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真的都很优秀吗?

陈大帅ing


众所周知,在我国广大的教师队伍中,评职称已经是所有教师梦寐以求并一致追求的荣誉工作,在众多教师仲脱颖而出被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凤毛麟角,所以基本上能确定这些教师都是自身专业能力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代表。

说被评为高级职称的教师是凤毛麟角是有道理的。

据数据显示某地教育事业单位的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评聘的占比数。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老师能评上职称的不足10%,小学老师更可怜,操着最累的心,干着最繁琐的工作,而能评上高级职称的最多占比2%。这让从事一线基础教育的老师情何以堪,这么少的比例,普通一线老师哪个能得到?残酷的现实就是只能落入教师中有权有势有关系有后台的人手中。这又怎能促进教育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评为高级职称是需要工作时间限制的,有的教师等待期为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中级职称名额和高级职称名额也凤毛麟角,要等大量已晋升中高级职称的老师退休后才能空出符合限制比例的名额,下面堆积成山的多年无职称可晋升的老师才有资格晋升职称

2018年,人社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就2018年度全国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有关事项作出安排部署,并公布2018年度各省(区、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指标数,共计3604个。

通知中对中小学、幼儿园和特殊教育教师等实行分类评价,把师德放在教师评价的首位,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潜心育人。

那些长期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放宽学历要求,不作论文、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提高实际工作年限的考核权重。

“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中小学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不占各地专业技术高级结构比例。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进行单独评审。

综上所述,预报名评高级职称的教师不光要在学历、工作能力、教学授课能力、工作年限、学术教研等方面进行考核,还需要在师德、贡献、教学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所以被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一定是符合以上条件的,否则肯定通过不了高级职称评比,那么他们一定是很优秀的人民教师!


我是奋斗的青春,青春像雨,像风,更像彩虹。青春可贵,似水流年。欢迎【关注】哦,让我们一起奋斗在青春的路上 。


奋斗的青春520


我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遵从内心想法,说出真实看法。

职称制度已经施行30多年,现在弊端越来越多,已成为广大教师心中难以言说的痛。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取向好像已经完全由职称来决定和证明。学界曾有很多人撰文叙说职称之病,取消职称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这里不做过多展开。当然这些都是没有评上职称的最底层的多数教师的心声,那些少数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评上职称的利益获得老师和掌握职称评审大权的行政官员们是不会有这种想法的,他们有着各种冠冕堂皇的维持职称评审的理由。

高级职称是职称评审的顶端,因为受比例限制,获评人数少而备受追捧和关注。能评上高级职称的很多是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因其地位特殊,人脉广泛,近水楼台先得月,各种荣誉证书优先获得,职称评审轻而易举。请问,这样评上高级职称的所谓教师能算优秀吗?

普通的一线教师,要想评上高级职称可以说非常不易。每一个评上高级职称的都有一段心酸痛苦的经历,都是一部苦争苦熬的传奇。但无论怎样,一旦评上,则万事大吉。船到桥头车到站,功成身退去二线,是很多高级职称教师的自然选择。那么,这样拥有高级职称身份的教师其优秀性又体现在哪里?

取消或淡化职称,让教育远离功利,让教师不再心累,给教育公平正义,给教师心态的平静和谐,事业的专注投入!


轻裘白马书生剑客


高级职称教师都很优秀,那肯定是胡说八道,滥竽充数的不少,我们教育局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在学校带过一天课,依然是高级。

但你要说所有的高级教师都是混混子,我也不信,估计你也不信,你只要看一下一线教学的中青年教师,但凡评上高级的,至少百分之八十的是很优秀的。

职称设计的初衷是对教学优秀的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尽管已经做了很多量化考核指标,但依然存在人为操作的空间,以至于领导几乎同等情况下优先升了职称。如果彻底废除职称晋升制度,试问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有人说是工龄,可以把工龄津贴提高到一年30,50,甚至更多,这样就合理吗?我敢肯定,依然有人不满意,凭什么我课讲的好,课时量大,荣誉也多,可工资还不到老教师的一半,就因为年轻吗?还是混日子吧,反正工资一年年也在涨。

