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曾經是世界的中心,衰落原因不僅僅是交通因素

開封曾是北宋時期的都城,北宋時期,我國的封建經濟得到大力發展,甚至還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不得不說,開封當時的商品經濟,以及文化繁榮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還是稱得上的。那個時期的開封叫東京,人口達到150萬,雖然現在看來,150萬人口並不算多,但是在古代這可是一個天文數字,可以說當時的開封是世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由於宋代重文輕武,因此開封也是眾多文人騷客的聚集地。

開封:曾經是世界的中心,衰落原因不僅僅是交通因素


隨著歷史長河的變遷,如今的開封儼然成為了一個典型的四線小城市,老城區顯得十分古樸。依稀可以看到這種歷史古城遺留下的風貌古蹟。開封正在打造成為一個旅遊化的城市,但是旅遊資源並不是特別豐富。雖然也有開封府、龍亭、清明上河園等景區,但是這些建築都是仿古建築,並不是歷史遺留下的真跡,鐵塔雖然是宋代遺留的景點,但是門票收費60元,也讓很多遊客覺得不值。

開封:曾經是世界的中心,衰落原因不僅僅是交通因素


國內古都研究學者對於開封衰落之因,有兩大類說法: 水利論和政治中心論。水利論強調:水利決定著國都的變遷及經濟的興替;政治中心論認為,政治中心的與否左右了開封的交通地位和經濟興衰。本文一定程度上同意兩類說法,但並不贊成將其絕對化,即認為在開封發展史上,水利和政治中心都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且不僅僅限於此,還有思想觀念等因素在起著作用。

1、行政中心轉移

縱觀開封發展史,可以大致得出:開封有一個大繁榮期及三個小繁榮期,分別為北宋時期及北魏、 明初和建國初期。在這些時期,開封都是作為首都或省會存在著,即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中心。也就是說,當開封成為首都或首府之時,就是經濟較繁榮之時。政治支持,經濟優惠→ 充足供給→刺激消費、更大需求→經濟繁榮;就這樣形成良性循環,最後促成了繁榮的結果。 建國後,1954 年河南省省會西遷鄭州,很多重要的企事 業單位隨省直行政機關一同西遷,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相應遷移至鄭州,開封經濟活動的區位優勢又逐漸 喪失。省會遷鄭短短三年,鄭州就後來居上。在 20 世紀六七十年代,“鄭、汴、洛”的格局一直沒有打破,開封作了二十多 年的“豫老二”。 1984 年,鄭州依靠省會體制優勢,挖走開封下轄經濟勢頭髮展良好的五縣:新密、登封、新鄭、中牟、鞏義,開封更加落後。

開封:曾經是世界的中心,衰落原因不僅僅是交通因素

開封:曾經是世界的中心,衰落原因不僅僅是交通因素

2、地理交通

宋時在開封建都,更多的原因是開封城內的汴河,這條引自黃河水而穿城而過的黃金水道,給開封帶來了數不盡的物資和川流不息的人群。當時的黃河是開封的造福河。黃河在歷史上數次改道,由入渤海→入黃海→奪淮入海→再入渤海。宋時鼎盛時期,黃河南距開封尚有二百餘里。

開封:曾經是世界的中心,衰落原因不僅僅是交通因素

20 世紀後,改道南瀉,金時距四十里,至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大水決口凡五六十次,大水侵入城裡七次。另據《開封府志》和《祥符縣誌》記載,從金明昌五年至清末光緒十三年近 700 年時間裡,黃河在開封及其緊鄰地區決口氾濫即達到 110 多次,多時每年一次,少時也是十年必泛。 鐵路在近代城市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開封缺乏。其西,京廣鐵路與隴海鐵路交於鄭州市;其東,京九鐵路 與隴海鐵路交於商丘市。開封夾於其中,且水運已發揮不了 什麼作用,開封的交通優勢受到了極大制約。

開封:曾經是世界的中心,衰落原因不僅僅是交通因素

3、思想觀念

首先從政府角度來講,國有大中型企業的 改革:未能有效的體制改革,行政則機構臃腫,辦事效率低, 非公有制經濟就總量不大,發展不足;再者,經濟社會發展的 指導思想、戰略目標、戰略重點等不夠明確,特別是在計劃安排上,重年度計劃、輕長遠規劃;重生產、輕流通;重建設、輕 生活,而且一些宏觀決策缺乏對市場的瞭解,提出了一些不合實際的口號。如在 20 世紀 50 年代提出“玻璃城”,20 世紀 60 年代的“化工城、電子城”,20 世紀70 年代的“輕紡城”,20世紀 80 年代的“旅遊城”等多變的發展方向,使開封經濟畸 形發展,長期處於發展緩慢的狀態之中。

開封:曾經是世界的中心,衰落原因不僅僅是交通因素

其次從社會角度來 說,長期以來開封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錯綜複雜的、特殊 的人際關係網絡,它阻礙了新因素的介入,不利於人際關係 網絡的有序、合理發展。2001 年漯河雙匯無奈從開封撤資就是對這一人際關係網絡的詮釋。再者開封人的思想觀念。

開封:曾經是世界的中心,衰落原因不僅僅是交通因素

開封文化底蘊豐厚,但“因循守舊、安逸享樂、不思進取、宗派主義”的觀念卻佔有相當的市場。思想觀念陳舊是開封下崗職工貧困的一個重要個人因素,“等、靠、要”思想約束了其自謀 職業的積極性,缺乏創業意識是城鎮貧困居民的致命弱點, 相當比例的人四處求人找工作而不願自己創業,這樣往往耗費了不少人力和物力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創業的機會和時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