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陽柿溝村徐家溝山嶺支脈小山村 俞家山的傳說

水溝鎮柿溝村山嶺支脈,有一個小山村,位於柿溝村徐家溝後山,距離千隴南線8公里,這個小山村地名叫裕家山,原名俞家山,據祖輩口述相傳,建村歷史悠久,唐朝建村村內經濟文化繁榮,當時居住有一俞姓人家,在此地祖輩繁衍生息,織布耕田,該戶注重教育,家風淳樸,為人樸實。

千陽柿溝村徐家溝山嶺支脈小山村 俞家山的傳說

相傳趙匡胤領軍路過此地,在小山村駐紮休息,安營整修軍隊,隨後封俞戶人家姑娘為娘娘,人稱俞娘娘。

至今,俞家山與大王殿山嶺南灣之處有一塊形如座椅的石頭,相傳是趙匡胤路過此地休息之處。

形如趙匡胤座椅的這塊石頭一直靜靜的坐落在南山凹凹,現在年齡約40歲左右的柿溝村人,大多數都能現場找到這個歷史傳說的見證。因為俞娘娘的出現,這個小山村便被稱為俞家山,俞家山明清時較為鼎盛,有碑文記載道光二十二年,俞家山有過古會,每年農曆六月初九為古會日期,一直延續至今,俞家山的名字也延續到今,但不知道那個年代在這塊山嶺上生活的俞姓人家卻不見了。

我在小時候,父親母親和哥哥姐姐就居住在哪裡,哪裡有我家三孔土窯洞,窯洞門口就是通往大王殿山嶺的崎嶇小路,路邊就是一條深深的山溝,溝內樹木叢林,鬱鬱蔥蔥,有洋槐樹,核桃樹,皂角樹……。

小時後媽媽經常對我們說,舊社會家裡窮,依靠山裡種點麥子和粗糧生活,溝對面陰彎有一戶姓石的人家,家裡情況好點。有一年我的大哥有病了,父親揹著大哥徒步十多里的山路到縣城給看病,正好碰見了陰彎的老石,他也揹著唯一的兒子在逛街,老弟兄見面後如見故人,趕緊在一家麵館要了四碗麵,熱情的寬待一番。就這樣兩家人隔溝說說笑笑,夜間趁著月色坐在溝邊拉家常……。

千陽柿溝村徐家溝山嶺支脈小山村 俞家山的傳說

解放前,俞家山有從外地逃荒來到這裡的一家廖姓人家,一家黨姓人家,我家和這兩家人依靠山樑上的幾畝薄地種點糧食維繫生活,根本就攢不下幾多積蓄。

解放後,陰彎的老石家和俞家山的老廖家和我家人遷出山裡來到了柿溝村的徐家溝,隔一條土橋居住,上百年來三家人的子孫後代關係甚好。

2003年我的父親去世的那年,我們給他老人家按照徐家溝村落的風俗,落葉歸根時墳頭朝著出生地的方向選擇墓穴,所以,我們兄弟商量就把父親按照風俗墳頭朝著俞家山,同樣母親去世時也葬在了父親的身旁。按照同樣的方向安葬了。

據祖輩介紹,俞家山的俞姓人家現在已經出了大官,傳說俞姓人最後遷往到浙江紹興了,但這一點無從考證。

俞家山相鄰的羅峪、麥峪、裕華同是一道山,北鄰千陽縣,南鄰陳倉區的新街等地。這道山樑上還有著名的王母娘娘“雙天井”,站在山頂可望到寶雞西山的巫山……。

近年來,俞家山,羅峪已經退耕還林,大範圍的樹林已將千山南麓美化成了生態保護環境的屏障,給寶雞,千陽帶來了清新的環境。(作者/徐斌玉 石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