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文苑」唯有书香能致远

唯有书香能致远

——小记父亲的读书生活

「稷山文苑」唯有书香能致远//新绛 尹今瑾

新绛 尹今瑾

「稷山文苑」唯有书香能致远//新绛 尹今瑾

我的父亲尹天鹏,晋南绛州人。他是一位普通的父亲,勤俭持家,与母亲一起养育了我们兄妹三人。父亲淡泊名利,为人正直谦和。几十年来,他在繁重的工作压力、柴米油盐的日常琐碎中,不忘初心,坚持读书和绘画,同时研习毛泽东书法,把一个被政治家和诗人盛名掩盖下的草书大家推崇到世人面前。下面,我就以一个女儿的视角,写一写父亲的读书生活吧。

父亲不抽烟不酗酒,生活极其简单,从小受我爷爷的熏陶,嗜书如命。买书、藏书、读书是他日常生活的最大爱好。小时候,别人的父亲出差回来,会给孩子买好吃的、好玩的,而我的父亲出门归来,从包里拿出来的是小人书、连环画、杂志等。所以我们小时候最好的娱乐活动就是钻到家里的阁楼上找书看。阁楼上大部分都是繁体印刷的老版藏书,但我们也乐意囫囵吞枣地翻看。记得二年级的暑假,父亲买回一套郑渊洁的《来克与乐乐乐》的小人书,陪伴了我们姊妹两个快乐的假期。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看书都十分爱惜,这套小人书说不准还在家中的某个角落呢。在当时缺吃少穿的年代里,能填饱肚子已经不错了,父亲宁可自己节衣缩食,对我们精神食粮的投资从不犹豫。

父亲阅读的范围很广泛,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书都很喜欢看。《书法》、《收藏》、《美术之友》等专业报刊杂志一订就是好多年。母亲面对家中日益增多的图书,曾开玩笑地对父亲说:“等你什么时候改行了,我就去开个旧书店!”望着两个埋头看书的小侄子,我笑着说:“妈,看来你这个愿望在有生之年是实现不了啦!”读书看报已如吃饭、喝水一样成为父亲生活中不可缺小的一部分。

父亲擅长书法和绘画,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写家、画家”,只因时代原因,没能升学深造,全靠自学得来。听母亲说,父亲在文革中去县城画毛主席像,写毛主席语录,搞政治环境很有名气,被人称为“红画兵”,就是在那时起,父亲对毛泽东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八十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父亲凭着自己心灵手巧、能写会画的本领点缀着人们的生活,他的足迹遍布汾南各个乡村。九十年代,随着下海经商的热潮,父亲不满足生活现状,在新绛县城创办了“绛宝斋”书画社,使自己的一身本领得以施展。父亲退下来后由哥哥接手经营,同样搞得风声水起,迄今为止已是二十六年的老店了。

在我童年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很忙碌,是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的人。在乡间,天阴下雨就是农人们的休息日,领居家的男人们都会聚到一起聊天、喝酒、打牌,父亲从来不去这些场所,这样的天气里才开始了他的学习:临帖、篆刻、绘画等。能每天与书笔为伴,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

这样烟酒不沾,整天忙碌的人,身边却不乏志趣相投的朋友。有能写会画的同道中人,也有医生、商人等,一杯清茶,或谈书论道,或针砭时弊,宾主尽欢。还有远方素未谋面,却能书信来往几十年的笔友。现在微信联系更加方便了,以前全国各地朋友们来往的两千多封实寄封的信件都被父亲珍藏着。为什么他们的友谊能这么长久?用一句话概括,那便是:始于诗文书画,缘于共同志趣。

父亲常说他的书法、绘画的爱好,如同别人打麻将、打牌一样,会上瘾的。听说打牌的人不在乎最后的输赢,而是牌拿在手里的感觉,一张一张的变化无穷。写字、作画也是一样,享受的是笔握在手里的亲切感和笔落下纸上的韵律感,书写的过程令人痴迷。区别之处在于,棋牌室里,麻将桌上,往往都是烟君子,室内乌烟瘴气,对健康极为不利。而写字、作画时,全神贯注,手、眼、脑并用,是一种如练太极似的慢运动,同时净化了心灵,锻炼了身体,真是一举多得!

可以说,我们兄妹仨就是靠父亲手中的毛笔养大的。从小耳濡目染,也不由自主的深陷其中,读书临池乐此不疲(有点自夸),并且要努力把这种优良家风传承下去!

尹今瑾 2019年5月3日于宁波

「稷山文苑」唯有书香能致远//新绛 尹今瑾

「稷山文苑」唯有书香能致远//新绛 尹今瑾

「稷山文苑」唯有书香能致远//新绛 尹今瑾

「稷山文苑」唯有书香能致远//新绛 尹今瑾

尹今瑾,新绛县阳王镇人,1975年生。自幼受父辈熏陶,喜爱诗文书画。随着九十年代的南下浪潮,漂到浙江宁波,在逐梦的路上,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发刊制作:薛前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