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没领过兵、打过仗,为何一出手连项羽都不是对手呢?

我不是小孩请别拿糖敷衍我


韩信出身卑微,曾经混的连饭都吃不上,但他却熟知兵事,用兵如神,灭三秦,伐赵代,平定三齐,联合诸侯共同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在军事上,韩信历史地位极高,历朝历代名将排序,他都名列前茅。那么韩信兵法学自何处呢?

韩信,淮阴人,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历史地位极高,有“兵仙”之称。

秦末,皇室无道,天下烽烟四起,到处都是反抗秦朝的势力,韩信也投入到了反秦斗争中,他投奔项梁,先后在项梁、项羽帐下任事。多次献计于项羽,不被采纳,于是离项羽而去,想转投刘邦。路遇夏侯婴,两人交谈之下,夏侯婴大为惊讶,视韩信为天人下凡,于是极力向刘邦推荐,刘邦给了韩信一个治粟都尉的官职。韩信在刘邦处也无法施展才华,于是再次离去,准备转投他处。萧何得知韩信离去,来不及通知刘邦,骑快马追击韩信去了。当时,刘邦帐下常有士兵逃离,他以为萧何也离他而去,大惊失色。正在这时,萧何将韩信带了回来,再三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将军队交给他统领。

韩信掌管军队后,日夜训练,等待时机。恰在其时,齐地的实力派田荣因对项羽分封不满,驱逐了项羽分封的齐王,自立为王。项羽亲自领兵讨伐田荣。田荣是原齐国贵族,深得人心又善于用兵,项羽一时也无法击败他。韩信利用齐楚交战之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突袭了三秦。等到项羽杀死田荣,三秦之地早已归属了刘邦!三秦已成他人口中肉,项羽却陷入了三齐反抗的汪洋大海中!刘邦借机联合诸侯统帅五十六万大军杀入楚地,攻克了楚国都城彭城!项羽得知,点起三万精锐骑兵,轻装前进,连夜奔回彭城,以摧古拉朽之势,直杀的诸侯联军尸横遍野,五十六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刘邦的妻子家人也被项羽俘虏。

击败刘邦后,项羽又回师齐地,平定了齐地的叛乱,令齐王归国。

韩信则利用这段时期平定了赵代,威服了燕地。稍作修整,挥大军南下,直取三齐。齐王不敌韩信,再次逃亡楚国求救。项羽命龙沮为大将,尽起楚国二十万精锐士兵,支援齐国。临行项羽许诺龙沮,击败韩信后由龙沮掌管三齐。龙沮受此鼓舞,一心想做齐王,于是不听部下合理建议,强渡潍水攻击韩信。韩信事先已在潍水上游加固大堤,阻断潍水上游,等到楚军渡至河中央时,韩信命人将上游决堤,于是大水倾泻而下,楚军淹死者不计其数!韩信趁机率军猛攻楚军,龙沮战死,楚军全军覆没!

龙沮之败,直接损失了楚国最为精锐的二十万主力部队,对项羽的打击极大。然而项羽终归是项羽,即使在兵力占据绝对劣势下,刘邦、彭越、英布之流也远非其对手,接连败于项羽之手。刘邦不得已拜韩信为齐王、彭越为梁王,意图联合各路诸侯合力剿杀项羽。韩信本来怨恨刘邦不给他封王,但他也知道以自己之力远非项羽对手,于是便接受了刘邦的分封,起兵加入到了围剿项羽的阵营。

天下诸侯都知道项羽勇武难当,用兵出神入化,其麾下骑兵就像是一把利刃一般,所向披靡!以一己之力是没有任何机会击败项羽的,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才能击败项羽,进而获得逐鹿天下的机会。于是各怀鬼胎的各路诸侯为了一个消灭项羽的目的走到了一起,他们集合起军队交给韩信统一指挥。

此时,诸侯联军集合了四五十万军队,项羽只有不到十万的疲弱之师,大部都是老弱伤残,能战斗者只有十分之一二。诸侯联军强而楚军弱,补给线又被彭越切断,楚军伤病众多,项羽又素来爱护士卒,不忍心将伤兵抛弃,楚军丧失了机动能力,被诸侯联军围困于垓下!

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围困时日越久,伤亡越大!项羽开始突围!

