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杨氏是何来历?为何需要二十万明军才能平定?

盛开的白鹤


播州,位于今贵州北地,辖地和今遵义市相当。唐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以“隋䍧柯郡之䍧柯县”为由,在䍧柯郡的北部地区,置郎州,领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等六县之地。



十一年,“省郎州并六县”,十三年,“又于其地复置播州及恭水等六县”,即在原郎州之地置播州,辖恭水等六县。“播州”之名,自此而始。此后,“播州”区划屡变,或为州,或为郡,或为都督府。

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改“播州”为都督府,置都督。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改播州都督府为“播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复播州郡为“播州”。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播州土著叛乱。次年,代宗命“荣率师南征,剿抚并用,蛮方永靖”,以罗荣为六州都督、沿边招讨使,负责率兵平叛,随后罗荣率兵凿山开道,剿抚并用,7年之后,播州叛乱被平定。

平定叛乱之后,罗荣被代宗“即其地分封,命世侯播土”,封播州侯,自此播州成为罗氏的世袭封地。

后罗氏统治了播州八十余年,历经四代传至罗太汪。大中十三年(859年),崛起于滇西北的南诏国向东扩张进攻播州,罗太汪战败,播州丢失。次年,唐宣宗派安南都护李鄠率兵击退南诏国,播州重回罗氏之手。



可好景不长,咸通二年(861年),南诏罗闽氏族部再次占据播州,罗太汪再次战败,后逃往泸州。乾符三年(876年),罗太汪在同族杨端的协助下,率八姓族人自泸州出发“迳入白锦,军高遥山。据险立呰,结土豪蒋、黄三氏,为久驻计。蛮出寇,端出奇兵击之,大败。”一举击溃占据播州的南诏罗闽氏族部。

后唐朝廷再次册封罗太汪为播州大首领,杨端为播州刺史,自此播州归罗氏、杨氏共同管辖,但是因罗氏后人太过无能,播州的最高统治权终被杨氏所夺。之后杨氏开启了对播州长达725年的实际统治,自唐末杨端入播,杨氏共传27世,至末代杨应龙败亡。


乾德三年(965年),杨端后人杨实率播州上下军民归附宋朝。宋廷诏建播州、遵义军与遵义县,虽设州县,但播州之地仍为杨氏所控。至宋亡,至元十四年(1277年)杨氏十六代土司杨邦宪上书忽必烈“本族自唐至宋,世守故土,将五百年,今愿纳土内附”归顺元朝,而后忽必烈授予杨邦宪绍庆、珍州、南平等处边宣慰使职。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杨氏十七代土司杨汉英被忽必烈册升为播州宣抚司,负责管辖贵州十九个长官司和诸苗族峒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贵州之地被明玉珍所占,杨氏二十一代土司杨铿归附明玉珍,明玉珍仍让其掌控播州。



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一统天下,杨铿遂归附明朝,明太祖让其仍领播州宣慰使,并“诏勅赐铿衣币”以示恩宠。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氏第二十九代土司杨应龙反叛明廷,万历皇帝命李化龙节制川、黔、湖广三省军务,率领20余万大军,分兵八路进剿播州。此后历经114天,李化龙始平播州,杨应龙自杀身亡,自此于公元724年在播州即已建立的杨氏世袭统治彻底宣告终结。



至于在播州之役时,对于仅仅只是拥有一隅之地,拥军不过数万的杨应龙,明廷动用20余万大军去平叛才能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播州优越的地理位置。播州地处西南高原,介于四川、贵州之间,山川深阻,地势险要。《续修四库全书·两朝平攘录》载:“封域南极牂牁,西连棘道,东西一千四十里,周围远近三千里,盖西南奥区也。西此出四川綦江、南川,为前门;西南出赤水、乌撒、水西、黄平,为后门;其东出湖广偏桥、沅州,为右肋。凡联三省,此地势西北堑山为关,东南俯江为池,中皆山谷盘亘。巉崖峻壁,跨接溪峒,人马不得并行。”



