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锻炼让孩子胆子变大?

ttz1291666822


说到怎么让孩子胆子变大,跟几个方面是有关系的。

一个是孩子的先天个性;

第二是成长环境;

第三是父母的态度。

我们分别来说一下。

1、孩子的先天个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从不同的维度出发,既可以分成内向、外向;又可以分成热情、冷淡或者是暴躁、任性。再或者又可以分成较真、害羞、散漫或者是好动型。

这么多的个性划分,如果分别罗列出来,对于我们用于判断自己孩子的先天个性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益处。因为你会发现,似乎自己家的孩子,各种类型的都会有一些,特别明显是哪一类型的孩子,实际上并不多。大多数的人,都是混合型的性格。

同时,在不同的环境之下,他的表现也是可以完全相反的,比如有时候他会特别的害怕,有时候他却能做到非常的勇敢。这些并不是因为先天个性所直接影响的。

在这里,我们只需要明白,先天个性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可以了。

2、成长环境对孩子,是如此的重要

对于性格,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是这样定义的:“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二者之间的混合物了。”

什么意思呢?

先天只是倾向,代表的是可能性。

而孩子的性格成形,是跟其成长的环境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就像印度狼孩一样,虽然出生时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但身处于狼群的环境之中,长期的影响之下,狼孩只是在肉体上是人的形态,而在自我精神与定位上,与一头狼无异。这样的事例说明,后天的环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能够改变整个人的一生。

3、父母对待孩子,那是法官与判官的混合

在父母的眼里,对自己的孩子总是会有一些判断与决断,比如,我家的邻居,找我报怨自己9岁女儿不会跟人打招呼,他用的是定性的判断:我女儿很没礼貌。该怎么让她变得礼貌呢?而这位爸爸眼中的有礼貌,实际上就是要女儿会主动与人打招呼。

这个跟礼貌是对等的吗?

我想大家一定有自己的判断。

实际上,他女儿常和我女儿玩,这个害羞的小女孩,除了不太会主动叫人,对我和庭妈的态度,是尊重又顺从的。我从来不觉得她会很没礼貌。

说了这么多,把以上三者结合来看,我们就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了:
孩子的先天个性只是基础条件,只要后天的成长环境能够保证,特别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能有正确的引导与做法。那么,让一个显得“胆小”的孩子变得勇敢,是有很多可能性与有效的做法的。而父母的态度,是决定孩子个性的最重要因素,是点石成金,还是有眼无珠,主要看父母。


不要把孩子的胆小,都推给先天(他天生胆小),也不要只看环境,只要发挥好人的因素,特别是父母的因素,改变就会变得容易。


好,兜这么一圈,下面进入正题,怎么让孩子变得胆大。

1、父母以身做则,孩子有样学样

孩子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很多父母是这样做的,不用怕,勇敢的去做吧。加油,不要做个胆小鬼哦。

类似这样的话,是不是很多家长都有说过的?这样的话说了,会发现对孩子没用,人家不听你的,该磨蹭还在那磨蹭,于是父母就下了结论,胆子太小了,怎么这么差劲啊!

有时也跟我抱怨,我也鼓励他了,也给他加油了,怎么就是不愿意行动呢?

实际上,我们这样的做法,对孩子还是没做到换位思考。

对于孩子来说,未知的、黑暗的空间里,到底有什么,会让他们感觉到紧张害怕,同时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就会加上自己的很多想象。

看到了这点,我们这样来做,这也是我跟我女儿经常做的:

女儿跟我说,爸爸我好怕,屋里黑黑的!

我说,好,那爸爸来消灭怪兽,跟我来。

于是我女儿躲在我身后,我们冲进房间,瞄准藏在某个角落里的某个怪兽开火,最后我跟女儿说,怪兽都消灭完了,你可以出来啦。

小家伙笑嘻嘻的欢呼起来。

我不会指责女儿胆小,但我会带头去面对未知的恐惧,她从我的身上看到和学到了我的做法,哪怕看起来挺傻又挺搞笑的,但对孩子就是有效果。

以后像这样的事情,父母不妨试试。

2、不论怎么样,少说胆小,更多的是对孩子的肯定

肯定什么呢?我们是可以层层来做这样的事情的。

当孩子真如我们所说勇敢的面对一些事情时,请肯定他的努力及得到的结果。

当孩子有所尝试时,我们肯定他这个努力的过程,哪怕看起来还是退缩的部分更多些。

即便孩子真的不敢尝试,也要帮他解围,同时畅想下一次,比如这样:好吧,看来这次的怪兽比较厉害,我们庭宝没战胜它们,不过让它们等着,下次我们一定能干掉它们的。

这样,紧张害怕的孩子,却发现爸爸妈妈总是站在自己这一边,不论再怎么样,都给予实质的支持而非批评。小家伙在下一次时,就更加愿意去尝试,去突破自己了。

3、制造仪式感很重要

只要孩子面对问题,敢于勇敢的去尝试,不论结果怎么样,一定要有仪式感。

我和我女儿的仪式感经常是:拍手、对拳、拥抱,我还会说,哇,你怎么做到的?你这次做得很不错啊,居然敢于突破了,爸爸很开心,来,拍手!