诸侯虽然围困住了项羽,但是仍忌惮项羽的勇猛!没有与之交战的信心。韩信于是将诸侯军队分列两翼,自己统帅汉军和齐军坐镇中军。作战开始后,项羽异常勇猛,率领亲兵直突韩信坐镇的中军,韩信趁势回收阵容,诸侯在两翼包抄过来,切断了项羽与楚军的联系。项羽将计就计一味猛冲,韩信中军抵挡不住,几十万大军的包围圈竞被项羽冲破,突围而去!

然而上天还是眷顾韩信,项羽突围后却迷路了,在乌江边被汉将吕马童等人追上,数千名汉军顺势包围了项羽。好一个楚霸王,即使面对数百倍的敌人仍气壮胆大,率领仅存的24名士兵冲突入汉军阵营,直杀得汉军鬼哭狼嚎,不敢接近,项羽命令部下投降,部下全都拒绝投降,虽项羽一起自杀身亡。

垓下之战,四面合围,虽未能困住项羽,但未项羽后来自刎埋下了伏笔。韩信用兵得当,如果换作他人,断无突围之可能,若干年后同样勇猛无敌的冉闵就是死在这种战术之下!

韩信立下不世之功,其军事才华被后世所赞誉,那么他的军事才华源自于哪里呢?

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打了三秦一个措手不及,分封在三秦的是原秦国降将章邯等人,二十万关中子弟在他们手中被诸侯联军坑杀,所以他们在三秦是不得人心的!然而即便如此,章邯还是坚守孤城近一年之久!如果韩信与章邯位置调换,韩信未必能守这么久!

伐赵之战,陈馀自恃老字号革命战士,听不进部下利用井陉口地势伏击韩信的合理化建议。

先期与韩信作战的除了章邯之外,其他如魏豹、陈馀、龙沮,要么不知兵用兵,要么骄傲自大,给了韩信击败他们的机会!所以说一个人成功有时候自身未必有那么大的能量,敌人的昏招也是自己成功的阶梯。

此外,韩信曾在项羽帐下任事,肯定看到过项羽排兵布阵,对他不会没有任何帮助。

韩信善于用兵,能掌控大部队,但是战术灵活较项羽还是差了那么一些。项羽之所以失败起败在后勤补给,非战之罪。



南集仙翁


韩信的军事才能应该是在实战中不断积累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韩信年轻的时候,是经常连饭都是吃不起的,要靠别人的接济。

韩信之后从军投靠了项梁,虽然是一名普通士兵,但韩信参与了项梁军队的每一场战斗,我们都知道,项梁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将领,在项梁的麾下,韩信自然也能学到不少东西。而后,在定陶之战中,项梁在定陶一战中,因为过于轻敌,被秦军偷袭,项梁惨败,韩信侥幸逃过一死。

项梁死了之后,韩信辗转成为了项羽的部下。韩信虽然没有受到项羽的重用,屡次提建议也没有被项羽采纳,但韩信在项羽这里也可以学到很多实战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充分了解项羽的品性,用兵习惯,谋略策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韩信是典型的谋战派的代表人物,古语云上兵伐谋,在楚汉战争中,韩信自然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比如说四面楚歌,显然是击溃楚军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

历来都有人争论究竟是项羽强还是韩信强,就军事能力而言,我认为韩信比项羽略高一筹。





小宇聊文化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被后世誉为“兵仙”!那么为什么韩信横空出世,就能势如破竹,在军事上取得辉煌战绩?

事实上,如果韩信第一战面对的是项羽,他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说韩信一出手连项羽都不是对手,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韩信在面对项羽时,明显就是底气不足,而且他也不是项羽的对手。

韩信早年投靠项梁,项梁死后又跟了项羽,做了执戟郎中,韩信在项羽军中应该学习到了不少项羽的战略战术,比如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学项羽的破釜成舟,韩信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大,这也是他日后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韩信之前没领兵打仗过,但是后来一出手项羽都不是对手,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分几点说明。

首先,韩信这个人从小心气就高,不肯跟普通人为伍。所以在他爹妈死后自己就到处流浪没有吃的就讨吃的,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都背着一把剑,一把象征着尊贵身份的剑。还有一件事就是孙子兵法不离身,这个可以从后面韩信的战法中可以看出来。所以除了讨吃的外所有的时间都在研究兵法韬略计谋。这种人即使放到当代也是很可怕的,整天就围着他那点事在琢磨在想,那么其他人肯定没有韩信领悟的兵法之深。

