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這麼叫了,你喜歡的大玉兒根本不是孝莊太后

歷史上事業有成的女強人不少,很多人喜歡的大玉兒,實際上叫布木布泰的孝莊必須榜上有名。

等等,不是說我們喜歡的大玉兒,真實歷史上的布木布泰不是孝莊太后嗎?

沒錯,布木布泰是孝莊,但卻不是孝莊太后,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古代人那複雜的名號體系。

別再這麼叫了,你喜歡的大玉兒根本不是孝莊太后

對普通百姓來說,一般的對外稱號就是姓名,文人學子或世家子弟會另外有表字或號,這些也都屬於平常人的可控範圍之內。但是對皇室成員來說,除了姓名、表字之外,更龐大繁雜的名號體系則是封號、徽號、諡號,如果該皇室成員是皇帝本人,則還有廟號,以及年號……

今天咱們就以清朝為例,說說這些號,都是什麼名堂。

皇帝的廟號和年號

簡單來說,廟號是皇帝駕崩之後,由接任皇帝為先皇擬定的,為什麼叫廟號呢,因為這是在太廟接受祭祀時候才用的,太廟裡的名號。比如建立清朝的皇太極,他的廟號是清太宗,他的兒子福臨,廟號是清世祖。

別再這麼叫了,你喜歡的大玉兒根本不是孝莊太后

一般後世子孫在稱呼先皇時都會用廟號,例如經常在電視劇中出現的太后勸諫皇帝:你這樣怎麼對得起太祖太宗啊!

而年號則是皇帝在剛剛登基時為自己定下的,並且成為在位期間全國範圍內使用的紀年,比如乾隆就是愛新覺羅·弘曆的年號,他在位期間的紀年就是乾隆元年至乾隆六十年。在這裡需要明確的是,乾隆退位之後,就要使用下一任皇帝的年號了,也就是嘉慶。而此時的弘曆作為太上皇,既沒有年號也沒有廟號,直到他去世之後,才有了廟號“高宗”。

別再這麼叫了,你喜歡的大玉兒根本不是孝莊太后

后妃們的封號和徽號

在討論封號和徽號的區別之前,必須先引入一套另外的體系,那就是“職稱”。對古代宮廷的后妃來說,大概畢生的精力都用在考職稱這一件事上了。

我們所說的職稱就是妃子們的位份,在等級制度極其森嚴的封建社會,提高位份不光能獲得更多的工資和福利,更主要的是可以獲得對應的權力,比如《甄嬛傳》中的華妃就可以分分鐘賞給夏冬春整套的“一丈紅”,其他低位的妃嬪則不行。

別再這麼叫了,你喜歡的大玉兒根本不是孝莊太后

而封號,則是對后妃們職稱的一個個性化加分項。

比如大名鼎鼎的魏瓔珞魏女士,在最初進宮時的職稱是貴人,並且沒有封號,因此只能稱為魏貴人,直到晉封嬪時,乾隆賜下了封號“令”,才能稱為令嬪。

別再這麼叫了,你喜歡的大玉兒根本不是孝莊太后

一般在同級別職稱下,有封號的妃嬪要比沒有封號的妃嬪級別略高,還是參照電視劇《甄嬛傳》,夏冬春和甄嬛初入宮時位份都是常在,但夏冬春只敢欺負安陵容,原因就在於她是個沒有封號的常在,而甄嬛則有個封號“莞”。

妃嬪們的封號都是由皇帝賜下,因此封號也會極大程度上反映出皇帝對這個人的寵愛程度,比如皇太極的最愛宸妃海蘭珠。

皇太極在初建清朝時,參照明朝後妃制度設立了五宮后妃,除中宮皇后哲哲之外,另外四妃分別是關雎宮宸妃、麟趾宮貴妃、衍慶宮淑妃和永福宮莊妃。這麼一對比,宸妃的封號就顯得異常特殊。宸是指北極星所在,常被認為有帝王、帝位之意。

別再這麼叫了,你喜歡的大玉兒根本不是孝莊太后

歷史上首次出現“宸妃”的封號,是唐高宗李治想為武則天設立的位號,但因為大臣反對,當時的武昭儀才沒有獲此封號。

至於徽號,則和現任皇帝的後宮妃嬪們沒有關係了。徽號也叫尊號,是皇帝、皇后、皇太后在世時的稱號。皇帝的尊號一般由大臣請上,皇太后的尊號一般由皇帝上,而皇后嘛,一般沒有尊號……

說回我們喜歡的大玉兒,真名布木布泰的孝莊。她在做皇太極妃子時封號是“莊”。順治登基之後,莊妃的職稱變成了皇太后,此時的她還沒有徽號,只是為了和哲哲皇太后區分,稱聖母皇太后。直到順治八年福臨親政之後,才給母親上了徽號,成為了昭聖慈壽皇太后,簡稱昭聖皇太后。

別再這麼叫了,你喜歡的大玉兒根本不是孝莊太后

而徽號這個東西最大的神奇之處在於,是可以多次上的,每次新上的徽號,都會被加在原徽號之後,於是就出現了不管怎麼樣我們都記不住的稱號。順治朝昭聖皇太后最終的徽號是“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在康熙即位之後,不僅將祖母的職稱由皇太后升級為太皇太后,也同樣屢上徽號,成為了“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而我們最常說的“孝莊”,指的是諡號。

皇帝皇后都要有的諡號

諡號,就是一個人去世之後,用文字對其一生進行評價。但清朝皇帝的諡號,明顯不僅僅是評價這麼簡單。

像漢武帝,諡號孝武,能很清晰的感受到他征伐的一生。再看看乾隆的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恐怕誰也不能摸著良心說這就是對弘曆一生的評價吧。因此清朝的諡號,也可以叫尊諡,更像一種死後的尊號。而清朝的諡號也可以累加,這也是更像尊號的一個地方。

為什麼說布木布泰不是孝莊太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把名號體系和職稱體系搞混了。

別再這麼叫了,你喜歡的大玉兒根本不是孝莊太后

康熙為布木布泰上的諡號是“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而後雍正和乾隆又屢次加諡,最終成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劃重點,這裡是皇后而不是太皇太后喲,更不是皇太后。

為什麼原來的皇太后、太皇太后去世之後就變成皇后了呢,簡單來說,就是不能差輩兒啊。

原則上說,皇太后去世之後是要和先皇帝合葬的,先皇帝的靈位上寫皇帝,旁邊的老伴兒靈位上寫皇太后,這不瞎整麼?所以每一位去世的皇太后、太皇太后,她的人生終極定位都是“皇后”。而生前在太后位置上的徽號,則不能再用了。

別再這麼叫了,你喜歡的大玉兒根本不是孝莊太后

所以如果想稱呼布木布泰為孝莊,那對應的職稱就是皇后;如果想稱呼她為太后,那麼就要用昭聖與之配套。而電視劇中出現的“我孝莊”,更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