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帝后 分封八大異姓王 為何唯獨只有長沙王善終

和朱元璋一樣,劉邦也是歷史上有名的誅殺功臣的開國皇帝,因為他們擔心這些驕兵悍將將來會威脅他們的江山,所以當時很多的功臣最後都被處死了。比如朱元璋就殺了藍玉、劉善長等開國功臣,當初跟隨他一起打天下的24個人僅剩4個人能夠得到善終,而同樣身為帝王的劉邦也是如此,他親手封的八大異姓王,最後他活著的時候又消滅了七個,唯有一人活了下來,他就是吳芮。故為何留下長沙王吳芮沒有殺,為啥能善終還能世襲五代?

劉邦稱帝后 分封八大異姓王 為何唯獨只有長沙王善終

長沙王吳芮畫像

吳芮自小聰明伶俐,並深受家族遺風的薰陶,自幼即研習祖先留下的《吳起兵法》,且精通武藝,漸成江西一地吳氏的領袖。芮知道,以他的實力,不足以和中原任何派系抗衡,在這個紛亂的年代,不管爭霸戰爭誰贏誰輸,他都能準確抓準靠山,攀上新臺階。這強大情商,直叫人不服不行。找到的第一個靠山,就是項羽。後選擇劉邦,吳芮的軍隊,成為韓信“十面埋伏”中的一份子,也把天下無敵的項羽,徹底逼上了烏江自刎的絕路。

劉邦的詔書中對吳芮也大為稱讚,說他“從百粵之兵,佐諸侯,誅暴秦,有大功”,封為“長沙王”。劉邦登帝以後開始對異姓王開始下手,吳芮是怎麼應對的。對吳芮,劉邦先是以試探為主。比如劉邦曾探過吳芮的口風,問道:“吳,古之建國也。”這番話其實飽含了殺機,吳芮怎能聽不出來,連忙表態說:“您的侄兒劉濞可以立為吳王。”劉邦的疑慮因此漸消。而情商極高的吳芮也知道,想讓劉邦放心是不夠的,必須要讓他安心。吳芮又多方行動,主動向劉邦檢舉揭發女婿英布的反意,表達“大義滅親”的態度,同時極力拉攏劉邦的兄長劉賈,將自己手中的精兵交給劉賈節制,最後為了讓劉邦放心,他乾脆讓兒子吳元帶著部分族人歸鄉生活,這樣,等於就把家族安置在劉邦的監管之下。主動遣散了原有的軍隊,僅留下幾千人的護衛,在長沙地區大力發展農業,恢復生產,與民休息。人生最後時期的吳芮,將大多數精力放在了吟詩弄月上,與妻子毛蘋恩愛度日。這幾個高姿態完成,劉邦也徹底安心。

吳芮不被劉邦所殺的最關鍵是長沙王的價值

吳芮統治的吳氏長沙國,在西漢時期,都是蠻荒之地,長沙國的南邊,更存在著大大小小的越族政權。長沙國的存在,既是保證漢帝國領土不受越族侵擾的屏障,又是漢帝國掌控長江以南中國土地的一顆重要棋子。

劉邦登位後並不是不想將吳芮除掉,也就是8異姓王,8位全死,鞏固自己的皇朝,但是吳芮的舉動與退讓,讓劉邦消除了對他的殺心,一個對自己本開始有威脅的人,然後退上了,變的不在有威脅了,而且在當時整個局勢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這樣一枚棋子在對自己的統治更加有作用,何樂而不為,長沙王吳芮所以才能得以善終。

劉邦當上皇帝后,封了8位異姓王,分別是

1、梁王彭越、別號彭仲,昌邑(今山東菏澤市鉅野縣)人。西漢開國功臣、諸侯王,秦末聚兵起義,初在魏地起兵,後率兵歸劉邦,拜魏相國、建成侯,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後封為梁王。後因被告發謀反,被劉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誅滅三族,梟首示眾。

2、楚王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韓信功高蓋主,劉邦稱帝之後,漸漸失去信任,被蕭何設計誅殺。

3、趙王張耳、張耳(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02年),秦末漢初人物,大梁人(今開封西北)。 曾參加秦末農民起義軍,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時,張耳被封為常山王(後世為避漢文帝諱,恆山皆作常山)定都襄國(邢臺)後歸漢成為劉邦部屬,被加封為趙王。(漢高祖五年)去世,其子張敖即位為趙王。後劉邦在剪除異姓王時被廢掉王位。

4、淮南王英布、秦末漢初名將。六縣(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稱黥布。初屬項梁,後為項羽帳下將領之一,封九江王,後叛楚歸漢,漢朝建立後封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前196年起兵反漢,因謀反罪被殺。

5、燕王臧荼、燕王韓广部將,援救被秦朝章邯包圍的趙國。又隨項羽入關中。韓信破趙國陳餘。聽從廣武君李左車的進言,派使者送信給燕王,燕王臧荼歸順韓信,投降劉邦。漢高祖登基兩年後把謀反的燕王臧荼殺掉。

6、長沙王吳芮、是秦漢交替時期的百越領袖,江西曆史上第一個有明確記載的傑出人物。南昌城贛江岸邊的滕王閣第四樓,有一幅巨大的江西曆史文化名人壁畫。在這些傑出人物中,鄱陽縣人吳芮居第一。他是第一個響應秦末農民起義的秦吏,項羽分封諸侯,吳芮被封為衡山王;漢朝建立,改封為長沙王。卒於公元前201年,諡“文王”。

7、燕王盧綰、與劉邦是同鄉好友,且和劉邦同一天生日,兒時與劉邦一起在馬維先生的“馬公書院”讀書。劉邦當泗水亭長時,常隨出入上下。楚漢戰爭中,官至太尉,劉邦建立漢朝,被封為燕王。漢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同陳豨叛亂,劉邦在攻擊盧綰時,與大臣誓曰:“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盧綰攜及家人奔走匈奴。公元前194年(漢惠帝元年),盧綰死於匈奴,享年63歲。

8、韓王信,韓國被滅後一直在韓國故地生活,後隨張良入關任將軍之職,不久又任韓國太尉,領兵攻取韓國故地。韓國平定之後受封韓王。天下平定後,漢高祖劉邦認為韓信的封地都是戰略要地,便將其封地遷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區,遷移封地之後不久,韓國都城馬邑被匈奴包圍,因韓信屢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懷疑其有異心,韓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漢高祖劉邦率軍親自征討,韓信逃往匈奴,並多次率軍攻打漢朝,還引誘了代相陳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帶兵攻漢之時,被將軍柴武在參合斬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