仪式感可以大大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这会让她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很多时候,事情是否重要,是否很有价值,是跟周围人的反应分不开的。如果大家都说干得不错,你自己肯定也会很开心,就会显得自信满满。

所以,好不好跟结果有时候还真没太大关系,只要有人喝彩,就能给孩子信心去做。

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威力,孩子会变得更加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同时会在开始前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很厉害,并且跟我们拍手,这样的这些动作,都会让外在的表现内化成为内在的动力。

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勇敢了。


4、绘本是有力量的,要善于借用绘本的力量

这个操作起来挺简单的,找些面对困难勇敢面对的绘本,跟孩子在读时一起讨论,讲得多了,道理孩子们就都明白,这远比我们自己讲道理效果来得更好。这里就不再详细的展开。

我们可以找像这样的绘本:《胆小鬼威利》、《我喜欢自己》、《达芬奇想飞》、《没有做不到的事》等等。

写在最后:以上的方法,都是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运用的,不论什么性格的孩子,什么样的事情,用以上的4种方法,都能有效的帮助孩子建立起信心,既简单又有效。更关键的是,还不用讲道理。
说真的,讲道理不仅孩子听不进去,有时候我们自己都讲得烦。
唯一要注意的是,坚持就是胜利,经常运用才能更加有效,我们越熟练,孩子越勇敢。



庭爸,7岁女儿的奶爸,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达人,欢迎关注我,让育儿更轻松

庭爸谈育儿


我妹妹的儿子天生胆小内向,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改变他的性格,她有意识的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经常和孩子小同学的家长们几家人一起经常聚餐,去户外野炊,游玩,鼓励儿子和其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让孩子自己去超市买一些简单的东西,现在孩子上初中了,胆子大了,性格也变外向多了,也很有主见,像变了一个孩子一样,所以说性格是天生的这话并不是绝对的。


赖咪宝宝


1、不要给孩子看恐怖的影片:

孩子胆小比较小,有时候是被吓着了,本来不是小的,所以不要给孩子看一些恐怖的影片,让孩子害怕了,产生了胆怯的心理。

2、不要常责备孩子:

家长如果经常的责备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会变得胆小的,不敢做事情了,生怕做错了,受到家长的批评指责。

3、多鼓励树立孩子信心:

没有信心的孩子都比较胆小,所以家长要多鼓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做简单的事情,锻炼孩子,让孩子找回信心。

4、多锻炼孩子:

平时多锻炼孩子,让孩子多在大人的面前说话,克服胆怯的心理,还有多参加一些比赛的活动,多接触其他孩子,接触更多的人,这样都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的。

5、参加特长班:

让孩子参加特长班,参加一些能够强身健体的特长班,如:柔道,武术等,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孩子的体格强了,自我感觉信心就强了。

6、不要溺爱孩子,不放手:

孩子比较胆小,可能是家长太溺爱了,家长什么事情都包办了,孩子什么事情都不用做,有事情就喊家长,让家长做了,遇到事情,孩子就不知所措,自然没有信心,没有胆量的。


90后宝妈育儿记


胆大我理解为两点:

一个是有勇气尝试自己未曾尝试过的事情,敢于挑战自己内心的恐惧;

另一个是见过世面的样子,人际交往不胆怯,陌生场合依然能从容面对。

培养勇气需要孩子迈过心理上的那个坎,俗话说的破胆。

首先,你得让孩子相信,他要去尝试的新事物是安全的,你可以带领他去完成这个任务,或者让他做主导,你做小跟班,增强他的安全感。

当他觉得安全感可以支持他做这事,这个事就成了。

也有安全感没达到需求的,不要强求,因为他在挣扎的过程中,内心恐惧感会更强,他体会到的只有害怕。

第二个需要孩子多见识,别闲麻烦,工作能带就带,各种场合能带就带,让孩子觉得随便哪种场合,都属于平常事。

另外,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自信的孩子在哪个场合都是胆怯的。

现在我能立马想到的就是小S的女儿,和王菲的女儿,对他们来说上T台、拍杂志、录音乐都属于平常事,自己的能力完全hold的住。

做好这些这事应该也成了。


小井教育感悟


个人感觉要分情况:

孩子胆子小是性格谨慎还是对某些场合某些事物胆小?

如果是性格方面,那家人可以多鼓励,多包容,最重要的,接纳孩子,不要认为这是个问题,任何事都要看两面,还是要多关注孩子的感受、情绪,多给他支持跟信任。

如果是孩子面对某些场合胆小或者倒退,倒可以实事求是的分析下:孩子害怕的是什么?进而引导他慢慢面对,进而尝试,建立自信。

个人建议


大自然手作


孩子胆子不大,是因为曾经受过某些事情刺激,或者家长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过多的去强调安全因素或过多的去制止了孩子天生好奇乱动的行为而引起的。可以让孩子去参加有资质,教育质量良好的户外拓展培训班,效果非常明显


雪花寂寞的站台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617d38748ee52e964b5c1e365499dde2\

广丰小陈vlog


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一是以大人经验看似简单的事,在幼小心灵中“非同小可”,您应该耐心讲解。或许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你讲的知识,但是讲解本身会让他感觉危险的程度在减弱,起码在这个时刻是安全的。二是支持,当孩子真的处于恐惧中时,他需要你实际的支持和陪伴,不仅限于口头安慰,最好在行动上让孩子感到你理解他。对于幼童来说,父母就是依靠,和父母在一起是绝对安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