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確定甘肅最終歸屬之戰!危機時刻,徐達率衛隊衝鋒挽回敗局

明清植根


秋季,天高雲淡,當我們順著盤山公路,慢慢地爬到山頂時。忽然,爬山時疲憊和孤寂都煙消雲散了。這是山崗的最高點,山頂上烽火臺,依舊保持了它曾經的丰姿。這裡就是車道嶺。

1.明軍兩路收取甘肅

今天這裡安靜祥和,可是在六百多年前1370年,這裡是金戈鐵馬的戰場。這裡發生了明軍控制甘肅的決定性大戰——沈兒峪之戰,那場大戰讓元將王保保的勢力灰飛煙滅。

吳元年(1367年)十月甲子,太祖命將北取中原。他對信國公徐達等說了一段慷慨激昂的話。《明史紀事本末》中說:……元之將王,其機在此。朱元璋再問:“計將何如?”常遇春回答說,今南方已定,兵力有餘,直搗元大都,以我百戰之師,敵彼久疲之卒,可挺竿而勝也。不過朱元璋並不贊同常遇春的猛將打法。他採取先外圍,後大都的策略。


明初,確定甘肅最終歸屬之戰!危機時刻,徐達率衛隊衝鋒挽回敗局


到第二年七月,潼關以東平定後,才直接攻擊元大都。不過,元大都之戰。元軍抵抗非常微弱。徐達率軍抵達通州時,元順帝已經北行,其實就是跑了。明軍到大都齊化門,將士填壕蹬城而入。明軍攻克大都後,隨即略定晉秦。

徐達派馮勝等向西追擊,攻克鳳翔。陝西境內的元軍殘餘勢力分兩路退守,一路守慶陽,一路守臨洮。徐達在鳳翔,召集各部開會,確定先打臨洮,再攻慶陽方略。此時,從陝西退守臨洮的李思齊,早無鬥志,很快投降。明軍攻佔蘭州等地。

就在這時,明軍發生了重大變故,一代名將常遇春去世,明軍主帥徐達趕回南京參加常遇春的葬禮。王保保再次乘勢而起。


明初,確定甘肅最終歸屬之戰!危機時刻,徐達率衛隊衝鋒挽回敗局



王保保很多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他就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趙敏的哥哥。在金大俠的筆下,王保保不僅籠絡到一批江湖奇人,而且治軍有方。實際上,就連朱元璋都稱他為奇男子,元順帝也曾賜名擴闊帖木兒。

元末天下大亂,各地豪強武裝雲起,其中有一支察罕帖木兒率領的武裝。王保保是察罕帖木兒的外甥、養子,察罕帖木兒去世後,王保保成了這支武裝的首領。後來,佔據太原的王保保準備偷襲大都,誰知卻被徐達、常遇春等反偷襲太原,王保保大敗,只帶著18名護衛逃往甘肅(指今河西走廊地區)。這十八騎想必就是《倚天屠龍記》中王保保護衛十八騎的來歷吧。

王保保不僅謀略過人,而且極具號召力,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生息,實力得到了回覆,他的部眾再次達到十餘萬。

2.蘭州被圍,守軍苦撐大半年

洪武二年底,王保保趁機發動反攻,進攻的重點目標是蘭州。為攻佔蘭州城,王保保試圖突襲,但駐守蘭州的明軍是久經沙場的精銳,不僅看穿了王保保的把戲,而且打了一個漂亮的反擊戰。當時,蘭州守將張溫對部下說,敵軍突然來襲,且敵眾我寡,但有利的條件是敵軍不知我軍的虛實,乘著夜色打一個反擊,然後據城堅守,方為上策。他們乘著王保保立足未穩,張溫在夜色的掩護下,殺出蘭州城外,扼殺了王保保的進攻勢頭。

現在,我們已經不知道當年那場大戰的具體情形了。只知道這場大戰後,王保保就對蘭州城無可奈何,只能採取包圍的策略了。王保保率領人馬將蘭州城團團圍住,為了便於指揮他在蘭州城外修築了兩座城堡,一座就是黃河北的王保保城,這座城堡三十年前還完好,近些年隨著人口的增多,城牆逐漸被人們挖掉了,只留下了一個地名。另外一座王保保城在蘭州東崗鎮附近(今古城坪)。


