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咖出门诊7:何建行院长教我童子功


跟着大咖出门诊7:何建行院长教我童子功


推荐语

每一个从医的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医学大家。在从一个菜鸟医生到业界专家的成长历程中,都会有一个重要的学习经历,那就是跟着老师出门诊。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老师传授不同的东西,不同的学生也会汲取不同的营养。《呼吸界》已推出系列报道,和您分享数位医生与恩师一起出门诊、一起查房的故事和感悟,特别是对他们职业生涯的深刻影响。也许这里的某一个故事、案例或情节会深深的触动你,并且让你对职业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认知。


笔者是广州医科大学17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后在临床工作至今5年。深知医海无崖,去年有幸考入何建行教授门下,继续学习。

跟着大咖出门诊7:何建行院长教我童子功

问病史不要放过蛛丝马迹,查体不要太依赖辅助检查,病人是最好的教科书

何建行教授作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他绝大部分的时间还是穿梭在病房、手术室、门诊。深蓝色的手术衣,是老师日常工作的标配。为了方便工作,老师穿手术衣的时间比穿其他衣服的时间都要多。在我看来,或许这一身蓝衣就是外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老师每天的行程也是满满的,尤其是周一,上午手术,下午门诊。有时上午的手术延时到下午,为了不让门诊患者等候太长时间,一下手术,老师就直接穿着手术衣到门诊诊室为患者看病。问诊中,老师也不忘向我们传授问诊的方式。老师首先让我们问病史,写病历,强调要问病史时,不要放过蛛丝马迹;查体时要做到「视、触、叩、听」,不要太过依赖辅助检查。老师说:「病人才是最好的教科书,要学以致用,书本的东西学了那么多年要会用」。笔者虽然在临床有五年的工作经验,但是老师总能发现一些被我忽视的细节问题。比如,肺癌TNM分期,T要在CT片上亲自去测量才更准确,不光要在横断面测量最大值,还要在冠状面进行比较,最后才能算出最大的肿瘤直径,只有诊断分期明确,患者才能得到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案。

惦记着患者随口诉的苦,解决长期困扰着无数患者的「难言之痛」

老师总说医学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除了要具备专业的技术之外,还要加强人文关怀。老师常教育我们说:「学外科技术一遍不行学十遍,十遍不行学百遍、千遍,总能学会,但人文关怀你做不到始终等于零。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所想,尽可能地方便、优质、高效地为患者解决问题,常换位思考,让患者感受到温暖」。

言传身教,老师也实际行动教导着我们。在一次查房中,一位患者随口说了一句:手术伤口不痛,就是插尿管的地方痛。长久以来,外科手术都是术前插尿管,而这小小的尿管一直是很多患者难以启齿的痛。一般的医生都会以「这没办法」、「忍一忍吧」这些话来安抚病人,而老师的心中却一直惦记着患者的这句话。经过多番思考和讨论,老师改变了以往的术前插尿管的程序,发展到后来在麻醉后插尿管,再后来提出病人苏醒前拔出尿管。大大减轻了患者的「难言之痛」。尽管如此,老师仍然觉得不够完美。后来,老师提出部分自主呼吸麻醉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可以不插尿管,这想法也成功在患者身上得到实现,真正为患者解决了尿管之痛。

人文关怀的确医生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患者过来就医,手术完成并不代表医生的工作完成。过去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患者对医生的评价,不是看你发表文章的数量,做试验次数,而看重的是医生是否能解决患者的痛处,病处。老师所说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关心患者,更是给予患者一种尊重与理解。

跟着大咖出门诊7:何建行院长教我童子功

耐心解答患者家属列出的十余个疑问,强调要向患者提供多种可选择治疗方案

老师是国内最早使用胸腔镜手术的胸外科医生之一,而且通过其不断发展创新,始终走在胸外科技术的最前沿。现在很多高难度手术都能在非插管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镜下完成,比如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胸腔镜下袖状肺叶切除术,胸腔镜下单孔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等。在这里很多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在其他医院无法手术而慕名前来就医,希望找到老师能有手术机会。但他告诉我们,外科医生不能为做手术而做手术,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作出治疗决策前,要向患者提供多种可选择治疗方案,并告知利弊,让患者选择。

记得有次门诊,一个11岁的小女孩因肋骨肿物在她爸妈的陪同下来前来就诊。女孩的母亲因为担心女儿无法继续跳舞,而显得非常着急与不安,在家就列出了十余个问题准备好问老师,老师耐心地一一解答,并安慰这位母亲。老师将微创的手术方式深入浅出的为她讲解,请她放心。最后经过手术,这个小女孩在术后六天就重新翩翩起舞了。

为让患者能够洗澡,老师给伤口贴上防水胶布,从小细节处花心思提高患者住院幸福指数

老师对于手术患者,始终践行着「慎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的准则。做到术前关注患者每一个环节,发现异常情况,追本逐源,及时处理,严把手术适应症,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仔细解剖,探查细致,动作轻柔,避免误伤。术后勤查房,观察病情变化,解决患者术后不适。

不管在患者伤口疼痛方面,还是生活护理方面,老师都有他独特的见解。比如提倡患者术后尽早洗澡、生活自理。之前让患者带着伤口洗澡在我的印象中是绝不可能的事,认为洗澡会污染伤口,导致伤口感染,但是来到这里之后就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观点。当老师给患者伤口贴上防水胶布后的那一刻起,我恍然醒悟。只要患者伤口不碰到水就不会感染,但是为什么以前我没做过?原来是我从来没真正替患者想过几天不洗澡的那种感受。这一细节给无数患者提高了住院幸福指数,让其住院如在家的感觉。

紧跟学科发展的主流,既勇于创新又踏实前进

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医学交叉了不同的学科,老师作为学科带头人,思维总想在我们前面。常说医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不管做临床,还是做科研,对于当下的理论、操作、技术等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反思,要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确确实实比别人做得更优秀,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解决患者的需求。

跟着大咖出门诊7:何建行院长教我童子功

胸腔镜技术是时下胸外科发展的主流。以前是2D胸腔镜到后来的3D胸腔镜,但在3D胸腔镜下手术,术者需长期佩戴辅助眼镜,容易产生疲劳感并伴眩晕,给患者手术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为克服这一困难,老师带领团队开发了全球首创、中国原创的裸眼3D胸腔镜显示系统。在不用佩戴眼镜的情况下,它能给术者提供更加清晰准确的三维立体术野。经实践证明,3D裸眼胸腔镜对患者来说手术不仅是安全的而且是高效的。在老师不断创新的理念下,带领胸外科团队不断书写着传奇,一步一步走向巅峰——心肺移植术、肺移植术后即时拔出气管插管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老师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作为医者的仁心,善心,同时也看到老师的耐心与细心。既看到了默默付出的踏实和平静,也看到了他为传播人类知识,不断发现、不断探索的热情和创新精神。我非常庆幸能有机会跟着老师学习,研究生阶段即将过去一年,未来希望能尽快跟上老师的思维和节奏。老师的睿智将点缀我一生,医路漫漫,继续前行。

跟着大咖出门诊7:何建行院长教我童子功

李旭开

广州医科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何建行教授,已跟随导师出诊半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