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太差,申論如何上70+?

「什麼是申論」

“申而論之”是正確的廢話

▪什麼是申論?

我想大多數的輔導書上都會寫“申而論之”,這是一句非常正確的廢話,在我看來,申論是展現考生如何閱讀信息和提煉信息,最後總結信息的能力。“標準答案”永遠不會公佈在你面前,你必須以給定材料為答案基礎,以條理清晰為答案結構,以簡潔文風為答題技巧。只有從內容全面準確、結構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明瞭三個出發點確定自己的答案,才能打動閱卷人。


文筆太差,申論如何上70+?


「申論學習三大誤區」

萬能套路、輕視小題、主觀發揮

誤區一:盲目背範文,總拿萬能套路糊弄人

2007 年以前,萬能套路著實火了一把。無數考生把萬能套路背得 滾瓜爛熟,夢想著在考場上能夠如砍瓜切菜般幹掉對手,拿到高分。不成想命題人料敵於千里之外,祭出了反萬能、反套路的必殺技,將這些只會死記硬背萬能套路的考生, 統統“斬於馬下”。

▪萬能標題

凡寫策論文的,往往都會以《解決......問題,關鍵靠政府》、《多 措並舉,解決......問題》作為萬能標題。如 某年考文化輸出,不少考生乾脆就擬 了這樣一個標題:《文化輸出要多措並舉》。某年考工人問題,不少考生就寫了一 個標題:《保障工人權益要多措並舉》。各位,這就叫萬能標題!完全不考慮題幹有沒有特殊 要求,也完全不考慮給定資料的主旨,更不考慮閱卷人評分時的無奈心理。如此文章, 焉能高分?

▪萬能對策

大多數考生喜歡寫策論文,因為以他們的水平,實在寫不出像樣的政論文來。問題是,您要是能寫出像模像樣的策論文也成啊!豈知大多數考生一旦動筆寫策論文,就只會擺弄“四板斧”:一要加強思想教育,二要強化監督管理, 三要加大財政投入,四要完善法律法規。且不說這四條對策能不能解決具體的問題, 單說在考場上撞車的概率,就已經相當高了。閱卷人如果一天閱 1000 份試卷,這四條對策就至少佔領了 800 份試卷。

▪萬能表述

還有很多考生喜歡萬能表述,特別是喜歡使用萬能開頭和萬能結尾。比如這些年非常流行的一種開頭的寫法:“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我國......”。 問題是:題幹、資料和我們的文章,真的和改革開放三十年有什麼內在關係嗎? 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寫改革開放三十年,這是典型的懶漢思維,是無法取得高分的。

誤區二:不重視前面的小題

申論的得分關鍵在於小題,小題中概括類和對策類題型的重點在於關鍵詞,公文和類分析類題型的關鍵在於結構和格式以及概括。如果你對申論大作文的改卷流程有了解的話,應該知道申論的改卷和高考作文的改卷是差不多的,大作文很難拉開分數差距。

因此,前面的小題非常重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小題非常重要!!!小題非常重要!!!小題非常重要!!!

誤區三:主觀發揮,不緊扣材料

申論考試首先是客觀性的考試,其次才帶有一定的主觀性。給定資料是客觀的、題幹要求是客觀的、答題要點是客觀的、評分標準是客觀的,咱們也必須客觀地來分析和作答。在所有的評分標準中,按點賦分是最根本的標準。筆下生花,可惜沒有生出標準得分點,必然被扣分!文字樸實,但要點齊全,一樣是高分卷!以 去年聯考試卷為例, 作文佔了 40 分,非作文類題目佔 60 分。如果大家能夠把非作文類題目的要點抓到 80%-90%,則可以穩拿 50 分以上。作文只要嚴格按照題幹要求來寫,即使文采一般, 沒有亮點,也可以拿到 20-25 分。這樣算下來,申論成績也可以輕鬆拿到 70-75 分。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因聯考中各個省份評分尺度略有別,這個數字僅供參考之用。


文筆太差,申論如何上70+?