其次,韩信这个人悟性很高。在刘邦帐下做治粟都尉的时候就想出了划时代的管理思想——推陈出新。这个在当时是没有人有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的,相当于韩信是比当代的战略管理思想要高出一个维度,打起仗来就是降维打击了。哪里有不赢的道理。

再次韩信很努力。虽然一个人生下来就是某方面的天才,如没有后天去努力,那么不管有多少天才,最终都会成为王安石哀伤的“仲永”。反观韩信,即便是没有从军之前,他也不是只拿着一把剑东游西荡、无所事事,还做着成为大将军的白日梦。相反韩信每天不忘在地上用石子演练排兵布阵之法,反复推敲作战方案,经常是投入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不过韩信经常吃不上东西,这个“忘食”应该是不情愿的。后来韩信投奔了项羽,更能耳闻目睹一些真实的战例,这就更增加积累了丰富的临战经验。特别是利用给项羽当门卫的便利,韩信经常进入中军大帐,用项羽的那一大堆沙子临摹战法,然后再与项羽的真事战例做比较,做到取长补短,优化战术的效果。可惜的是项羽眼睛始终看的是天,所以无视身边大才的存在。

最后,韩信的另外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之前他一直是默默无闻之辈。对于项羽这种狂傲到天上的人来说不会正眼看韩信的,也不会太过于防备,所以就在战场上吃了韩信的巨亏,致使被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骗过。当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

总的来说韩信之前没打过仗,一开打就把项羽打得促手不及的原因就是韩信这个怪人对兵法理论吃的透彻!然后再加上自己超越当代人的悟性天资从而运用自如。所以能一举击败项羽,成为刘邦定鼎中原的第一大功臣!


犯我mc虽远必诛


大家不要忘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就是从项羽那儿学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学过历史人都知道,在投奔刘邦之前,韩信一直在项羽那儿当执戟郎中,说穿了就是守在项羽帐前保安。本来嘛,他从小就对将来能指挥千军万马作为自已远大理想,自然不会轻易放弃每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如今,他直接面对当时最优秀军事统帅,这样机会恐怕千年也难等上一回。所以,每当里面高级将领与参谋们在召开军事会议时候,韩信都会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倾听。天长曰久,竞被他也看出些门道来。有的时候,里面的人会为哪种作战方案最佳,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韩信忍不住会冲进去,大声与他们争论起来,大胆提出自已方案。项羽多次警告,你就是一看大门的,这里没你什么事,少哆嗦。可韩信是个驴脾气,依旧我行我素不改初衷。项羽忍无可忍将他打了个半死。心灰意冷韩信听说了目前郁郁不得志而又礼贤下士刘邦,便决定去投奔他。项羽做梦也想不到,自已最后的灭亡竞是来自于自已身边一个小小保安。韩信已经在他那儿功德圆满修行毕业,也成为了一代军事奇才。只是他项羽没发现而已,眼睁睁把一个人才送给了对手。



爱你的鹰


项羽在军事上从来没有打败过韩信,倒是韩信的军事能力公认远在项羽之上。

韩信本来是小兵出身,做过项羽的执金吾,就是站在后面执戟做依仗的。但项羽根本没有识人之能,导致韩信出走投靠刘邦。纵观韩信的一生,可谓攻必取战必胜,暗渡陈仓败章邯、故伎重演破魏王、背水一战平赵国、乘胜追击下燕代、以少胜多定齐国、半渡而击杀龙且、垓下楚歌灭项羽。

项羽为人过于刚愎,虽然兵力雄厚,却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控制诸侯,戏下分封留下了祸胎,身边人才全部走光,这些都为后来形势转变埋下伏笔。

项羽武力值在当时是无人能比,但是行军打仗不是仅靠武力,这点在后面历史上又出现个相似的英雄--吕布。同样是武力值超高的,但执政能力都不太行;同样项羽有范增,吕布有陈宫,都是领导能力欠缺。不知道什么时候历史上还能出这样的人物了?两个虽败,只是在人们心中还是英雄!





閠圡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被后世誉为“兵仙”!那么为什么韩信横空出世,就能势如破竹,在军事上取得辉煌战绩?

