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馮

馮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從原來的發源地陝西,發展到了現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

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當今中國大陸以人口為序的中國姓氏中排名第29位,在臺灣省名列第七十二位,人口約八百六十一萬五千餘,位於韓姓之後,曹姓之前。

百家姓——馮

源出有三:

一、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

4000多年前的堯舜時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帶居住著以白頭翁為圖騰的歸夷氏族。歸姓的一旁支遷徙到今山東菏澤地區,形成河伯族。進入夏朝帝芒時代,河伯族首領馮夷後人在馮地(今陝西大荔縣)建立了馮夷國,歷經夏商周三朝。周初,馮夷國分裂為馮、河宗、邯三國。春秋時期,鄭國大夫簡子(歸姓)被鄭簡公封於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為該支馮姓第一人。

二、出自姬姓,為姬昌之後,系承畢公高,始祖馮文孫

據《元和姓纂》和《廣韻》記載,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後裔畢萬之子追隨晉文公立國,封為魏武子,得封魏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魏家為諸侯,其後人魏長卿一支受封於馮城(一說今河南省滎陽縣,一說今陝西省大荔縣)。於是這一支子孫逐步放棄了畢、魏之姓,以邑為氏而改姓馮,史稱馮氏正宗。而魏地的子孫則氏魏,故馮、魏兩姓實為同一脈族。

三、外族改性

1.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拓拔穆泰氏族,屬於以先祖官職稱號為氏。北魏太武帝拓拔燾的裔孫拓拔穆泰的後裔子孫中,其長子拓拔遂留接續馮翌侯之爵,後成為代郡穆氏的鼻祖;而在次子拓拔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爵稱號"馮翌侯"為姓氏者,漢化稱馮翌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馮氏,逐漸融入漢族。

2.源於蒙古族蓋珠氏。出自明朝初期蒙古巴爾虎部嘎拉珠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

3.源於滿族烏蘇氏和富思庫氏。出自明朝時期女真諸部,屬於漢化改姓以為氏。

百家姓——馮

遷徙

春秋以前,馮姓名氣很小,僅僅在發源地陝西渭河流域活動,

春秋戰國時,馮姓已遷涉到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地。

漢唐之間,馮姓繁衍迅速,支派甚多,最著 名的有:出自漢徵西大將軍馮異的穎川馮姓,出自漢宜都侯馮參的上黨馮姓,出自漢燕王馮宏的京兆馮姓,出自西魏寧州刺史馮寧的弘農馮姓,出自唐朝監察御史馮 師古的河間馮姓。

唐宋時期,馮姓已經播散到了黃河長江南北的廣大地區,以及東部和東南沿海省份。清初始入臺灣。

宋朝時期,馮姓大約有5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72%,排在第二十八位。馮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約佔全國馮姓總人口的29%。馮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 於四川和河南,這兩省馮姓大約佔全國馮姓總人口的43%,其次分佈於湖北、廣東、山東、河北,這四省的馮姓又集中了27%。全國形成了以川鄂、廣東、魯冀 為中心的三大塊馮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馮姓大約有67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72%,為明朝第二十五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馮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 長略高,600年中馮姓人口純增長率達22%,淨增加了12萬。馮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山東、廣東這三省馮姓大約佔馮姓總人口的45%。其次分 佈於山西、江蘇、江西、河北、四川,這五省的馮姓又集中了32%。浙江一躍成為馮姓第一大省,佔浙江省總人口的1.1%。東南和廣東地區的馮姓在這600 年中有了穩健的發展。而宋朝的馮姓第一大省四川,在明朝發展較慢,馮姓人口占四川省總人口的0.9%,減少了一半。其人口主要向東南、東部和南方地區遷 移,而四川地區馮姓人口主要向廣東和湖南地區流動。全國重新形成了浙、蘇、魯、粵、晉五大塊馮姓人口聚集地區,重心由北部轉向東南部。

分佈

當代馮姓的人口已達860多萬,為全國第二十九位大姓。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馮姓人口由67萬增道860萬,增長了十幾倍, 馮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馮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形態勢。

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廣東、河南、河北三省,大 約佔馮姓總人口的31.5%,其次分佈於江蘇、山東、四川、山西,這四省又集中了21%的馮姓人口。廣東為當代馮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馮姓總人口的12%。 全國形成了廣東、晉冀豫、魯蘇三大馮姓聚集中心。在近600年中,馮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表現為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強有力 的回遷,已經超過由北向東南和南方的遷移。

馮姓在人群中分佈在粵桂大部、海南、貴州北部、湖南南端、川渝鄂大部、豫冀京津、甘肅東部、晉陝、魯皖蘇大部、內蒙古中部、遼寧西端、黑吉東端、新疆西北 端,是馮姓常見的地區,馮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63%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7%以上,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3.3%,居住了大約 71%的馮姓人群。

在黑吉遼大部、內蒙古東部、山東東端、甘肅大部、青海東部、四川北端和南端、雲南北部和東部、貴湘大部、廣西北端、湖北南部、贛浙閩大 部、廣東東端、皖蘇南端、上海,馮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2%—0.63%之間,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8.5%,居住了大約26%的馮姓人群。

百家姓——馮

姓氏名望

馮姓古代名人

馮驩:齊國,食客,為齊國孟嘗君田文門下食客,曾替田文到封邑收取債息,把不能還息的債券燒掉,替田文收買民心。

馮唐

:西漢,趙國中丘官吏文帝時,為中郎署長,年已老。曾在文帝前為雲中守魏尚辯解,指出“賞輕罰重”之失,文帝乃復以魏尚為雲中守,並任他為車騎都尉。景帝時任楚相。

馮異:東漢,潁川父城將軍,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七位。原為新朝潁川郡掾,後歸順劉秀,隨之徵戰,大破赤眉、平定關中,協助劉秀建立東漢。劉秀稱帝后,馮異被封為徵西大將軍、陽夏侯。

馮跋:十六國,長樂信都北燕太祖西燕將軍馮安之子,乘後燕內亂,推翻慕容熙的統治,建立地方政權,改元太平,史稱北燕。馮跋為北燕太祖,是胡化的漢人。

馮道:五代,瀛州景城官吏後唐、後晉時歷任宰相;契丹滅後晉,又附契丹任太傅;後漢時任太師;後周時又任太師、中書令,成為歷史上少有的歷事五姓的人物。

馮延巳:五代十國,廣陵詞人、官吏南唐著名詞人,曾任中主李璟時的宰相,亦是後主李煜之師。

馮京:北宋,鄂州江夏官吏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狀元,為宋朝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紹聖元年,薨,年七十四,贈司徒,諡曰文簡。

馮國用:明朝,濠州定遠將軍明朝開國大將,好讀書,通兵法,初結寨自保,後歸朱元璋,渡江後掌親兵,以戰功累擢親軍指揮使,在攻打浙江紹興之役中,以暴疾死於軍中,洪武三年追封郢國公。

馮夢龍:明朝,蘇州長洲文學家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兄夢桂,善畫;弟夢熊,太學生,曾從馮夢龍治《春秋》,有詩傳世,他們兄弟三人並稱“吳下三馮”。

馮姓近代名人

馮子材:廣西欽州,將軍,愛國名將,歷經太平天國、中法戰爭,累官至太子少保。於70歲高齡時,大敗法軍於鎮南關,為當時受外國列強欺壓的中國人揚眉吐氣。

馮雲山:太平天國,廣東花縣將軍太平天國領導人之一,封南王。

馮國璋:清末民初,河北滄州總統清光緒時期北洋步兵學堂總辦兼督練營務處總辦,後成為直係軍閥,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