事实上,问题不在职称制度本身,而在于如何设计查漏补缺,比如,针对领导晋升快的问题,可以让领导走政工系列,政工系列工资肯定低,就以制度规定,想当领导只能这样,不能干着领导职务,拿着一线教师的工资。

我们学校在2010年后年终考核时,五个校级领导单独一个小组考核,优秀只有一个,也打分,比较公平。过去五个领导分在不同年级组,五个人几乎年年都是优。说明啥事只要愿意,总能搞好,就看教育部的决心了。


愚哥有话说


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是否都很优秀,我不敢说,我只能说,没有任何关系的普通老师,能评上,一定是优秀的,是多年在一线打拼的结果。

但是,是不是在一线打拼的优秀的都能评上高级职称呢,也不尽然。

我们同学五十人,毕业多数都奋斗在教学一线,除了个别领导是高级职称外,普通老师评上高级职称的很少。农村相对的竞争力要小一些,名额多一些,在农村只要一直在一线,都评上高级职称了,可惜在农村的太少了,都不超过五个人,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什么事情都各有利弊,在城里教学,教学环境好,离家近,家长重视,但竞争也激烈,名额少,五十多岁了还当班主任,教主科,评职称还是无望,只能奢望教龄满三十年,国家给说法了。

所以,评上高级职称不一定都是优秀,而评不上的,优秀的大有人在。


高级教师一枚


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是否都很优秀?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不能一概而论。就像我们说本科生是不是一定比专科生强?研究生就一定比本科上工资高?这都不是一定的。我们看问题不能从绝对的角度看问题。我们看问题,要用统计学意义来分析。总体上来说,高级职称的教师要比中级职称教师优秀,但是你不能说随便拉一个出来就比较。就好像我们说本科生总体上来讲比专科生强,研究生总体上来讲工资比本科生高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这句话这样说,说可能更令人信服,大部分高级教师都是优秀教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是全面优秀还是单方面优秀。职称评定是个复杂的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学、科研(科研包括课题、论文、著作)、获奖、班主任工作、社会服务工作等等。在评职称的时候并不是要求所有的方面都要第一,而是综合评价排名较高就行。有的人教学水平很高,那他可能在教学中就能够获得高分,有的人科研很好,可能在科研得高分。以我所在的高校为例,目前职称评定分为教学型教授、科研型教授、产业教授。教学型教授就是以教学方面的成就为主,比如是否有教学质量奖、是否有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是否指导学生获奖等等方面,而科研方面的要求相对科研型教授要低很多。而科研型教授则是教学只要达标,科研课题、论文、科研获奖、著作等等要求就很高。产业教授则是能够做横向课题,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产生效益好。

这样的话,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好了,你不能用教学型教授的教学成果与产业型教授的教学成果相比,也不能将科研型教授的科研成果与教学型教授的科研成果将比。这是不好比的。因为评价指标体系本身就不一样。

第二,真优秀还是假优秀。当然,当前因为使用的是评价指标,每个人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有些人是脚踏实地地做,有些人则是投机取巧地做。比如说论文,有的人是自己苦思冥想出真知。有的人则是花钱请人捉刀。比如课题,有的人是自己申请课题,自己做课题,而有的人则是挂名,别人有大课题,他只是挂在第二参与者或第三参与者。最后都符合规定,且评上了高级。如果是通过这种不正当手段获得的,那就不是真优秀。

所以说,我们不能对高级职称教师一概而论进行全盘肯定和否定,而是要具体人具体分析。其实,在工作中,哪些人是有真才实学,哪些人是投机取巧,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大家都不说罢了。


义哥说教育


一定有优秀的老师,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很多教学用心优秀,不愿意趋炎附势低三下四地笼络领导的好老师一辈子几乎都没有进职称的机会。

每个评上职称的老师都不平庸,但这里不包括他真实的教学水平,而更在于他的“业务能力”而这个业务能力很多情况下是与本校本职的教学工作无关。比如证书,校级几乎无用,需要市级省级国家级。

比如论文,有很多是找人代写,花钱买证。

比如入围审核,不送礼的有几个是真正凭实力评上的?

