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當地人“天河注水”的傳說是真的嗎?

天水,一個優美動聽的名字,一座山川秀麗的小城。這裡四季宜人,清婉如歌,素有“西北咽喉”“甘肅門戶”“隴上江南”之美稱。

天水,因水得名。人們有種種猜想:有精奧玄妙的“天一生水”說,有充滿浪漫色彩的“天河注水”傳說,也有說“天落之水”的,大概是源自對天水乃至甘肅的直觀印象。

天水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當地人“天河注水”的傳說是真的嗎?

天水麥積山

一、因水得名

“天一生水”引自《易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是五行學說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古人認為天地有五方,陰陽合五行,天地居於北方,北方五行屬水,故稱“天一生水”。這種說法高妙精道,但似乎與天水地名沒有直接關聯。

天河注水”是關於天水地名的一個美麗傳說。傳說漢武帝時期隴右一帶持續乾旱,一天夜裡忽有天河之水傾瀉而下,在上邽城北形成一湖,當地旱情緩解,百姓將其命名為“天水湖”。地方官認為是祥瑞降臨,將其報告給漢武帝,漢武帝聽了很高興,他就命令把要新設的郡建在上邽北城的湖旁,起名“天水郡”。對於上邽北城天水湖,《水經注》也有記載:“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風雨隨之,故為天水郡。

”可見,上邽城北的確有湖,但與傳說不同,《水經注》認為天水得名是因湖中白龍興風作雨,故名天水郡。

天水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當地人“天河注水”的傳說是真的嗎?

天水藉河

這個美麗傳說在天水廣泛流傳,是出於它的浪漫色彩,更是人們對久遠歷史的隱隱記憶。

二、天水郡的設置

戰國至秦漢時期,天水地屬於隴西郡。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析置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縣)。轄境相當今甘肅省定西、通渭、靜寧、莊浪、秦安、甘谷、清水、張家川等市縣及天水、榆中、隴西等市縣一部分。

東漢永平十七年 (74年)改天水郡為漢陽郡,移治冀縣 (今甘肅甘谷縣),轄十三城。三國魏複名天水郡。《水經注》:“其水(渭水)北徑冀縣城北。秦武公十年(前688),伐冀戎,縣之。故天水郡治。王莽更名鎮戎縣曰冀治,漢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改曰漢陽郡,城即隗囂稱西伯所居也。”(酈道元《水經注·渭水》)酈道元明確指出冀縣城為故天水郡郡治。西晉(266—316)時,天水郡移治上邽(天水市秦州區)。

天水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當地人“天河注水”的傳說是真的嗎?

天水郡治移動示意圖

自天水郡初設到西晉移治上邽歷時約380年,其中在平襄縣(通渭縣)存續191年,在冀縣(甘谷縣)存續逾190年。換言之,天水郡自設立之初就不在上邽縣(天水市秦州區)。那麼,上邽“天河注水”的傳說從何而來?

三、“天河注水”傳說 

1、天水湖在哪

上邽,先秦時為邽戎地。秦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戎,取其地置邽縣。漢因之。為區別於下邽(陝西渭南),改為上邽。上邽,“漢縣,屬隴西郡。武帝分置天水郡。後漢分豲道立南安郡。後魏改上邽為上封。隋復於上邽置秦州。州前有湖水,四時增減,故名天水郡。”(《舊唐書》)這裡提到,天水郡的得名是由於州前有湖水,仔細分析,其中有兩層含義:一是“州前有湖水”,這個州是指隋朝設立的秦州,說明至少在隋代,湖水尚在。二是“四時增減,故名天水郡”一句說明天水郡的得名,皆因此湖水。這段材料反映出隋唐之際,人們對天水郡的認知,非常客觀理性,並無神話色彩。

天水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當地人“天河注水”的傳說是真的嗎?

天水市民俗博物館

那麼,“天河注水”傳說是什麼時候具有了神話色彩,到底有沒有歷史根據呢?首先,可以肯定,“天河注水”有其歷史根據,那就是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析置天水郡,這是毫無疑問的。其次,傳說中天水郡的設置是由於天水湖,而這個天水湖的確是存在的。

2、天水湖神話

天水湖,在今甘肅天水市南七里。《漢書·地理志》 天水郡注:師古曰:“《秦州(地)記》雲,郡前湖水,冬夏無增減, 因以名焉。” 《秦州記》為劉宋(420-479)郭仲產所撰,其中提到“郡前湖水”。北魏(386-534)酈道元《水經注》:天水郡治“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風雨隨之,故漢武帝元鼎三年,改為天水郡。”水經注裡記載天水湖在北城,並且具有神話色彩。在唐代以前的文獻中具有神話色彩的僅有《水經注》,其他地理志均以郡前或州前有湖而得名。值得一提的是,《水經注》關於天水湖的神話色彩,也並非如人們傳說的是“天河注水”,而是“

