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杭州至普洱景东那是相隔2600公里的牵挂

自2013年开始,浙江大学就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中,定点帮扶普洱市景东县,从此,浙大也多了一个远隔千山万水的“穷亲戚”,两地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批又一批浙大人前赴后继,用心用情用力去改变着、温暖着景东这座小城。

天使姐姐


浙江大学:杭州至普洱景东那是相隔2600公里的牵挂

李钶欣在辅导学生

2017年8月,23岁的李钶欣和她的研究生支教团来到景东职业高级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李钶欣说,她要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可以用一生回忆的事,这是她的责任、情怀,也是她的执念。靠着这份责任,她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倾囊相授;靠着这份情怀,她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靠着这份执念,她与团队一起壮大了“爱在滇西”捐资助学公益活动,帮助了很多贫困家庭摆脱困境。


浙江大学:杭州至普洱景东那是相隔2600公里的牵挂

李钶欣家访贫困学生


大山深处,学校里,农家院,总能见到她和团队的身影,发放公益物资,入户家访,为一个个家庭带去希望;儿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到处回荡着她们给孩子带去的欢声笑语,脆弱、幼小的心灵重新向世界敞开。孩子们亲切的称她“天使姐姐”。

2018年,李钶欣被评为景东第四届 “感动银生”十大人物,这是景东人对这位有着天使般笑容女孩的认可,更是景东人对支教团无私付出的致敬。

香蕈爸爸


浙江大学:杭州至普洱景东那是相隔2600公里的牵挂

香蕈爸爸陈再鸣

一个小个子男人蹲在树桩前,目不转睛地盯着长在上面的几朵菌子,菌子是当地野生的小香蕈,蹲在树桩前的人叫陈再鸣,是浙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教授,也是食用菌方面的专家。


浙江大学:杭州至普洱景东那是相隔2600公里的牵挂

在看到小香蕈后,他迅速判断出这是附生菌,是可以通过人工驯化实现人工种植的。说干就干,当天他采集了菌子就往城里赶,需要尽快进实验室做菌种分离和培养。然而,小县城并无具备条件的实验室,听说职中刚采购了一批设备,他欣喜若狂地赶往,可是,见到的机器设备还原封不动,没有犹豫,他带着几个人就自己动手干上了。他一边配制培养液,一边指导设备安装,活像一个陀螺。从太阳高挂到星月皎洁,终于,菌种成功分离。此时,已是第二天凌晨。

通过深入调研,陈再鸣发现景东野生菌资源非常丰富,便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现在,浙大已经在景东建起了野生菌资源保护实验室和研发中心。通过3年的驯化培养,小香蕈已实现人工种植并向产业化发展。同时,在他的潜心指导下,景东建起了60亩灵芝种植基地,注册成立了灵芝产品开发经营的公司,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陈再鸣就这样凭着一股韧劲和责任,为贫困山乡开辟了一个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讲景东方言的扶贫县长

浙江大学:杭州至普洱景东那是相隔2600公里的牵挂

吴建绍发放助学物资


吴建绍是浙江大学派驻景东县扶贫的第四任挂职副县长,高个,性格开朗。他到任后,谈工作时为了照顾他,同事们都是操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

半个月后,吴建绍主动提出和他交流讲方言就行,每个人都疑惑地看着他。一个月过后,与他交流的时候,猝不及防,竟然从他嘴里冒出来了一串景东方言,且毫无违和感,大家纷纷惊叹他的语言天赋。吴建绍是浙江温州人,对于中国最难懂的温州方言,景东方言属于北方语系,算是比较容易学习的,然而,在短时间内若非下了一番苦功,定是难以做到。


浙江大学:杭州至普洱景东那是相隔2600公里的牵挂

吴建绍与支教团队到龙街乡帮扶助困

每一次我在介绍他时向大家夸赞他的语言天赋,他总是微笑着谦虚的用方言回应。有回聊天,他向我吐露了实情。到景东工作,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做到全身心的融入,他首先得解决语言问题。他说:“我做的是扶贫工作,很多时候需要进村入户与老百姓交流,如果彼此听不懂,无形间就有了隔阂,会造成工作不便。”由此,他决心攻克语言关。在别人交谈的时候,他仔细聆听,回到宿舍自己又反复练习,天赋加勤奋就创造了奇迹。得知了真相的我,不由得发自心底的佩服,在他讲出第一句方言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景东人。

2600公里500多人次的往返,这样的距离有多远,远到可以绕地球60多圈;2600公里,这样的情意有多长,长到跨过高山、越过江河,将浙大和景东紧紧连在一起,凝成了心底最深的牵挂。(云南扶贫热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