闹着、嘻笑着,这些年,村里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冷清了。



但村子里这二年新盖了不少新房子,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在外挣了钱,回村里盖的,他们说,等老了,干不动了,还是回农村老家过。

但老人们常常担心,等他们归天之后,这个村子怕是要灭了,墙根下互相调侃着:多活几年吧,老哥哥!多活几年吧,老姐姐,等我们都走了,咱这个村子,怕是没有了……


红杉树Hss


刚过完元宵节,农村里又恢复了一片宁静,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村里只剩下留守老人。我在路过的时候跟一位老大爷聊天,问他说:村里现在人多吗?老大爷回答:就剩我们这帮老骨头了。我说:年轻人过年不回来吗?大爷说:过完年都走了!

我是农村长大的,以前村里过年,起码正月里,十分热闹,因为人多。现在不管到哪个村都一样,村口一群老人在晒太阳聊天。再基本上见不到什么人了,年轻人更少。我有时候也在思考,再过几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农村会变成怎么样?以我多年在农村的经历来判断,我认为:

第一,即使是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有年龄大的一天,有老的一天,许多人还是眷恋着农村养他的那片土地,到了年龄大了,还是会回到农村来住的。我们村去年就有两户老人,以前一直是跟着儿子在城里住,自己给别人厂子看大门,现在干不动了,回来把旧窑洞翻新了一下,住下了。当然,不排除有些农村人出去混的好了,赚钱多了,在城里能够给老人更好的条件,选择不回来。但是大多数还是回回来的。毕竟村里有自己的根,有小时候的玩伴,有熟悉的土地。

第二,农村现在条件好了,道路都硬化了,自来水也通了,网络全覆盖。再加上现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国家大力度扶持回乡创业,一些有能力的年轻人、中年人,也开始看中农村的发展,回乡创业。农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其实也能够带来不错的收入,不一定就比城里打工差。而且,我们陕北这,许多村都把山坡地整理成宽幅梯田了,都可以机械化种植。上山的路许多都硬化了,不在是一下雨就泥泞。

第三,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许多地方的政策非常好,比如我们这,农村家里修院子、修围墙什么的都会给与一些补贴,鼓励回农村,建设农村。同时政府也发展乡村旅游,城里人高楼大厦待烦了,喜欢乡村里的朴实和宁静。所以农村发展前景还是很不错的,我相信年轻人回农村发展的。收入可以的农村家,四五万买辆小汽车,想去城里逛也不远。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城里看着光鲜亮丽,但是哪有农村过得舒坦,自家的大院子肯定比租住的小平房要好,喝着山泉水,比城里的自来水强多了。

总之,我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但是农村不会说以后就没人了。走出去的人还会想着回来,尤其是老了,落叶归根。(原创图文,希望大家鼓励鼓励)


走陕北


再过几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那农村将会怎么样?这个问题,实在是揪人心,现在有许多地方都是有先兆现象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和文章内容所述无关

我外婆住在一个大山冲,交通、上学都非常不方便。我外婆现在94岁了,过年前去看望了一下她老人家。哎!她们整个村子,虽然都建了新房,但是留在家的人口却不到以前的二成,以老人居多,小孩次之,80%以上的新房,都是一把锁,漂漂亮亮的在山边那矗立着。而留守在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己经绝迹,具我外婆讲,现在留在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了,大部分家庭又在城里买了新房,留在老家的新房,一年难进一次人,只是当地村民留给自己的一个念想。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

土地方面,我们小时候常见的水稻田,由于都是小块梯田,基本流转不出,也都是荒废的长着荒草。而即使种了点田的家庭,也反应收成不好。由于只有几户人家种田。老鼠、鸟类、鸡等都是非常集中,是稻田的常客,导致种的田地减产严重。而一旦有白喜事,以前是家家户户全家出动主动帮忙的,现在都只能电话通知,一家回一人帮忙,而实在人手不够时,就只能去外面找一套人马承包出去。所以农村现在经常有老人在家死了之后,好多天才被发现的新闻时常出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

以上就是我看到的现.在许多偏远农村的真实现状,再过几十年,许多地方都会成为荒地,没人居住的房子也将长满杂草。有时候,我在纳闷,农村现在都没有几个人了,还大修水泥公路,装路灯的意义何在?农村照这样发展下去,还能有明天吗?这个问题,真的值得我们所有在外的农民朋友们三思?未来农村的出路在哪里?


坏男人2576


我的老家在成都西郊仅30多公里的崇州乡坝头,看见亲戚朋友盖的墅所楼,自已心里痒痒的,也就想盖个一层平房似的,方便养老终年,可昨天上完坟(给逝去的父母)后沿村里走,在我们村小组140亩的土地上,过去都生活着100多个人,20几户,现在却只有13户了,住在村里的不到20人(注:我们这里是平坝地区,水到渠成自然灌概,交通方便,轿车直接能开到家),都是老人小孩,其中还有近十来人早上进城(离城7公里)打工,晚上回来住,上好的良田以每亩500元的年租金流转给村农业合作社,看着亲戚家刚修的小洋楼好漂亮,才合1千多1平米,心里好心动,可修来住利用率太低,一年能呆在村里多少天呢,人毕竞是群居动物!在这土生土长的村里,除了依些的回忆,还剩下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