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徽商精神 传播徽州文化——徽学专家谈《天下徽商》

弘扬徽商精神 传播徽州文化——徽学专家谈《天下徽商》

日前,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出版集团共同投资打造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天下徽商》,从梦里徽州追踪先民筚路蓝缕创业往昔,在世事沉浮中发现兴衰轨迹,为你破解一个商帮崛起的传奇密码!

弘扬徽商精神 传播徽州文化——徽学专家谈《天下徽商》

随着《天下徽商》在徽商故里的首映,在央视的开播,各界反响强烈,而徽学专家又是如何品评《天下徽商》的呢……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导王振忠:重新认识徽商价值

由于扬州盐商既有钱又有闲,他们发展出了一种非常精致的文化,这个对于乾嘉时代中国的学术文化有非常大的影响,就像梁启超所说的,以徽商为主体的扬州盐商对于清代学术的发展,就像南欧巨室之于欧洲文艺复兴,有异曲同工之妙。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相互促进,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同生共荣,这是徽商活动跟徽州区域发展给我们现在很重要的一个启示,因为在明清时代,徽州是一个很小的地区,但是,它具有非常强大的文化辐射能力,这是值得我们重新去认识的。

安徽省徽学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王世华:推动文化强省建设

《天下徽商》是我到目前为止所看到的最详细、最精彩、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徽商的一部纪录片,老百姓看了,肯定很过瘾,专家学者看了以后,也会深受启发,而且它对于弘扬徽商精神、传播徽州文化、加强安徽文化强省建设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安徽省社科院历史学者翁飞:讲好安徽故事

《天下徽商》以徽商为主体,内容包罗万象,视野广阔,深刻揭示了明清时期徽商的兴衰缘由,体系完整;立足安徽,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深挖安徽文化内核,把安徽故事讲好,徽州文化和徽商就是丰富的故事源泉;《天下徽商》打破了时空观念,新颖独到,所有工作人员都下了很大功夫。

中摄协会员、黄山市摄协副主席张建平:参与其中 艰辛难忘

徽商是徽州文化的柱础,他们商行天下,用财富和儒雅书就了徽州文化,没有“徽商”就没有“徽州”曾经的辉煌。

黄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原调研员翟屯建: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徽商

徽商是中国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商帮,在明中叶至清中叶的400年间,引领中国商业经济潮流。它以巨大的物质财富,塑造了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繁荣,为封建帝国开启一缕现代文明的曙光;它以亦贾亦儒的文化自觉,将其商业资本转化为精致的文化创造,成就了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

但徽商涉及的范围太广,涉及的面太多,怎样让世人了解徽商,讲好徽商故事,尤其是如何从影像视角展示一个个鲜明的徽商形象,一直是一个较难的课题。《天下徽商》摄制组从讲好徽商故事着手,利用学术界徽商研究的成果,将徽商放在明清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放眼世界经济格局,大手笔,大视野,真正将徽商走出徽州,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徽骆驼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部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制作。

在情节提炼上,该剧也做到了知细观微,用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细节,精心打磨,精益求精,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将徽商吃苦耐劳、崇文重教、诚信创新、回报社会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而且整部剧作也充满了浓浓的徽州文化背景,使徽商与徽州文化融为一体。

黄山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永生:我与《天下徽商》的不解之缘

《天下徽商》首映成功,将我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3年前……那一天,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的刘伯山先生来到我办公室,随他而来的就是《天下徽商》的总导演叶海鹰先生。伯山先生说,安徽电视台要拍摄一部《徽商》(后定名《天下徽商》)纪录片,叶海鹰先生是总导演,黄山是徽商故里,因此要在黄山找一些专家开一个座谈会,深入了解徽商的背景文化。于是,社科联拟定了翟屯建等几位资深的专家名单。第二天,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从那以后,我也与《天下徽商》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与叶导的每一次接触中,我对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强烈的事业心感触至深,他那股对学术的较真劲,常常为核实一个材料至深更半夜,常常为寻觅一个徽商足迹,不辞辛苦、长途跋涉。他那种拍徽商、学徽商、像徽商的精气神打动了身边的所有人。

正因为这样,《天下徽商》才能够如此让人震撼,直抵人心。它以新技术、全视角、立体生动地展现了徽商驰骋商界近400年的辉煌历史,让观众深切感悟到徽商成功背后的艰辛历程,在建设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进程中,如何重振徽商雄风,有着很好的启迪意义。当前,我市正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一部《天下徽商》值得我们深刻思考,黄山的发展,不能丢掉当年徽商讲诚信、重契约、勇拼搏、重文化特别是徽骆驼精神,要弘扬徽商“勇闯新路,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当下“融杭”大道上奔跑,在各自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