《华阳国志.南中志》亦载:“(牂牁)特多阻险,有延江、雾赤、煎说为池卫”。依史而载,我们可以得知播州地势的险峻,属易守难攻之地,凭借着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播州与中原道路的不通畅,所以一旦谁盘踞于此,即可迅速形成割据状态,而中原王朝对此也就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

当然,中原王朝要想征服播州并不是不可能,但因播州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周边都是崇山峻岭的地势,所以朝廷要想征服播州就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没有几倍于播州的兵力,及充足的粮草和军备,中原王朝很难彻底征服播州之地。

而这也是为什么历代的中原王朝都愿意接受播州杨氏的归附,毕竟要彻底占领播州,所得到的利益与付出完全不成正比。既然杨氏愿意归顺,朝廷也自然乐的开心。



2、丰富的物质资源。播州很难攻占的原因除了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独特的自然资源。“播州东西二千里,南北数百里,乐土也”,至唐时,播州就有了“稻粟再孰,无徭役”这样衣食无忧的繁荣之景。

同时,播州不仅拥有肥沃的农田,还有可放牧的牧地。此外,由于山林众多,播州可供采摘的植物资源,及狩猎的动物资源都十分的丰富。而凭借着这等丰厚的物质资源,播州完全可以做到不依靠外界,就可做到自给自足。

如此,当时的播州土司杨应龙就凭借着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物质资源一次又一次的抵御住明朝大军的进攻。


为此杨应龙的谋士曾自信的说道“本州山河雄壮,兵食充盈,又得群苗为羽翼,据而用之以图大事。……今朝廷说动兵征剿也,只是虚名。太爷今只预备粮草,整饬险隘,将五司七姓仇家扫荡以绝祸根。又将海龙囤修理,坚壁重关,以为退步。就有几多兵马来也,无奈我何!左右归还,一个抚!”。虽然杨应龙的谋士说的这句话有点夸大的嫌疑,但他说的话也不无道理。

当时的杨应龙的确能做到依靠着易守难攻的地势,及储备丰厚的物资资源,再加上播州周边的雄关,来抵挡住明朝的一次次进攻。

而明朝则很难击溃杨应龙,一旦在兵力上没有对杨应龙形成绝对的压制,没有一击击溃杨应龙,杨应龙完全可以借助着地势和丰厚的物资来于明朝周旋到底,也就是打游击战。真到那时一旦时间拖的太久,明军的物资供应不足,将士又疲于奔命,明必败。



总的说“播州之役”明朝要想获胜,绝非易事。地理上的艰难险阻,非平野旷野可比。所面对的对手,非平庸之辈,而是善战之辈,其战斗力,更非一触即溃的弱兵,而是善战敢战的精锐。

同时明朝面对的对手可是盘踞播州700余年的杨氏土司,杨家在播州的统治可谓是根深蒂固,播州的五司土官皆听命于杨氏,而明朝在此是毫无根基可言,它做不到像杨应龙那般熟悉播州的地形,又能在播州自给自足。



再者此战明军输不起,一旦“播州之役”惨败,明廷必定丧失对于整个西北地区的掌控,到那时明朝必定陷入动荡之中,本就伤痕累累的明朝更会雪上加霜变得更坏。所以此战明廷一定要胜,而且是要大胜。

如此在种种的原因下,最终让万历决定派遣20余万大军去平定仅有一隅之地的杨应龙。只有集几倍于敌的优势兵力,以多胜少,明朝才能有绝对的把握获得胜利。


澳古说历史


正好我写了一篇文章是介绍播州杨氏的,可以关注我,详细看一下文章,我先大概介绍一下

播州杨氏原本在太原,因为唐朝末年,南诏入侵,唐朝又赶上农民起义,没有精力去管南诏的事,后来农民起义平定,国家消耗巨大,也没有足够实力了。于是宰相想出一个办法,召集天下精兵,自愿前往,谁能收复失地,就可永镇斯土。第一任家主杨端带着家族的人前往播州,与南诏作战。经历了多代家主的努力,终于打下了播州全境。也与当地人通婚,民族融合。