明初,確定甘肅最終歸屬之戰!危機時刻,徐達率衛隊衝鋒挽回敗局



獲知蘭州被圍困的消息,駐紮在隴西的鷹揚衛指揮使餘光率部前來救援,誰知卻在蘭州境內一個叫馬蘭灘的地方,被王保保以逸待勞擊敗,餘光被俘。而此時,蘭州城內的張溫並不知道蘭州城外發生的那場大戰,他們還苦守城池等待援軍。王保保一看抓住了明軍的重要將領,就讓人給餘光做了一番思想工作,要他到蘭州城下喊話,援軍已絕,張溫早點投降。餘光毫不猶豫就答應了王保保的要求,誰知餘光到蘭州城下大聲喊話的內容卻和王保保說的完全不一樣,餘光大喊:“我被他們抓了,你們要堅守城池,徐總兵(徐達)率大軍很快就到了。”

這下,蘭州城的守軍意志更加堅決了,王保保惱羞成怒殺了餘光。王保保又想高招準備攻城,這次他選拔軍中的勇士,乘著夜色爬上了蘭州城頭,幸好巡城的士卒發現前來夜襲的敵軍,蘭州城這才躲過城破的劫難。

3.沈兒峪之戰:確地甘肅的最終歸屬

<strong>

洪武三年正月,王保保見攻佔蘭州城池無望,只好繞過蘭州向東發展。試圖攻佔隴西,可惜王保保的願望沒有實現。三月,徐達再次率領十萬大軍,出安定州(今定西)。夏四月,徐達抵達平西(地名),面對老對手王保保只好採取守勢,後撤到車道峴(《明史》中的稱呼)。徐達則進佔到沈兒峪口。此時,王保保的十餘萬部眾,分散駐守在森林茂密,地形險要、交通便利的車道嶺邊。

車道嶺、沈兒峪,是平涼、天水通往蘭州咽喉,是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黃土山樑,長約24公里寬約3公里,最高處海拔2457米,如今316國道由此通過。但是也有部分專家認為,車道嶺在今天的定西巉口一帶。

明初,確定甘肅最終歸屬之戰!危機時刻,徐達率衛隊衝鋒挽回敗局


徐達指揮明軍在沈兒峪同王保保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決戰。戰役初期,明軍失利,王保保選拔千餘人的精銳,利用熟悉地利的優勢,從小路而來,襲擊了明軍的東南營壘,結果明軍全線震動。徐達親率衛隊支援,才擊退了王保保的突襲,戰後追究責任東南壘趙指揮等一批軍官被執行軍法。第二天,徐達指揮明軍全線出擊,由於頭一天的剛剛執行過軍法,明軍誰也不敢落後,激戰一天王保保全線潰敗,最後,十幾位元軍高級將領被明軍俘獲,八萬多元軍投降。王保保只帶著老婆從寧夏過黃河逃往漠北。

至此,在元末舞臺上呼風喚雨幾十年的王保保終於謝幕了。王保保的確有個妹妹,但妹夫不是張無忌。由於朱元璋對王保保異常欣賞,他把做主讓他的兒子秦王娶了王保保的妹妹。

4.肅王就蕃來甘肅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封諸子為藩王,其第十四子朱楧被封為肅王,就藩府甘州。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肅王府遷至蘭州。除肅王外明初甘肅還有封於岷州的岷王,封於平涼的安王,以及後來接替安王被改封而來的韓王、還有封國不在甘肅,而每年來慶陽度夏的慶王。其中,岷州的岷王后來改封到雲南,沒有來甘肅。

隨著明軍逐次平定甘肅各地,各地的行政、經濟、民生也在逐漸恢復中。今天的蘭州在明朝分屬陝西布政使司臨洮府和陝西行都指揮使司管轄。在永登設立莊浪衛、起初降蘭州為蘭縣,金州為金縣,在蘭州設立蘭州衛,在永登青海交界處安置投降元安定王脫歡,後賜姓為魯,即魯土司。


明初,確定甘肅最終歸屬之戰!危機時刻,徐達率衛隊衝鋒挽回敗局



5.洪武十年,蘭州城大整修

自然,大規模整修蘭州城是必須的。宋人修築的蘭州城三面夯土,一面包磚。經過幾百年的戰亂及風雨侵蝕,已經殘破不堪了。洪武十年(1377年),蘭州衛指揮同知王鑄,在宋、元蘭州城的基礎上,增築蘭縣城,東西長一里二百八十步,南北寬一里八十二步,高三丈五尺,闊二丈六尺。開四座城門:東為承恩門,南為崇文門,西為永寧門,北為廣源門。城門之上,均建城樓。