所以评上的,一定不平庸,可能是八面玲珑。

也别说我酸,老一辈的教师,很少有大学本科出身的,但是其他中专大专都评上了,一个本本分分教学三十多年的大学本科毕业去过俄罗斯交流过,在我们小乡镇绝对是老一辈的人才的老师,马上退休了,职称才是中级的中间级。



种花家不语颜


能评上职称的也不乏优秀之人,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通过走上层路线得到的,尤其是2000年以前很明显,后来稍好些。我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我有一同事,我们关系很好,她也很优秀,是高年级的把关老师,她申报中级职称后,校长找她谈话,说虽然她也达到了申报条件,但这个名额要给另一位老师,因为这个老师的爱人在组织部,她家儿子的工作还要全靠这个老师帮忙,最后我的这位好朋友还是通过她哥从上面要名额,才评上了中级职称。我周围这种情况就有好几个。再说我本人吧,我不管从学识水平还是教学效果都是够条件的,但因为一把手家有事我没单独送大礼,只是随了一般规格的礼,加之我家在当地没什么背景,对领导没有利用价值,就对我看不顺眼,在工作上挖空心思地刁难穿小鞋,所以我也就赌气没申报晋级,后来因客观原因不能达到在乡村学校支教两年这一条件,才错过了晋级的机会。我不想说多少大道理,因为同行们都说得够多了,我只是讲一下我亲身经历的事而已。


手机用户5577661716


我在小学教书,我们学校教学成绩优秀的老师都不是高级职称,都在教学一线。关于评职称方法经常变化,有些老师都失去信心。以前交了钱就能学个本科文凭,买个几篇论文,并很容易评上职称,而现在却很难,尤其对于老教师更难,这很不公平。干着同样的工作,却拿着不一样的工资,很多人心理不平衡。


用户162378289019


这个问题,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也就是说,高级职称评上了,不一定是优秀的教师。

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评上了高级职称,这个老师也许是农村学校教书,教龄达到了30年,直接就评上了。也许他一辈子就这么平平凡凡的,在乡村学校,坚守了大半辈子,工作上也谈不上优秀。

2、还有的,部分老师,会来事,到处跑关系,找人,评职称的每一个环节他都去找,唯恐自己评不上,所以本就业绩平平的他,就是这么一路评上高级职称的。可以说,这样的人,也谈不上优秀。

3、还有部分人,评上高级职称,是因为他是学校的领导。他带的课本身就少。之所以带点课,也是为了评职称。因为行政事务多,也没有时间潜心研究教学。评职称的时候,因为人脉关系好,一下子就评上了。这部分评上高级职称的人,可以说,也谈不上优秀。

4、那么,正正规规评上高级职称的人就非常优秀吗?答案也是否定的。有一部分人,因为评职称,到处抄别人的教案,而评选中,还有的评委把关不严,同情心很重,让参评者得过且过。可以想见,这些应该是职称评定中的主流。这些参评者或者说评上高级的老师,肯定也谈不上优秀。

我是职校方老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们有一些帮助。


职校方老师


不想多说,能评上的绝大多数绝对优秀。

职称评定可能有问题,但绝无大问题。

30年前我上班,老教师工资是我的二倍,我想的是学老教师的经验,感觉他们得的其所。

现在新入职个别教师看到了老教师的工资,也想同等待遇,它不知那些人当年的付出,因为它们只把工作当就业而没当事业。

为啥好多高级教师不反驳,一是不屑,二是没时间。

还有些原因,不想说,怕打击某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