唐朝灭亡,北宋建立,播州杨氏归降北宋。蒙古入侵南宋的时候,播州杨氏做出了巨大贡献,与蒙古作战,而且作战勇猛,多次挫败蒙古。在杨文的献策与推荐下,修建了钓鱼城,蒙哥就是战死于钓鱼城。播州杨氏可以说是改变了当时的形势。

播州杨氏修建了海龙屯,是庞大的山城防御体系。十分险要,想要强攻,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是为什么明军打起来那么费劲。

一直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播州杨氏统治播州已经七百余年了。杨应龙因为各种原因,其中比较复杂,可以看我写的文章,最终反叛。明军发兵讨伐。最后一战就是在海龙屯打的,伤亡惨重。


未济


播州,自古以来被称为瘴疬之地,被中原王朝视为不毛之处,野蛮之所。是用来流放罪人之地。而播州杨氏,乃贵州四大土司之一。先祖杨端于唐乾符三年(876)始入播,据其地镇抚诸苗。历宋、元世有其地。明洪武年间纳土归降,授宣慰使,子孙相继不绝。应龙为第二十九代土官。由此可见,杨氏在播州的根深蒂固,可谓是只知杨氏,不知皇帝了。

到了万历元年(1573),授宣慰使敕书。十四年(1586),授都指挥使。十九年(1591),贵州巡抚叶梦熊以播州所辖五司改土归流,悉属重庆。遂率五司七姓叛。二十年,被捕入重庆狱,律当斩,会倭寇入侵,将兵5千征倭以自赎,幸得胜归。由此可见,播州苗兵的强悍了,可以把闹得整个大明鸡犬不宁的倭寇都干翻了,这是怎样的牛了!

到了万历的后期时代,朝廷已经非常虚弱了。由于里甲制度的崩溃,政府要粮没粮,要兵没兵。而播州因地处后方,日承安平,日益骄蹇不听命。二十四年(1596),杨率苗兵入余庆、大阡、都坝,焚草圹、余庆及兴隆、都匀各卫。又遣兵围黄平,与明军战于重安。二十五年,复率苗兵入江津、南川、临合江,杀仇家袁子升。进逼贵州洪州、高坪、新村诸屯,入湖广四十八屯,阻塞驿站,杀仇民宋世臣、罗承恩等。二十七年(1599),拒战贵州巡抚郭子章军,陷綦江,尽杀城民,投入江中,蔽江不畅,水为之赤。二十八年,率苗兵五道并出,破龙泉司。明将李化龙分兵八路进剿,每路约3万人,连克桑木、乌江、河渡、三关及天都、三百落诸囤,又破龙爪、海云、青蛇囤、落濛关,至大水田,焚桃溪庄、龙海囤等。明庭尝试派了三千官军去抓捕杨应龙,没想到被播州军全歼。正好这个时候,明朝和日本的朝鲜战争打完了,一群百战强兵退回来了,于是明庭有力气了,轮到杨氏惨了!杨应龙平时嗜杀无忌,此时散金募死士拒战,无一应者。见势已去,自缢身亡。其子杨朝栋被俘。明军斩杀其2万余众。播州土官自唐代起历725年之杨氏统治遂告结束。


李氏王朝2


播州杨氏最先发迹于唐朝,本来是太原汉族人,在唐朝末年,杨家先祖受命南征南诏国,受唐朝册封镇守播州一地。

杨家也就是在这时期进入到了播州,并和当地苗族通婚杂居,靠着能力和官位逐渐成为了播州领袖。

播州杨家地处偏远,为了保证贵州的统治,所以得到了历朝历代的羁縻扶持

宋朝徽宗时期封杨光荣为播州军节度使,相当于承认了杨家对播州的统治权,元朝忽必烈再封杨邦宪为“播州安抚使”,明朝建国后册封杨家为“播州宣尉司”,把播州的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杨家。从唐到明这八百年的时间里,播州俨然成为杨家的“割据王国”了。

在明初,四川当地还在元朝的控制之下,朱元璋为了拉拢杨家,不但把播州全权交给杨家,还多次免除其赋税,规定三年才需要朝贡一次。朱元璋此举虽有利于牵制四川的元军势力,可将播州的地位提拔到和朝鲜、越南等附属国一样,也导致了播州出现尾大不掉,甚至起兵独立的情况。


