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三次叛逆期,處理不妥可能會廢掉一個孩子

從嬰幼兒到成年人,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孩子逐漸擁有自己的“小宇宙”。當他們有一天突然不停地跟你說“不”的時候,表明孩子自己已經開始學會思考和判斷。

此時,很多父母卻突然慌了,讓父母們開始焦慮是:孩子突然不在自己的掌控範圍內了,出現各種“叛逆”,怎麼辦?

“叛逆”只是孩子違背大人的意願,對孩子來說,這是一次成長的蛻變。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共會出現 3 輪“叛逆期”,每一次叛逆期來襲,作為家長,你知道該如何處理嗎?

早期教育:三次叛逆期,處理不妥可能會廢掉一個孩子

第一次叛逆期:2-3 歲

孩子自從可以站立邁開第一步時,自我意識也開始變得強烈了,對於不喜歡的事物,或感到不舒服時會產生抗拒心理,甚至有反抗的肢體動作。

經常說“不”:我不吃、我不要、我不去;當大人讓孩子喊叔叔阿姨時,他表現的更加強烈,即使被逼的滿臉通紅依舊不喊;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家長命令他改正時,他自己也知道錯了卻怎麼都不道歉,也不會改正,甚至拳打腳踢來反抗。

專家解讀:

孩子有點任性,偶爾耍耍脾氣很正常,但如果經常如此,甚至變本加厲就要小心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行,避免孩子得到錯誤的信息和行為導向。父母應該做到:

1、學會控制情緒,任何時候不要在孩子面前亂髮脾氣;

2、學會引導和溝通,糾正孩子的錯誤時,不要著急讓孩子一下就改過來,要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3、杜絕任何暴力行為,否則孩子的叛逆會變本加厲,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思考方式。

早期教育:三次叛逆期,處理不妥可能會廢掉一個孩子

第二次叛逆期:6-8 歲

孩子在升入小學前後會有明顯的變化,而且這個過度非常明顯。在學校中學到新鮮的知識和理念,結交更多的朋友,心智也會逐漸成熟,很多孩子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秘密”。

家長在孩子上學後,會利用家長的“專權”打聽孩子的學習情況,擔心孩子學不好、考不好,經常詢問在學校交了什麼朋友等等。如果考試失敗,孩子覺得無法面對家長,就會產生抗拒心理,認為家長不愛自己,只關心成績。

早期教育:三次叛逆期,處理不妥可能會廢掉一個孩子

專家解讀:

1、講究方式方法,謹慎處理,切不可過於暴躁,把親子關係推向極端。因為這個時期的叛逆,家長面對的不再是懵懂的小孩,而是一個已經擁有更多秘密的小學生。

2、家長要接受自己孩子不好的方面,孩子在上小學初期,成績不好很正常,因為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需要一個適應期。家長切忌一味督促孩子學習,忽略孩子身心發展,相反,要鼓勵孩子好好玩,靈活安排時間,該玩的時候玩,該學的時候學,“要學就學個踏實,要玩就玩個痛快”就是這個道理。

3、經常耐心詢問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每一天睡覺前問問孩子在學校一天的收穫;主動讓孩子邀請同學來家裡玩,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早期教育:三次叛逆期,處理不妥可能會廢掉一個孩子

第三次叛逆期:13-17 歲

如果你的孩子在前兩個叛逆期的表現不明顯,那第三個叛逆期卻很難躲掉了,因為青春期的叛逆孩子真是出了名的不聽話。

青春期也是發育期,生理和生理的同時變化讓孩子心生浮躁,經常看周圍的人和事都不順眼,遇到困難挫折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做事容易衝動,對於父母的好意也總是不領情,的確是讓大人操碎了心。

早期教育:三次叛逆期,處理不妥可能會廢掉一個孩子

專家解讀:

1、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最需要的是“知己”,需要別人傾聽他、理解他。因此,家長不需要想方設法來改變孩子,只需要靜下來和孩子做朋友,不逼問、不責罵,只做孩子的“聽客”。

2、父母的信任對孩子走出叛逆極為重要,只有讓孩子坦誠的向父母吐露心聲,父母才能幫助孩子打開心結。

3、父母要意識到,要想讓孩子改變,我們需要先放低自己的姿態,不要去偷看孩子的日記,也不要試探他是否早戀。尊重和信任孩子,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