「如何高效備考申論」

1.快速閱讀是保障

申論閱讀量非常大,一般都會有七段以上的材料,上千字的閱讀量,如何在紛繁複雜的材料中快速去粗取精則成為申論致勝的關鍵 。很多同學由於大學期間很少讀書,申論材料讀不進去或者入眼不如心,導致讀完了材料做題的時候反而需要再去讀好幾遍遍,這樣的情況下閱讀速度是非常慢的。

建議用20-40分鐘的時間來通讀材料和構思,然後用剩餘時間來完成論述。你要注意:絕對不可以用筆尖點著字閱讀,這樣即使你不讀出聲來,在心中默讀也是會降低你的閱讀速度的。怎麼讀?我建議讀一篇材料,至少讀三遍,第一遍通讀,大概瞭解每個段落章節講什麼。第二遍細讀,總結每個段落的大意,然後把段落大意寫在紙上列一個提綱。第三遍整體把握材料。其實我的經驗是到最後技巧運用的純熟,第三遍可以省略,看看寫在紙上的大綱即可。

2.緊扣材料是法寶

申論考試不同於寫作比賽,可以隨意發揮。申論考試的特點是要來源於材料,從材料中尋找答題的方向。

答案來源於給定材料中,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為啥?主要是不同考生的素材積累、知識構架、思維方式不同,對文章的重點把握、邏輯梳理,行文的框架搭建不同。給定材料體現主題、反映問題、包含原因、暗含影響、蘊藏對策。在緊扣材料的基礎上還需要你掌握一定的方法,建議報個線上學習的視頻課去梳理、總結不同題型的作答方法。

3.條理清晰是竅門

一般的客觀題都是分條作答,如果特意強調要求“條理清楚”,那說明這一題是有形式分的。這要求不光是要分條作答,同時在分條的時候要講究邏輯性,要在分條的基礎之上再“分類”,比如答案總結出來十條,這十條可能五條是客觀因素,五條是主觀因素,或者五條是技術因素,五條是制度因素,等等,要注意再次加以總結提煉,而不是簡單並列。讓閱卷人一看就感覺答案邏輯很清晰,分類很準確,別讓老師費勁去找答案,讓老師看得爽,老師在分數上也會讓你爽。

4.時間安排是根本

道理前面已經說過,小作文無法拉開分數。申論的改卷流程決定了閱卷人多往居中的檔次給分,以二三檔居多,甚至隨便瀏覽一遍就給分了,寫的好的和很一般的文章,由於老師沒來得及仔細看,往往分數拉不太多,所以把時間花在最後大作文上是非常不划算的。

5.字體工整是基礎

我的字是非常醜的,每個人都這麼說,但是字的好壞並沒有影響我的成績,因為無論高考還是公考,我的卷面上字體是很工整的,別人看起來雖然字不好看,但是讀起來不費力,清清爽爽,而且我基本上不刪改,有些錯的字也只是輕輕劃一道。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揣測一下改卷老師的心理就明白了,如果你是最開始改的那些卷子,老師可能還有心情好好看看,如果是最後幾天,哇,老師看了好幾天了,對著屏幕看,眼睛都看花了,看什麼卷子都一樣,突然來了一份字特別小或者髒兮兮的卷子,你覺得老師會給你高分麼?

6.學懂真題是王道

不要買任何的模擬題,不論是行測還是申論,因為最好的模擬題就是歷年真題。真題就是考試的指揮棒、指南針、航向標。認真的閱讀真題的材料,體會題目的設置,體會怎麼運用材料,體會材料需要從哪些角度去理解。

觀察近10年或5年的真題,可以歸納總結出材料的主題。例如,2001年到2018年,26套國考試卷中,經濟類9次,社會類13次,文化類12次,生態類4此。這就是我們複習的方向,平時在閱讀中也要注重這幾大類相關材料知識的積累。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文筆太差,申論如何上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