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野攤兒」,去早了得排隊,去晚了就賣完


一家「野攤兒」,去早了得排隊,去晚了就賣完


所謂「野攤兒」,天生就帶著叛逆的顏色,必須有一種打游擊的痛快,出不出攤不僅你不知道,城管不知道,甚至連老闆都不知道,能不能吃到全憑天意。

記得上大學那會兒,美食街上就有一家賣蔥油餅的野攤兒。夫妻撐起的攤面,隔著玻璃窗口,看到酥脆的餅皮上灑滿了芝麻,透過麵皮,可以看見一片蔥綠。餅按斤兩賣,兩塊錢就可以讓你吃撐打飽嗝。

一家「野攤兒」,去早了得排隊,去晚了就賣完

畢業以後,記得有一次穿戴整齊地坐在寬敞明亮的酒店大廳,輕聲細語地跟服務員說,“來一份蔥油餅,謝謝”。看著開放式面檔的阿姨按部就班的攤著蔥油餅,覺得有點憋屈。

這太不江湖,也不鮮活。


一家「野攤兒」,去早了得排隊,去晚了就賣完

一直到有一位朋友跟我推薦一家賣蔥油餅的攤,開在路邊,每天在早餐時間段出攤迎客。他說這攤兒離他家不近,但是依舊保持著一週至少光顧三次的頻率,並且這個習慣已經養成一年多。看來,他對蔥油餅也有近乎苛刻的執念,在他的力薦下,我決定去嚐嚐。


一家「野攤兒」,去早了得排隊,去晚了就賣完

其實他算是半個野攤兒,因為有個臨時的門面,門口支著一頂紅色大傘,傘下放著兩張舊長桌,一張桌上都是些蔥油餅的碎渣,另一張桌上放著兩個鍋爐,煮著豆漿。院子裡放著幾張方桌,有時間的可以坐下來吃。

一家「野攤兒」,去早了得排隊,去晚了就賣完

攤位前等著一些客人,翹首等著裡屋的動靜。比起外面的聒噪不安,裡屋卻是不慌不忙的祥和氣氛。老闆娘嘴上應付著,做起餅來性情篤定,撈起一把麵粉簌簌灑下,利落地刷完油,毫不吝嗇地鋪上一層蔥花,揉成麵糰,靜置片刻,把擀好的麵皮卷在擀麵杖上,放在餅鐺裡,刷油撒芝麻後再回身開始下一輪。


一家「野攤兒」,去早了得排隊,去晚了就賣完

老闆娘內心自有一套做餅的章程,任憑老闆怎麼催都沒用。而且這做餅也不是趕時間的活兒,不然影響口味,壞了經營了十幾年的口碑。


一家「野攤兒」,去早了得排隊,去晚了就賣完

期間,她每隔幾十秒就探過身來看看餅鐺裡的動靜,旋個邊,翻個面,讓餅入味。麵粉在滾燙油溫的催化下,和蔥花、芝麻一起作用,幻化成噴香酥脆的早餐尤物。


一家「野攤兒」,去早了得排隊,去晚了就賣完

幾分鐘後,等餅皮變得金黃油亮後出爐,老闆一臉虔誠,雙手託著冒著熱氣的蔥油餅,攜著香氣,穿過院子,拿到攤前。看著竟然有種交接時的儀式感。

十幾年下來,老闆和客人之間早就培養了憑眼神交流彼此就能心領神會的默契。只見他把蔥油餅攤在砧板上,“哐哐”兩下,蔥油餅就被整張劃拉開。手起刀落間,油香酥脆的薄餅很快被均勻切片,遊離在切面的芝麻依次爆裂,蔥香和芝麻香氣很快彌散在空氣中。

一家「野攤兒」,去早了得排隊,去晚了就賣完

為了減少客人排隊等候的時間,老闆賣餅不稱量,隨便一掂,就能知道大概。老闆說做了十幾年的生意,對於斤兩已爛熟於胸,顧客們也都欣然接受,從不指摘。“咔咔”切好後,入袋,瞬間就鼓起了一袋子的蔥油味。


一家「野攤兒」,去早了得排隊,去晚了就賣完

值得一提的是,他家的豆漿也很良心,可以吃出雞蛋羹的感覺。

買到的人,第一時間感受酥脆。沒有輪上的,只有催著老闆能不能快點。於是,老闆扯著嗓子一吼,跟裡屋做餅的老闆娘遙相呼應,一通方言交流,大意其就是“老婆,餅好了嗎”,“馬上好了”,裡屋傳來回應。

一家「野攤兒」,去早了得排隊,去晚了就賣完

夫妻倆配合默契,老闆娘從不露面,即使外面排隊人多快要擠翻了攤,也不關她的事,依舊不緊不慢地做著手裡的餅。老闆拿餅,切餅,招呼客人。等九點左右,餅差不多賣完的時候,他還得笑盈盈地跟前來買餅的客人說抱歉,讓他們明天再來。

這家蔥油餅攤就是在沙灘路上的那口井旁邊,其實這口標誌性的古井來來回回經過很多次,但是每次都是下午去,自然也沒有遇上過這家蔥油餅攤。看來,有時候找美食還是需要一些運氣的。

口味是一種主觀感覺,以上純屬自己試吃感受。自費試吃,與商家沒有任何利益關係。更多美食推文可以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吃貨的小江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