成化年间,播州已经出现了不安分的动作,多次借机派兵侵扰四川、云南等地,只不过这时明朝国势正值上升趋势,杨家的阴谋也在明军的奋战下被击破,然后就是老套路了:杨家上表谢罪,朝廷宽慰几句,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到了嘉靖年间,大明军势呈疲弱之状,战力不复明初时候,加上东南沿海的倭寇,东北地区的鞑靼不断侵扰,这些都让杨家看到了独立的曙光。

播州杨家第二十九代统治者杨应龙接任播州宣尉司,这人性格残暴,横征暴敛,连岳母一家也因为几句话得罪他而被灭门,还残杀汉族百姓,故意挑起苗族和汉族的冲突,在播州惹起了极大的民怨。

当时的大明王朝正处于抗倭援朝的三大征之中,无暇顾及西南的播州,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放过杨应龙一马。


万历二十五年,杨应龙多次击败明朝的小规模进剿,这让本来就看不起大明的杨应龙有了个致命的错觉:明军已经没用了,播州独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杨应龙在播州闹腾得欢时,明政府已经和日本合谈成功,大军逐渐退出朝鲜国土,班师回朝。

从万历二十六年和日本合谈成功开始,到二十八年开始攻略播州,明王朝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将军队从东北一路调到西南,可见当时杨应龙之所以能在对明战斗中获胜。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明朝被拖在了朝鲜战场,无暇南顾才能占到便宜的,现在朝鲜战事已经解决,播州之战也就正式开始了。


由于杨家在播州经营了八百年之久,势力盘根错节,虽然杨应龙不得人心,但当地民众想反的是杨应龙,而不是杨家,这一点对明王朝是很不利的。压下葫芦起来瓢,光解决一个杨应龙是不够的,要打就要把杨家这棵千年大树连根拔起,把播州正式归入大明的直接统治之下。

而且云贵地区的土司制度一直都是明王朝的顾虑,控制播州、灭亡杨家,除了能得到播州一地之外,还能给当地的其他土司以威慑,给日后改土归流,政府直接控制云贵地区奠定基础,所以此战只可胜利,不可失败。

这也是为什么播州之战是三大征中最没有悬念,其难度甚至还比不上平定蒙古哱拜的宁夏之战,可却能名列三大征之一的原因。


万历二十九年一月,担任过抗倭援朝的辽东巡抚李化龙奉命节制湖广、贵州、四川三省军队,八路大军共二十余万人全面进攻播州。

除了戚家军将领陈寅在娄山关遇到了杨应龙的死守,双方爆发了一场恶战之外,其余地区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战争仅不到半年就结束了,杨应龙走投无路,上吊自尽,统治了播州一千多年、传承了二十九代的播州杨家就这样灭亡了。

播州战役结束后,明朝在当地实行“改土归流”,设立府县,正式把播州归入中央的管理之下,其他地区的土司也因为明军的军威而臣服于中央,明朝加强了对于西南地区的控制力度。一直到南明时期,永历皇帝在云贵地区建立了永历政权,得到了当地土司的拥护。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播州大概是今天贵州遵义。在唐太宗贞观十三(公元639年)年设置的,唐僖宗乾福三年(公元876年)太原人杨端击败占据播州的南诏,杨家从此世袭播州的政权。宋太祖是杨家归附宋朝,但杨家依旧是播州实际统治者,南宋末年杨家为抗元主力之一。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元世祖下诏招降播州,两年后播州杨氏投降元朝,但杨氏依旧管辖播州。元朝末年即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归附明玉珍。后明玉珍所建立大夏国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被明朝灭亡,播州杨氏于次年投降明朝,此后播州杨氏被视为苗疆土司。至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杨应龙公开反叛,初期杨应龙取得不错战果,但是万历二十7(公元1599年)明军开始大军围剿杨应龙,正式开始播州之役,经历一百多天的激战,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攻破海龙屯,杨应龙上吊自杀。播州杨氏至此结束统治播州。

播州需要二十万明军是因为播州地理位置远离当时明朝统治核心地区,加上播州杨氏几百年修筑堡垒城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