事实上,如果韩信第一战面对的是项羽,他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说韩信一出手连项羽都不是对手,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韩信在面对项羽时,明显就是底气不足,而且他也不是项羽的对手。

韩信早年投靠项梁,项梁死后又跟了项羽,做了执戟郎中,韩信在项羽军中应该学习到了不少项羽的战略战术,比如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学项羽的破釜成舟,韩信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大,这也是他日后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韩信之前没领兵打仗过,但是后来一出手项羽都不是对手,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分几点说明。

首先,韩信这个人从小心气就高,不肯跟普通人为伍。所以在他爹妈死后自己就到处流浪没有吃的就讨吃的,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都背着一把剑,一把象征着尊贵身份的剑。还有一件事就是孙子兵法不离身,这个可以从后面韩信的战法中可以看出来。所以除了讨吃的外所有的时间都在研究兵法韬略计谋。这种人即使放到当代也是很可怕的,整天就围着他那点事在琢磨在想,那么其他人肯定没有韩信领悟的兵法之深。

其次,韩信这个人悟性很高。在刘邦帐下做治粟都尉的时候就想出了划时代的管理思想——推陈出新。这个在当时是没有人有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的,相当于韩信是比当代的战略管理思想要高出一个维度,打起仗来就是降维打击了。哪里有不赢的道理。

再次韩信很努力。虽然一个人生下来就是某方面的天才,如没有后天去努力,那么不管有多少天才,最终都会成为王安石哀伤的“仲永”。反观韩信,即便是没有从军之前,他也不是只拿着一把剑东游西荡、无所事事,还做着成为大将军的白日梦。相反韩信每天不忘在地上用石子演练排兵布阵之法,反复推敲作战方案,经常是投入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不过韩信经常吃不上东西,这个“忘食”应该是不情愿的。后来韩信投奔了项羽,更能耳闻目睹一些真实的战例,这就更增加积累了丰富的临战经验。特别是利用给项羽当门卫的便利,韩信经常进入中军大帐,用项羽的那一大堆沙子临摹战法,然后再与项羽的真事战例做比较,做到取长补短,优化战术的效果。可惜的是项羽眼睛始终看的是天,所以无视身边大才的存在。

最后,韩信的另外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之前他一直是默默无闻之辈。对于项羽这种狂傲到天上的人来说不会正眼看韩信的,也不会太过于防备,所以就在战场上吃了韩信的巨亏,致使被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骗过。当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

总的来说韩信之前没打过仗,一开打就把项羽打得促手不及的原因就是韩信这个怪人对兵法理论吃的透彻!然后再加上自己超越当代人的悟性天资从而运用自如。所以能一举击败项羽,成为刘邦定鼎中原的第一大功臣!


背后有光的人


首先大家都了解,韩信他是汉初三杰,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而项羽也被后世奉为“战神”。那么我们可以肯定韩信并不是大家所说的庸才,而是一个有实力的军事家,不然我国历史上出现很多的典故从哪里来的,虽然他只是从一个小卒开始做到将帅的,但他很有谋略,所以才得到萧何的举荐,刘邦的拜将。


说到项羽与韩信交战,其实他俩正儿八经的正面交锋也就一次,那就是“垓下之战”,而这战之后,项羽悲愤自刎乌江边,所以说也不能完全认为项羽遇到韩信就失败一说。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注意到,项羽失败的原因有二:首先是个人英雄主义,一意孤行。其二就是战略重点失误,围着刘邦穷追猛打,本着擒贼先擒王的策略。而刘邦注重大局,我们不难看出,刘邦听取了韩信的建议,那就是“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荣阳”,虽然这建议很冒险,并且损失惨重,但一年多时间里也消耗了项羽的军力,但实际韩信这时灭赵攻齐平燕,完全占据了北方,进而形成了合围之势,可以说项羽已经失去了有利局面了。垓下之战是项羽与韩信的唯一一次交手,在合围垓下之后,韩信才有指挥权,而项羽当时也只剩下十万军队,而韩信手里至少有三十万军队,可以说这场战争韩信已经稳操胜券了,项羽此时能不败吗?一个兵仙,一个战神到底谁厉害,我们不能去假设。但从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也许项羽败于韩信是刘邦设的一个局,很有远见的大局,以致我们后人总以为项羽不是韩信的对手。