有白龍出是湖,風雨隨之”。可見,“天河注水”傳說並無文獻依據,僅僅是人們的口頭傳說。

3、“天河注水”傳說

在古代文獻中,只有天水郡得名的記載,是因為郡前有湖水,並無天河注水的傳說。即便是《水經注》有白龍出湖的傳說,也與天河注水無涉。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事實,天水郡設立之初,應該是在平襄縣(通渭縣),天水郡遷往上邽是在380年以後的事。所以,天河注水一說,既無文獻記載,又與真實歷史有時空錯位,故此傳說當為唐代以後形成的民間傳說。

四、天河注水傳說的歷史真相

1、“如自天來”與天人感應思想

天河,古人所星象的稱呼,認為起自東方箕、尾間,分為南北道。實際是由無數恆星構成的星系,星夜呈現銀白色帶狀,形似大河,故名。也稱星河、天漢、雲漢、銀河等。天水傳說中的天河注水之天河,即是天上銀河,是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美稱,也是在乾旱無雨的情況下,古人對祈求風調雨順的一種夙願。

不過,天水附近確實有一條河流稱為天河,在天水湖北鄖西縣西為漢水支流。《方輿紀要》漢水條下:天河“在縣西南一里。出縣西北界虎鳴峪,駕山而下,經縣南達漢水,如自天來,故名。”“如自天來”道出了古人將河流命名為“天河”的原因,也是天水湖由來的旁證。其中蘊含著天人感應思想。

天水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當地人“天河注水”的傳說是真的嗎?

漢代董仲舒繼承了《公羊傳》災異說,認為“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知。”強調“天人之際,合而為一”。這種思想在漢朝很盛行,漢武帝的年號天漢(前100-前97),即是其真實反映。天水“天河注水”傳說就是根據漢代天人感應思想的演繹與闡釋。

2、自然現象的真實反映

傳說,漢初的天水地區經連年戰亂,積年乾旱,變得民不聊生。一天夜裡,忽然天空狂風呼嘯,雷電交加,一道紅光射向地面。頓時,大地震動,巨響雷鳴,地面裂開一條大縫。只見天上河水傾瀉而下,注入縫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春不涸,夏不溢,四季瀅然”。人說這湖與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這個傳說反映的很可能是一次大地震,而天水湖應該是地震出現的堰塞湖。

西漢是先秦以來我國曆史上第二個自然災害群發多發期。西漢210年裡自然災害186次, 漢初的甘肅中東部地區主要地震有:公元前193年2月(漢惠帝二年)35.4N 103.9E甘肅臨洮,震級6-7級,壓四百餘家。公元前186年2月22日(漢高後二年)33.8N 105.6E甘肅武都,震級6-7級,死760人。(鄭聯達《大地震規律研究》)

漢武帝在位54年,地震有三次。《漢書》記,公元前131年,“五月,地震。赦天下。” 《西昌縣誌》記載:“元鼎初,地震,縣陷為淤澤”。西昌發生震級8-9級大地震。

這些有記載的發生在漢初的地震,震中均距天水不遠,極有可能是引發天水上邽縣形成堰塞湖的原因。所以天河注水傳說應該是漢初這一自然災害的真實反映。

3、“天河注水”是人們的美好祈願

“天河注水”傳說是主要流行於天水市秦州區,即古上邽縣。在其他縣區並無此傳說。即使在秦州區,對於天河注水的地點也有分歧。

天水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當地人“天河注水”的傳說是真的嗎?

天水公祭伏羲大典

天水市區主要河流為渭水支流——藉河,天水人讀作Xi he,古稱洋水。藉河自秦州西穿城而過,在天水市麥積區注入渭河。根據天水地方誌,“藉水東流至近今市城區,也是久傳‘天河注水’之處。” 認為天水市區西南的天水郡,即“天河注水”處。而《水經注》記,天水郡治“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風雨隨之,故漢武帝元鼎三年,改為天水郡。”據此可知,古人認為天水湖在城北,而今人認為在城西,二者大相徑庭。可見,“天河注水”傳說僅僅是根據歷史做的演繹,並無實據,其中僅有的歷史依據,也是對天水地區歷史現象的糅合與想象,表達了對自然力的崇尚和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文史君說

天水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秀美城市,對其名字的由來,至今有著種種猜想,“天河注水”就是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傳說。這個傳說有其歷史依據,但存在時空偏差,天水郡初設之地並不在秦州(上邽),天水湖的位置也有分歧,因此它僅僅是人們的對歷史的演繹和對美好生活的祈願。即便如此,並不會影響傳說在天水地區的流傳,反而更添一份神秘色彩,何嘗不是人們精神活動的成果。

參考文獻:

(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

(北魏)酈道元撰、陳橋驛校:《水經注校注》中華書局2013年版。

(五代)劉昫等:《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中華書局2005年版。

鄭聯達:《大地震規律研究》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