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自律,越優秀?你考慮過自律成本嗎?


越自律,越優秀?你考慮過自律成本嗎?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長期研究。他們通過對一群社會中所謂的“失敗者”進行統計分析,得出了一個結論。

這些“不成功”的人群往往具備幾大特徵,其中就包括凡事拖延、做事不能長久堅持、總找藉口、喜歡逃避等等。

其實,這幾大特徵都可以歸結為一點——不自律。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雞湯:“自律的人,總是活得很酷”、“自律上癮後,我秒殺了整個朋友圈”、“自律出眾,不自律出局”、“自律的程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既然自律的人如此優秀,那麼我們不妨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看,自律的投入產出是否成正比。


越自律,越優秀?你考慮過自律成本嗎?


“自律經濟”

首先,如果我們把自律行為當成一種投資,那麼它的投資回報期往往是漫長的,而且投資回報率往往是不確定的。

因此,在很多人眼裡,自律靠的是自己,並沒有所謂的自律經濟之說。但實際上,就如共享經濟曾在前幾年粉墨登場一樣,圍繞自律的打法題材,也曾大行其道。最具代表性的,要數健身行業和知識付費。

作為想打破陳規改變自己,走出舒適圈的有志青年們,健身和學習是首當其中想到的自律手段。

先說健身行業,僅2018年,健身領域就獲得了41起融資,其中,健身+科技領域有5家,精品團操類有8家,新型健身房有6家。

其中不乏一些明星企業,比如Keep完成1.27億美元D輪融資;阿里體育官宣完成A輪超過12億元融資等等。

但就如健身本身一樣,如果以練出完美身材為目標,大部分人恐怕只是乘興而來,失望而歸。除了一部分明星企業外,健身市場的現狀並不理想,近年來眾多中小健身房的倒閉潮就是例子,其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國內最早的連鎖健身品牌——浩沙健身。今年6月,浩沙健身被爆出撤店傳聞,兩大股東也被列入失信人員執行名單。同事老王曾在《欠款12億,游泳健身瞭解一下?》一文中詳細介紹了浩沙健身的前世今身和事件的前因後果,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再說說知識付費。從2015年開始,知識付費就成為互聯網內容領域的一個風口,一時間風光無兩。上至資本創投,下至粉絲信徒,都認為知識付費會成為互聯下半場的新賽道,連微信公眾號也一度傳出要改版為付費模式。

可幾年過去了,知識付費逐漸變得不慍不火,不少的付費產品轉型成在線教育產品,用戶對象也從都市白領變成了在校學生群體。

一個是肉體上的自律,一個是精神上的昇華,為什麼兩個理應擁有廣闊市場的行業都遭遇了瓶頸呢?是大家都變懶了嗎?

越自律,越優秀?你考慮過自律成本嗎?

越自律,越優秀?你考慮過自律成本嗎?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自2015年的風口過後,儘管健身人群和知識付費人群數量仍然在增加,但增速滑落明顯。越來越的人開始理性的考慮是否真有必要參與這些並非剛需的消費項目。而這背後,實際上是人們潛意識裡對“自律成本”的考量。


越自律,越優秀?你考慮過自律成本嗎?


自律成本

從理性的角度看,做任何帶有功利目的的事情,都需要考慮成本,自律往往也不例外。但與其他成本不同的是,自律成本並非金錢,時間是最主要自律成本。

我們處在一個充滿他律的世界裡,除了法律法規的約束,大部分人還有其他條條框框的規則約束著我們。除了吃飯睡覺,上班族有上班的時間,學生黨有上學的時間,留給我們自己做事情的時間其實十分有限。

換言之,一天24小時,扣除他律時間之外,剩餘留給我們的自律時間越少,那麼自律的成本就越高,反之則相對較低。因為人的精力有限,不像電腦可以不停運轉24小時。

就好比我之前的一位同事,從事審計工作,勵志要考CPA(中國註冊會計師證書)。儘管審計的工作強度很大,自律如他每天下班都會抽出2小時看書,不過來考試的成績並不理想。事後他告訴我們,雖然每天都有堅持看書,但效率事在太低了,下班之後精力有限,很多知識點看了就忘,自己只是為了堅持而堅持。最後,他選擇了辭職專心複習,用一年待業時間,過掉了3個科目。

可以說,用辭職的時間,換取複習備考的時間,就是一種降低自律成本,快速實現目標的表現。當然,這是靠犧牲其他機成本換來的。

那麼,有了充足的時間,自律成本就一定低嗎?我們常常羨慕那些又有錢、又有閒的人,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們有時間跑馬拉松、登珠峰,時不時在朋友圈發發照片,並配上一句話:又是自律的一天。

我們羨慕他們是因為我們自認為,如果有一天也擁有大把時間可以揮霍,自己同樣可以合理規劃時間,過上自律的生活。

但實際情況也許並非如此,你可能會整日打麻將或者玩遊戲,叫上自己的三五好友出去把酒言歡,未必能夠有充足的自控力。

而所謂的自控力,既是自律成本的第二個重要構成。

所謂自控力,是一個比較虛的東西,很難一棒子打死,定性說誰的意志力強,誰的意志力弱。因為一個人的自控力是會根據環境而發生改變的。

打個比方,如果以養生、長壽為目的,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普遍會比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更為自律。身體機能處在不同的環境,年長者接受起清湯寡水、粗茶淡飯更為容易。更讓年輕人放棄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則顯得難入登天,能堅持一個“齋月”,就不錯了。

因此,自控力+時間,組成了自律成本的兩大要素。作為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大部分人的自律成本實際上非常高昂。而且這種成本,是無法靠“融資”換來的,只能靠自己付出。

在現實中,以功利目的,通過自律改變自己命運的人,少之又少。勤奮和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並非充分條件。所以,以什麼樣的目的去自律,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決定了你的能力能否負擔你的自律成本。

想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自律目標,你需要明白的是——向日葵法則。


越自律,越優秀?你考慮過自律成本嗎?


向日葵法則

何為向日葵法則?

人性往往是這樣,別人做不到的事,自己通過努力一定能做到;別人做的到的事,自己通過努力同樣能夠做到。

在每個人的基因裡,總會有“高人一等”的潛意識,有的人甚至的高二等、三等。實際上,世界不存在超人,每一個人都如同向日葵。

向日葵,向日而生,花朵永遠朝向太陽。太陽東起西落,向日葵同樣跟著旋迴著自己的人生。只有到了夜晚,它才能活在屬於自己的世界。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很多向日葵努力掙扎著想擺脫這種單調乏味的生活。但是,向日葵離開了太陽,就無法生存。

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通過自律能夠改變的,並非是擺脫太陽的束縛,而是尋找到在圍繞太陽旋轉過程中,各自生活平衡的支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