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一番寒徹骨,怎能想起穿秋褲

今日霜降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能想起穿秋褲

一年中,又到了穿秋褲的季節,小編提醒您:穿上就不要看稱,別跟冷空氣做無畏的抗爭!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0月24日1時20分迎來“霜降”節氣。專家提示,“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天氣將由涼轉寒,公眾要注意防寒和防燥。

什麼是霜降

今日霜降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能想起穿秋褲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隨著“霜降”的到來,作物、草木開始泛黃、落葉,進入了“千樹掃作一番黃”的晚秋。

此時,中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樹葉枯黃,片片凋落。

冬季的腳步聲在最後一縷秋風和一抹殘陽中漸行漸近。

霜降三候

今日霜降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能想起穿秋褲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

此節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後再食用;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霜降習俗

今日霜降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能想起穿秋褲

1、霜降吃柿子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

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但要注意應適量而止。

今日霜降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能想起穿秋褲

2、霜降吃鴨子

閩南及臺灣的民間在霜降這一天,要進食補品,也就是北方常說的“貼秋膘”。

在閩南有一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從這句句小小的諺語就充分的表達出閩臺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

在閩臺地區,他們認為適合秋季進補的食物就是鴨子,所以一到深秋,特別是霜降時節,鴨子都會銷售的非常好,甚至出現售空的情況。

今日霜降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能想起穿秋褲

3、霜降吃牛肉

除了上面我們說到的鴨子、柿子,另有些地方到了這天一定要吃些牛肉。

例如廣西玉林,這裡的居民習慣在霜降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蔔,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在冬天裡身體暖和強健。

除牛肉外,羊肉與兔肉也與霜降相宜。

山東農諺更有意思: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看來還真是吃什麼的都有。

今日霜降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能想起穿秋褲

4、霜降賞紅葉

除了吃,其實霜降還有很多好玩的項目。“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霜降過後,楓樹、黃櫨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開始漫山遍野地變成紅黃色,如火似錦,非常壯觀。

大家一般都外出登山、欣賞美景。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

今日霜降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能想起穿秋褲

5、霜降賞秋菊

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

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上有記載:“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徵。

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尤其是南方地區氣候溫和,霜降期間,田疇青蔥,橙黃桔綠,秋菊競放。

種種趣味盎然的霜降習俗,體現了人們追求身體健康的美好情感,同時,也給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

霜降節氣的風俗習慣其實和環境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南北差異也很大,這也許就是山河壯闊的魅力。

霜降養生

今日霜降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能想起穿秋褲

“霜降”時節,燥氣當令,易出現咽乾、鼻幹、皮膚乾等“秋燥”症狀,專家建議,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前提下,可多食些生津潤燥、宣肺止咳的食物,如梨子、蘋果、石榴、荸薺、葡萄、蘿蔔、香蕉、銀耳等。

萬物蕭條的秋天,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產生抑鬱情緒,所以還應注重調節精神狀態,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並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

霜降詩詞

今日霜降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能想起穿秋褲

古人讚美霜降美景的詩詞數不勝數,以下幾篇較為知名。

和陳述古拒霜花

宋·蘇軾

千林掃作一番黃,

只有芙蓉獨自芳。

喚作拒霜知未稱,

細思卻是最宜霜。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賦得九月盡

唐•元稹

霜降三旬後,蓂餘一葉秋。

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過今夕,休詠賦中愁。

歲晚

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

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何此南遷客,五年獨未還。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彌安。

亦嘗心與口,靜念私自言。

去國固非樂,歸鄉未必歡。

何須自生苦,舍易求其難。

秋懷奉寄朱補闕

唐•武元衡

上苑繁霜降,騷人起恨初。

白雲深陋巷,衰草遍閒居。

暮色秋煙重,寒聲牖葉虛。

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已制歸田賦,猶陳諫獵書。

不知青瑣客,投分竟何如。


深秋已至,寒風捲起

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能想起穿秋褲

願你心有暖陽

無懼風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