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倭寇之亂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白之乎


一提起明朝中期的歷史,就不得不提起倭寇之亂,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沿海,成為了明朝尾大不掉的邊患之一。沿海的總督將領們,從最開始的朱紈再到後來的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無不為剿滅倭寇而煞費苦心、絞盡腦汁。明朝政府不明白,真正導致倭亂的,不是那一小撮日本的浪人,而是因海禁政策而受害的千千萬萬的沿海居民,只要取消海禁,倭亂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集結中的大量倭寇大軍 (紅衣服的似乎拿著火繩槍)

▲倭寇將領 帶甲執旗的倭寇

一、嘉靖年間的倭寇都是些什麼人?

在以前的歷史宣傳中,總是把明朝中期的倭亂宣傳成日本對於明朝的侵略戰爭,明朝在進行的是一場反侵略鬥爭。這種說法雖然讓人熱血沸騰,但實際上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明朝中期倭亂的始作俑者和主要成員,根本就不是日本人。

至於倭寇的成分,古人早已是記載的清清楚楚,比如《明史·日本傳》裡就說:“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嘉靖實錄》裡也說:“蓋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國叛逆居十七也。而明朝抗倭專業書籍《籌海圖編》中,更是列出了十四股倭寇的頭目,這些頭目全都是明朝人。現代學者陳懋恆的《明代倭寇考略》,更是彙集了數十種史料和地方誌,對倭寇的成分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而在本書中,倭寇的頭目依然主要是明朝人。可見,倭寇的主要成分是明朝人已是各代學者的共識,明朝中期的倭寇主要是日本人的說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倭寇從海上來,登陸、逃跑全仗著海船

▲倭寇船的裝載量,一般在20~60人不等

既然倭寇中的成分多為明朝人,那麼為什麼明朝的將領還是習慣將其稱為倭寇呢?難道明朝的官員和將領們眼睛都瞎了,連明朝人日本人都能搞錯嗎?造成這種混淆,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一是明中期的倭寇中確有一批真倭,這些出自日本的浪人驍勇善戰,刀法詭異,給明軍留下了深刻印象。二是倭寇頭目王直等明朝海盜故意扮作日本人的樣子,讓官軍無法分辨,以求以假亂真,掩護自己的走私行徑。雖然王直等人落草為寇,但是他們的家人大都還在大陸上,如果被官軍認出細細排查,家人很可能會被連累,因此,為了掩護家人和自身,王直等人不得不屈尊剃髮易服,扮作日本人。三是明朝將領為了冒報戰功,虛張聲勢。因為斬殺一個真倭所得的賞錢遠遠大於斬殺一箇中國海盜,所以當時:“官兵利於斬


上下五千年風雲


中國歷史上,明朝沿海倭寇橫行,對沿海造成一定影響。明朝的倭寇之亂是什麼原因造成呢?其實,明朝的海禁政策是倭寇之亂主要原因,另外日本國內混亂並派出倭寇襲擾中國,中國沿海百姓加入倭寇,明朝腐敗官員成為幫兇也是倭寇之亂的原因。

1.明朝海禁政策是倭寇之亂的主要原因

元未陳友諒與當時的日本海盜勾結,一起對抗朱元璋,因此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對沿海極為不放心,為防沿海受到殘餘勢力與海盜滋擾,便下令實行海禁政策,其餘明朝皇帝也一直延繼著海禁政策。

海禁政策不但損害了沿海百姓的利益,並且也損害了日本的商業利益,於是武裝走私,海盜搶劫在中國沿海愈演愈烈,最終變成明朝的倭寇之亂。

2.沿海百姓無法出海,航海貿易受阻,生活困難,於是許多沿海百姓鋌而走險加入倭寇

明朝的海禁對象主要是出海及對外貿易,不但禁止明朝人出海經商,也限制外國人到明朝進行貿易。多年海禁,讓原本依靠出海對外貿易的沿海商人及百姓失去了生活收入來源。於是許多沿海百姓加入倭寇謀生,另外一些沿海商人為了巨大利益也加入了倭寇的行列,成了假倭寇,成了倭寇主力。

