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發燒友入門,教你聽懂高、中、低三頻,辨別各類樂器音區

我們經常聽到老燒友們評論音響器材,或欣賞音樂作品時說到:

  • “低頻下潛深,感覺很震撼”
  • “中音區的男聲表現很通透”
  • “高音明亮不刺耳”

這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高、中、低三頻,每個頻段都有自己的特性,都能給聽者帶來不一樣的聽覺感受。

音樂發燒友入門,教你聽懂高、中、低三頻,辨別各類樂器音區

關於聲音的頻率,目前我們能夠感知聲音的極限頻率範圍為20Hz-20KHz。一般我們將20Hz-20KHz的頻率分為極低頻、低頻、中低頻、中頻、中高頻、高頻、極高頻等七段。

20Hz-40Hz稱為極低頻

這個頻段內的樂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號、管風琴、鋼琴等樂器能夠達到那麼低的音域。

由於這段極低頻並不是樂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們也很少將音符寫得那麼低。

40Hz-80Hz稱為低頻

這個頻段主要有大鼓、低音大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縮號、低音單簧管、土巴號、法國號等。

音樂發燒友入門,教你聽懂高、中、低三頻,辨別各類樂器音區

這個頻段就是構成渾厚低頗基礎的大功臣,以至於人們常常會將這個頻段誤以為是極低頻,因為它聽起來實在很低。

如果這個頻段的量感太少,豐潤澎湃的感覺一定沒有,而且會導致中高頻、高頻的突出,使得聲音失去平衡感,變得很難聽。

80Hz-160Hz稱為中低頻

這個頻段對於聲音好聽與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只有一個八度的跨度。我們通常所說的“鋼琴低頻延伸不好”、“絃樂群沒有厚度”、“聲音沒有彈性沒有Q度”等等負面結果都是因為這段頻率的量感不夠所導致的。

音樂發燒友入門,教你聽懂高、中、低三頻,辨別各類樂器音區

在樂器演奏中,特別是鋼琴獨奏更不可缺少這個頻段;假若這段頻率不足,鋼琴的規模感就變小了,琴音的豐潤感也不夠。

160Hz-1280Hz稱為中頻

160Hz-1280Hz橫跨三個八度(32oHz、640Hz、1280Hz)之間的頻率,這個頻段幾乎把所有樂器、人聲都包括進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頻段。

國際標準音a1的頻率就是屬於這個範圍內,440HZ,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鋼琴上的“中央C”。

1280Hz-3560Hz稱為中高頻

這個頻段有什麼樂器呢?小提琴約有四分之一的較高音域;中提琴的上限;長笛、單簧管、雙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較低音域;三角鐵等都在這個區域。

音樂發燒友入門,教你聽懂高、中、低三頻,辨別各類樂器音區

從這些樂器的音域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中高頻其實很容易辨認,只要是絃樂群的高音域,或者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頻。

2560Hz-5120Hz稱為高頻

這段頻域對於樂器演奏者而言,已經很少有機會涉入了。因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鋼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餘樂器大多不會出現在這個頻段中。

當您將耳朵靠近發出高頻聲音的單體時,您所聽到的不是樂器的聲音,而是一片嘶嘶聲。從發出高頻聲音的單體的表現中可以再度證明,幾乎沒有樂器或人聲能發出高頻的基音,它們只是發出了基音的高倍泛音而已。

音樂發燒友入門,教你聽懂高、中、低三頻,辨別各類樂器音區

5120Hz-20000Hz稱為極高頻

高頻就已經很少有樂器出現了,而能發出極高頻的幾乎是樂器與人聲的泛音。一般樂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處能量愈小,換句話說,能發出極高頻聲音的單體要製造得很敏銳,才能夠清楚地再生非常小聲的極高頻泛音。

音樂發燒友入門,教你聽懂高、中、低三頻,辨別各類樂器音區

一半的耳機高、中、低三頻都是平衡的,聽著感覺很自然。但也有一些耳機會突出其中某一頻段,以達到不同的聽覺效果。比如,突出中頻在聽男聲音樂時會得到很厚實的感覺。突出低頻聽搖滾電吉他電貝司可以得到很震撼的感覺。突出高頻在聽女聲或管絃樂時會得到優美陶醉的感覺。

另外,我們常說的“高八度”、“低八度”中的“八度”,在聲音頻率上來說就是一個倍頻區。簡單說就是,高一個八度等於頻率翻高一倍,低一個八度等於頻率翻低一半。如:440HZ比220HZ高一個八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