從這之後到解放前,蘭州城經歷了多次的維修和擴建。明宣德時(1426年-1435年),僉事卜謙、指揮戴旺修築外廓,共十四里二百三十一步。


明初,確定甘肅最終歸屬之戰!危機時刻,徐達率衛隊衝鋒挽回敗局



明英宗正統十二年(1447年),都指揮李進增築承恩門外廓,自西北至東北,共九十九丈餘,並闢城門九座:東關迎恩門,今東方紅廣場東口;東北為廣武門,在秦安路與金昌路相交處;再往東北為天塹門,在靜寧路北口;南為拱蘭門,在今舊酒泉路蘭州捲菸廠稍南;東南為通遠門,在今靜寧路與暢家巷西口相交處;西南為永康門,在今勝利飯店與市交通局樓之間;再往西南為靖安門,在今臨夏路通下溝路口稍南;西為袖川門,在今臨夏路西口清真寺西南側。城門上皆建城樓。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都指揮梁喧築東廓外牆三百六十丈。1442年再次重修。明神宗萬曆八年(1580年),副使李堯德用磚石砌北城牆,城堞均用磚砌築。

6.十萬江南移民到甘肅

明代是蘭州本土文化的奠基時期。一方面大量的移民從外地遷來,大體分為三種,其一是藩王來甘肅時,帶著大批的護衛甲士、巫醫樂師,這些人成為另一種移民。尤其是,肅王后來移蕃到蘭州,不僅在蘭州城許多地方大興土木,而且將原居住地的飲食、服飾、語言、生產方法、風俗習慣以及方言詞彙帶入新的環境,甚至將一些神話傳說帶到了,也在蘭州形成了一種比較獨特的移民習俗。其二,是山西南部的移民,這些移民遍佈各地,至今還家族內部還流傳著:“問我祖先哪裡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的說法。其三,是從江南等地充軍而來的罪戍,他們或因明初大案牽連,或因小事招災,而被髮配到的西北各地。


明初,確定甘肅最終歸屬之戰!危機時刻,徐達率衛隊衝鋒挽回敗局



明朝初年,從江南各地遷徙來的人口占據了蘭州所有人口的十之七八。因路途遙遠,有些人再也無法回江南水鄉,思鄉之情無處發洩,於是想回孃家的婦女,只好在大年三十下午,祭祀家族祖先的時候,觸景生情,好在院內哭泣一場,算是對遙遠親人的祝福。這就是《皋蘭縣誌》記載過的天涯望哭習俗,是蘭州移民中的獨特習俗。蘭州的晏公廟則是江南移民從南京移植而來的。

7.蘭州文化教育興起

大量移民的到來,直接改變了蘭州人口構成,外來人口大大超過了本土人口。在大量移民的促進下,不僅蘭州經濟有了長足發展,而且蘭州的文化教育也日漸興盛,也逐漸形成一些大家族。

許多文人墨客,或在今皋蘭山三臺閣附近(明初所建,原為魁星閣)登高望遠,或在皋蘭山的北坡五泉山上品茶,或者站在城牆上遙望皋蘭山,他們吟誦唱和,留下了大量的詩文。明代,蘭州科舉逐漸興盛,走出了探花黃諫,進士段堅、彭澤等。黃諫曾出使越南,後在廣州為官。在其《遊五泉山》中寫道:水結禪林左右連,蕭蕭古木帶寒煙。共誇城外新蘭若,自是人間小洞天。可知當時蘭州五泉山一帶正在大興土木。而段堅則被成為理學名臣,《明史》有傳。


明初,確定甘肅最終歸屬之戰!危機時刻,徐達率衛隊衝鋒挽回敗局



在漢唐之際,甘肅學術在全國獨樹一幟,人才濟濟,成果眾多,自五代到宋元,隨著絲綢之路的沉寂,甘肅學術界也基本處於低谷時期,進入明代,隨著國家政治局勢的穩定,江南、山西移民的進入,甘肅學術再一次興盛了起來,湧現出了一大批學者,被人們稱之為理學名臣的段堅就是其中之一。

8.理學名臣段堅

段堅(1419年—1484年)蘭州人,字可大,號柏軒,又號容思,世人多稱他為容思先生。段堅的祖父是肅王的錦衣衛力士段鳴鶴。段鳴鶴原籍山西,明初隨肅王朱ying(木加英)從山西太原府遷移來甘肅來的,後來落戶蘭州東關,這個地方大概在今天蘭州東方紅廣場西口附近。段堅是段鳴鶴的孫子,而創制水車的段續則是段堅的侄重孫。明清之際,金城段氏家族顯赫,明代出了4個進士,清代出了1個進士。