到明朝中期,大部分倭寇頭領都是明朝人,如“徽州王五峰(王直)、徐碧溪、徐明山,寧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華山,泉州洪朝堅”等。可見,沿海百姓加入倭寇後,倭寇組成已改變。

3.日本國內混亂,許多倭寇出現在中國沿海

元末到明初,當時的日本處於南北朝時期,日本國內混亂,諸侯林立,相互之間爭鬥不斷。失利的南朝封建主為了恢復自身實力,便派出了大量的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國的沿海地區,進行有組織的武裝走私搶劫燒殺的活動,這是明朝倭寇之亂的外部原因。

4.明朝官府腐敗,許多官員為利益充當倭寇幫兇

明朝官府腐敗,許多朝庭官員已被倭寇收買,為倭寇通風報信,戕害忠良,併成為幫兇。

據說當年朱紈被逼死就是通倭官員的傑作,明朝嘉靖期間,朝廷派朱紈巡撫浙江,兼提督福建軍務,朱紈上任之後,下令全面封鎖海面,並殺死暗通倭寇的李光頭等96人。但是,朱紈的禁海行為觸犯了暗通倭寇官員的利益。最後,朝庭指責朱紈擅自殺害百姓,結果朱紈自殺身亡。

可見,明朝倭寇之亂是場內外勾結的禍亂

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喜歡本文的朋友,幫忙點個贊,或關注一下!


凝沙學史


主要原因是海防鬆弛,缺少熟悉沿海防務的軍隊將領。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明世宗在位期間,有一些日本的海盜經常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搶劫騷擾。他們同中國當地的土豪、奸商勾結起來,到處搶劫財務,殺害老百姓,鬧得沿海地區是雞犬不寧。當地老百姓們把這些日本強盜叫作倭寇。

公元1553年,大批倭寇進犯我國的沿海地區,接連搶劫了十幾個城市,明朝的統治受到了嚴重的威脅。這這種情況下,明朝的政府把戚繼光調到了浙江,命令他全權負責剿滅倭寇。

戚繼光出身軍人世家,從小就喜歡學習兵法和武藝,十幾歲就練習一身好武藝,17歲的時候就加入了軍隊,在戰鬥中是屢建戰功。這次倭寇進犯,權臣張居正大力舉薦他,他也很高興為國效力。

他到浙江後,發現當地的駐軍軍紀渙散,訓練鬆弛,根本不能打仗,他決定招聘新兵,把原來的軍隊解散。當時浙江人被倭寇害得非常的慘,一聽說戚繼光招兵買馬打倭寇,大家是紛紛報名,很快這支新軍就發展到4000多人。

戚繼光還經常和士兵們談話,教育他們奮勇殺敵,為國家盡忠。他嚴格訓練這些新兵,戚繼光和參謀人員還發明一套非常適合沿海地區作戰的*鴛鴦陣*的新陣法。

公元1561年四月,倭寇聚集1萬多人,駕駛數百艘戰船,又一次侵略浙東的台州和溫州,聲勢震動整個東南。戚家軍迅速出動,先在龍山和雁門嶺打敗倭寇,接著馳援台州,在臺州外上風嶺設伏。士兵們每個人持松枝一束,隱蔽身體,使倭寇誤認為是叢林,等倭寇過了一半,戚家軍立刻發動進攻。土兵們一躍而起,居高臨下,猛打猛殺,全殲了這支倭寇。台州的戰鬥歷時一個月,共斬殺倭寇1400多人,燒死溺死4000多人。戚繼光因立大功升為都指揮使。

公元1565年,廣東總兵俞大猷官復原職,戚繼光任職副總兵配合抗擊倭寇。經過戚繼光、俞大猷等抗倭將領的共同打擊下,和沿海地區軍民的浴血奮戰,到1566年,橫行幾十年的倭寇,終於消聲滅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