杂趣杂论


为什么说韩信没有领过兵,没有打过仗,但是他一出手,项羽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为何不敌呢?其实并不然,因为真正韩信与项羽交手并将他打败的唯一一场战役就是垓下之战,在此之前,其实韩信一直并没有正面的和项羽交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现在热火朝天的一款手游就是王者荣耀,里面也有一款人物叫韩信,而韩信所打的职位是什么呢?就是打野,打野并不是和敌方正面的对线,而是偷发育然后发展起来在于对方交手,而历史上的韩信也是如此,其实对抗项羽的主力军的都是刘邦率领的军队,“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刘邦真的是在死扛住项羽,供韩信发育。韩信就在这时去北方打野,他的兵仙的称号也是从那时开始传来的,才有了那么多胜利的战役。


纵观韩信的诸多的战役中,“明修栈道,暗度成仓,”应该是比较著名的一次,率领汉军一举击败章邯、董翳、司马欣三人,是刘邦可以还定三秦,当时试想一下,章邯早已被项羽破釜沉舟的一战中打的是早已不如从前,后来他投靠了项羽,百姓的心目中自然是非常的记恨于他,反观刘邦的军队就不一样,号称仁义之师的汉军自然是深得民心,俗话说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韩信打败章邯等人一切都是意料之中。”

井陉之战

其次韩信的确是在军事上有着过人的天赋,井陉之战中,韩信带领三万多的汉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将陈余批示的二十万赵军全部打败,从此韩信的威名也是名震天下,颇有当年西楚霸王巨鹿之战的雄风。最后的项羽也是拜在了韩信的手上,虽然韩信没有与项羽多次的正面交手,但是不得不说这也是兵家的战术而已,所以韩信的厉害在于他能将兵法全部的用在战场之上,唯我独尊,所以这也是韩信得以被后世尊敬。

其实想要获得成功项羽是显然不能的,他过于的骄傲自大,曾经韩信是项羽帐下的一名小将,可是项羽有眼不识泰山,将来打败他的恰恰是这名小将。如果项羽当时可以向刘邦一样的重用人才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司徒历史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兵家四圣之一,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韩信的主要功绩是为刘邦制定汉中对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开启著名的楚汉之争,后单独领兵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最后南下与刘邦汇合灭楚于垓下,威震天下。萧何誉他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韩信出身低微,穷的饭都吃不饱,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军事理论学习,为何会取得如此成就呢?这是很多人感觉比较奇怪的事情,也算是千古之谜。

其实,类似韩信的例子很多,比如刘邦,他也没有去过干部学校进修,但是很会统御部下,虽然吊儿郎当脾气不好,但是大家都肯为他卖命。诸葛亮出山前也没有带过兵,但是却料事如神,辅助刘备站稳脚,后来南平孟获,北伐中原,打的司马懿和曹魏没脾气。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后来做了和尚,但是却用兵如神,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强大的割据势力,并把蒙古势力赶出了中原,建立大明王朝。

其实不难看出,这些人的成功,都是在军事生涯中慢慢积累和总结,在实战中成长起来的。韩信也不例外,韩信投入项梁军的后,几乎参加了项梁军的每一次战斗,攻占彭城击败秦嘉,援救东阿大败章邯,再战濮阳截断秦军。韩信在战争中逐渐有了窍门,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韩信投到项羽麾下后多次尝试用自己的策划影响项羽,却得不到项羽赏识,“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其实,从背水一战可以看出,韩信应该读过一些兵书,有一定的基础。

背水一战胜利后,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可见,韩信不但读过兵法,而且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所以能成为人之翘楚。值得一提的是,徐晃也搞过背水一战,马谡搞过置之死地而后生,但都失败了,这就是尽信书的坏处,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兵法,只会失败,这就是韩信的高明之处!


对话历史


1、首先这个命题成立的前提是:项羽的确是被韩信打败的。显然从史料记载来看,韩信对刘邦打败项羽赢得楚汉战争中有着重要作用,确实也曾打败过项羽,但项羽的战败却并不能说完全是由韩信,毕竟韩信和项羽作战时项羽已经左右受敌疲于奔命了。这其中至少有刘邦在后面的支持,张良等人的计谋,韩信就不免有钻空子的嫌疑。

2、再者韩信在投靠刘邦时没有领过兵打过仗,项羽在起兵前也没有领过兵打过仗。甚至可以说项羽就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军事家。史料记载项羽曾和项梁学习文化没有学成,学习兵法也是半途而废没有学成,可这并没有影响他指挥作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