段堅曾跟隨肅王府任宗學教授的周麟學習,這是一位精通五經,學識淵博的飽學之士,理學家段堅,史學家聊讓均出其門下。


明初,確定甘肅最終歸屬之戰!危機時刻,徐達率衛隊衝鋒挽回敗局



據黃宗羲的《明儒學案》記載,段堅受教於薛瑄弟子閻禹錫。薛瑄,字德溫,河津人,是明代河東學派的開創者,與以王守仁為代表的姚江學派並駕齊驅,世有“南王北薛”之稱。薛瑄在長期的教育為官生涯中,逐步形成了以“教本於道,道本於性”的“復性說”為中心內容,以“求實理”、“務實用”的“實學”思想和學風為本質特色的教育思想體系。段堅自然也吸收了這種思想,他每到一地都非常務實,紮實為老百姓辦事。《明史》中說:“堅之學,私淑河東薛瑄,務致知而踐其實,不以諛聞取譽,故能以儒術飾吏治。”

景泰五年,段堅考中進士,段堅曾任山東福山知縣、萊州知府、河南南陽知府的職。段堅在南陽八年,境內大治,由於身體有病不得不辭職回鄉。他離開時,南陽的士民號泣跟送者,逾境不絕。段堅死後,南陽人為他建立了祠堂,春秋祀之。

8.甘肅文化的奠基和興盛

晚年的段堅在五泉山依巖鑿洞,建立南村別墅,讀書授學。早在景泰五年(1454年)他就創辦了容思書院,這是甘肅最早的書院之一,在容思書院眾多的學生中以彭澤、周蕙、段續最為出色。

按《明儒學案 河東學案》所列,薛瑄之下傳閻禹錫、張鼎、段堅、張傑等,段堅又傳王鴻儒、周小泉(即周蕙),小泉授薛敬之,而呂柟則師事薛敬之,集“關學”之大成。所謂“關學”即關中(函谷關以西、散關以東,古代稱關中)之學,萌芽於北宋慶曆之際的儒家學者申顏、侯可,至張載而正式創立的一個理學學派。可見,段堅在明代西北學術發展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段堅去世60年後,南陽唐縣人朱徴來蘭州做官,還專門瞻拜了段堅的遺像,並且在蘭州東稍門外,立牌坊,前額書“段容思先生德教坊”,背書“理學名臣”,以作紀念。由此,段家也因此被稱為“理學名臣世家”,一直以來都是蘭州的名門望族。


明初,確定甘肅最終歸屬之戰!危機時刻,徐達率衛隊衝鋒挽回敗局



明代,蘭州湧現出了黃諫、彭澤、鄒應龍、段堅、段續等一批能吏,他們或治一縣,或治一府,或在中央,或在地方,都能克盡職守,廉潔奉公,造福一方,其中的黃諫、鄒應龍、彭澤等還成為政界知名人士。明代是蘭州地方史志學的重要啟動階段,不僅官修史志空前發達。而且個人編纂所修的志書和由私人撰寫的史書眾多。這些書籍的纂修,極大地豐富了蘭州歷史文化內容,並記錄了蘭州的文明史和發展史。

9.蘭州孤古絨(姑姑絨),引領全國時尚

經濟上,明代蘭州經濟也空前發展,逐漸發展為西北商貿重鎮。明初,就在今天的蘭州七里河一帶修建浮橋,後來遷到中山鐵橋邊。段續在江南為官時,引進改制了水車,變成了黃河大水車。而蘭州周圍的煤礦得到了開採,阿幹鎮煤礦日產煤“萬七千斤”,在蘭州周圍還有銅礦、鐵礦、銀礦的開採,都頗具規模。明初,修建黃河浮橋時,曾鑄造了重大萬斤的將軍柱。蘭州出產的毛紡織品,依舊在全國聞名。人們用山羊絨製造絨褐,精美異常,一件袍子所費百金,一匹價值四十兩。人稱蘭絨,也叫孤古絨(姑姑絨)。

人們還在蘭州境內修建了兩道明長城,修建了肅王府、金天觀等官府宗教建築。

崇禎十六年二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不久派部將賀錦率軍西進,蘭州官軍開門投降,義軍攻入肅王府,末代肅王被押解西安處死,兩位王妃碰碧血碑而死。

轟轟烈烈開場的大明王朝,就這樣悽悽慘慘地收場了。

歡迎朋友們轉發分享。


請關注 請轉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